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经营养因子 (NTFs)在神经再生、突触形成以及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是目前发现的活性最强的运动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2 ] 。本实验旨在观察外源性GDNF对大鼠脊髓急性压迫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重组人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 :第一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提供 ,纯度大于质量分数 90 % ,浓度为 1g/L。2 .实验动物及分组 :体重 2 5 0~ 3 0 0g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45只 ,随机分为 3组 :生理盐水 (SAL)组、GDNF组和N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转基因神经干细胞(NSC)体外外源基因的表达及转基因后的分化。方法体外转基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系(SP-NSC),通过流式分选(FACS),比较转基因前、后及血清对NSC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比例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传代后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转基因后GDNF表达至少能稳定到转基因后6周;转基因后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由转基因前(53.9±3.5)%提高到转基因后的(67.5±1.2)%,而血清组胶质细胞分化明显。结论SP-NSC转染GDNF后能稳定表达目的基因,转基因能显著增加后裔细胞中神经元比例,为转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技术建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给予髋周臀大肌注射GDNF(8.0μg/只),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1周。分别于第5、10、15、20天进行股骨头多排螺旋CT、显微CT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结果影像学观察示,GDNF注射后第15天开始,实验组股骨头骨小梁逐渐丰富、密集,间距变窄,骨皮质厚度及密度增加;对照组股骨头骨小梁分布稀疏,间距增宽,部分断裂,骨质密度减低。第15、2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骨矿物质密度、组织骨矿物质密度及骨体积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股骨头内骨小梁粗大,骨细胞分布广泛,细胞核着色深,脂肪细胞分布较少;对照组骨小梁分布稀疏,形态不完整,部分断裂,骨细胞空陷窝和脂肪细胞增多,骨细胞和造血细胞减少。第15、20天,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骨细胞空陷窝率分别为:13.3±3.2%、10.6±2.4%和71.0±7.5%、78.6±5.3%,两组比较,实验组骨细胞空陷窝率显著减低(P0.05)。结论 GDNF可通过抑制骨细胞坏死,保持骨小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移植术修复幼年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神经移植术修复幼年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出生18 d SD大鼠24只等分为2组。神经根切断组:将右侧颈,神经根切除0.3cm。神经根修复组:颈5神经根部分切除后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采用True Blue注射法逆行标记神经元。于术后4周取颈,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应用TUN-EL法检测运动及感觉神经元中细胞凋亡情况,并观察两组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与神经根切断组相比,神经根修复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神经移植术修复幼年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对近端运动和感觉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目的 了解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损伤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出生3周SD鼠切断坐骨神经,神经近侧行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腰4-5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和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周,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是93.4%,生理盐一是59.6%,两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均未见增加。结论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员的俏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GDN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克隆胚胎鼠的GDNF基因,构建pcDNA3-GDNF-GFP质粒,注射于大鼠脑出血部位,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对出血后脑组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NF能降低脑出血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小出血后的血肿体积和最大坏死面积,且能增加脑组织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GDNF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的行为学,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脑组织的抗损伤能力,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术中一次性将GDNF、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solution,SAL)分别加入硅管中.术后4周,应用溃变神经纤维染色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GDNF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与SAL组相比,GDNF组渍变神经纤维面积明显减少,溃变神经纤维面积百分率由17.3%降低到1.9%(P<0.01);GDNF组脊髓标记胞体显著增加,HRP标记胞体数的百分率由43.5%上升到68.3%(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8.
培养中的雪旺氏细胞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隔玻片SD大鼠瓦勒氏变性远段坐骨神经获得的雪旺氏细胞(SC)与胎龄14天的SD大鼠胚胎脊髓前角神经元(SAHN)联合培养,用倒置显微镜、Nissl染色、SAHN免疫学观察,证实培养中的SC具有维持神经元成活和促进突起生长的作用。在这二种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脊髓前角神经元胞体增大,突起生长可达数倍胞体长度。为认识和研究运用神经营养学说促进神经再生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谷氨酸预先给药对谷氨酸致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CCNs)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出生24h内健康SD大鼠8只,雌雄不拘,原代培养CCNs,随机分为7组(n=4),对照组(C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G50组加入50μmol/L谷氨酸孵育24h;G10+G50组:先加入10μmol/L谷氨酸孵育1h,再加入50μmol/L谷氨酸孵育24h;U+G10+G50组:加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ERK2)上游的激酶抑制剂U0126 10μmol/L孵育1h后,按G10+G50组处理;U+G50组:10μmol/L U0126孵育2h后,按G50组处理;U组:10μmol/L U0126孵育26h;G10组加入10μmol/L谷氨酸孵育25h。计算CCNs存活率。结果与C组比较,G50组CCNs存活率降低(P〈0.01),G1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50组比较,G10+G50组CCNs存活率增高(P〈0.01);与G10+G50组比较,U+G10+G50组CCNs存活率减低(P〈0.01)。结论小剂量谷氨酸(10μmol/L)预先给药可减轻50μmol/L谷氨酸致大鼠CCNs的神经毒性作用,其机制与激活ERK1/ERK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将重组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感染移植肝,探讨DcR3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同基因肝移植组(G1)、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2)、AAV空病毒感染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3)、重组DcR3/AAV感染的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4)。常规建立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模型;术中取预先制备的浓缩1×10^9IU病毒颗粒感染移植肝;术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时间、肝功能,荧光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R3在肝脏中的表达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G4组的平均生存时间比G2、G3组显著延长,G2、G3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4组大鼠术后15、20d的肝功能、肝脏病理改变分别与G2、G3组大鼠术后7、10d相似。结论DcR3对大鼠移植肝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和类叶升麻苷给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5 mmol·L-1谷氨酸处理24 h,再分别以10 μmol·L-1维生素E 和15.625,31.25,62.5,125,250 μmol·L-1类叶升麻苷作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酶标法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TBA)法试剂盒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ST[2 (4 碘苯基) 3 (4 硝基苯基) 5 (2,4 二磺酸苯基) 2氢 四唑盐,二钠盐]法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类叶升麻苷Ⅰ组(15.625 μmol·L-1AS)以外,其余各类叶升麻苷给药组均可明显改善PC12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和SOD酶活性(P<0.01),抑制LDH活性及MDA和ROS生成(P<0.01或P<0.01)。结论类叶升麻苷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喹呆酸(QA)诱导的亨廷顿病(HD)大鼠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予注射QA毁损单侧纹状体,其中两组采用不同剂量氯胺酮麻醉,另一组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作为对照,3组大鼠注射QA的时间和剂量均相同,两周后,对大鼠进行步移实验和楼梯实验,随后行灌注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与氯胺酮比较,异氟烷麻醉组大鼠在行为学实验中表现出的功能缺陷更为明显,纹状体损害体积更大.此外,不同剂量氯胺酮麻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氯胺酮组大鼠纹状体毁损体积较小剂量氯胺酮组为小,行为学上表现出的功能缺失也相对较轻.结论 氯胺酮能减轻兴奋毒性所致大鼠纹状体损害,可被视作一种潜在的QA兴奋毒性保护剂,其保护作用与应用剂量明显相关.Abstract: Objective As a non-competitiv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Ketamine is a commonly used anaesthetic agent. Quinolinic acid (QA) is a glutamate analogue that exerts its excitotoxic effect also via the NMDAR. We tested the QA lesion effe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various dosage of Ketamin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Ketamine on the QA-induced striatal lesion. Methods Thirty SD females were unilaterally lesioned using QA: two group were anaesthetised with different dose of ketamine and the other with isoflurane. The surgical coordinates and the dosage of QA were identical. Two weeks post-lesion, the animals were tested on stepping test, and staircase test, followed by perfusion,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volumetric analysis. Results The isofluran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ketamine groups, showed larger striatal lesion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behavioral measurements reflecting the extent of the lesion (P<0.05). Beside,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ketamine groups in aspect of lesion volume and behavioral performances. Conclusion The use of ketamine anaesthesia in the excitotoxic model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sion and it works in a dose-dependent way. 相似文献
14.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24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24h尿蛋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ndothelin,ET)、24h尿蛋白和升高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两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相似。结论:阿魏酸钠可有效调节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产量、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有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12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缺氧复氧组);Ⅲ组(14μmol/L异丙酚预处理组);Ⅳ组(56μmol/L异丙酚预处理组)。Ⅲ组和Ⅳ组于缺氧前1h分别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异丙酚的培养液,随后置入95%N2 5%CO2培养箱中缺氧30min。四组于复氧的1、2、4、6、24h(分别记为T1、T2、T4、L、L)分别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用OD值表示)和NO产量,同时四组于复氧的1、3、8、24、48、72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 mRNA及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T1-24各时点OD值降低;Ⅲ组、Ⅳ组T1、T2时点OD值升高;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OD值均升高;Ⅲ组、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T1、T2及T4时点,与Ⅰ组相比,Ⅱ组NO产量增高;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NO产量降低;Ⅰ组与Ⅲ组、Ⅰ组与Ⅳ组、Ⅲ组与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组Hsp70 mRNA及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增高,且开始增高的时间分别为3h和8h,高峰时间分别为24h和48h;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Hsp70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峰提前至8h;Ⅲ、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Ⅱ组和Ⅲ组相比,Ⅳ组Hsp70高峰提前至24h,而Ⅲ组与Ⅱ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预先给药可抑制缺氧复氧引发的神经细胞活力降低,减轻神经细胞的缺氧复氧性损伤,这可能与异丙酚可抑制NO产量增高及分别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诱导鼠脑神经元Hsp70 mRNA和Hsp70的表达高峰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严重感染、休克等多种因素将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损伤的原因考虑与肺内过度、失控的炎症反应有关,肺损伤的发生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患者预后.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除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外,多个研究证实还具有独特的抗炎及脏器保护作用. 目的 综述DEX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内容 DEX的药理特点,肺损伤的发病机制,DEX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趋向 DEX具有明显的肺损伤保护作用,但该作用主要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尚未见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需进一步研究其临床疗效,扩展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在对体外新生大鼠(0-ld)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的基础上,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谷氨酸,作用10分钟,24小时后测定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在谷氨酸50μmol/L作用10分钟后,细胞死亡率和LDH活性明显增加,SOD活性显降低,神经细胞MDA含量则明显增高。结论 谷氨酸可损伤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这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氧自由基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贝那普利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链脲佐菌素(STZ)致大鼠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分为正常组(A组)、糖尿病模型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贝那普利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组(D组)。B组及C组、D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血糖稳定1周后C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ig),D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kg,ig)联合丹参多酚酸盐(18 mg/kg,静脉注射)。给药3个月后处理。结果:比较大鼠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肾组织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联合治疗比单用贝那普利效果更好。结论:贝那普利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组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海马神经元内Ca2 浓度随缺氧或加入谷氨酸、KCl前后的实时变化。结果 异丙酚可明显降低神经元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P<0.01),异丙酚对缺氧、谷氨酸和高浓度KCl诱发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异丙酚抑制[Ca2 ]i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证实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借助单盲端硅胶管系统在神经损伤局部给予NGF。术后行酶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可致腰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明显损害,其表现为神经元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降低和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ACP)活性升高,应用NGF可显著改善上述酶学变化。结论:NGF对受伤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