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双腔带涤纶套长期留置管手术及其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技术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对2009年5月-2013年4月期间行该方法治疗的109例患者相关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治疗.结果:共109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01例次,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颈内静脉狭窄或堵塞,经左侧颈内静脉置管8例.其他原因死亡11例,行肾移植6例,改腹透治疗4例,血流下降无法满足透析需要拔管5例,管路自行脱落2例,感染12例,因感染经处理后无效拔管8例.结论:(1)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维护是导管成功留置的关键;(2)双腔带涤纶套长期留置导管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选择[1],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患者不能建立自体或移植血管内瘘,不得不使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透析[2]。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有感染、血栓、纤维蛋白鞘形成和中心静脉狭窄等。感染是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比较突出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既威胁着  相似文献   

3.
一种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带毡套双腔导管为 2 1例无法进行常规内瘘成形术的患者建立长期血液透析径路 ,进行了 2 5 0 6次血液透析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报道如下。一、导管结构所有病例均采用Quinton带毡套双腔导管 ,其基本结构与临时性双腔导管相似 ,中间借助一隔片分为互不交通的两个腔 ,静脉腔开口在前 ,动脉腔开口在后。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一毡套 ,供埋于皮下 ,起到固定导管和防止致病菌从插管口进入体内 (图 1)。图 1 带毡套双腔导管模式图二、使用方法插管部位一般都选用右颈内静脉 ,有 3例患者因睡眠习惯置于左颈内静脉。局麻下 ,穿刺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4.
探讨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延期留置临时导管后中心静脉病变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延期留置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的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CT血管造影检查判断中心静脉病变(CVD),按照中心静脉病变及狭窄程度分组。Logistic回归法分析延期留置导管致CVD的危险因素。113例患者中67例(59.3%)存在中心静脉病变,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无病变组高(P<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长透析龄是延期留置导管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周足以导致中心静脉病变,建议应避免延期留置中心静脉临时导管。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生命线。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理想的长久性血管通路,但对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而又有腹膜透析禁忌的患者,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成为重要的选择。但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留置时间延长或使用不当会引起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或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引起CVC失功,影响HD的顺利进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长期血管通路,主要用于各种原因不适合做动静脉内瘘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美国75岁以上新人透析患者85%应用静脉导管;65岁以上,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中仍有2/3在使用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症、重症的抢救、术中和ICU中已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皮下隧道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且可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2],但该项操作复杂且对机体损伤较大.颈部皮下组织少,组织较松弛,导管经皮下潜行时,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小,成功机率高.本院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后采用皮下潜行固定导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导管包括外周静脉导管、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CVC)、肺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和体内置入式输液泵。前瞻性研究显示,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的感染率最低(1%);经皮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短暂留置的导管感染率约为3%~5%;用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率最高,约为10%。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是重危病人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1.1导管类型越粗、越硬、越复杂(带囊导管、多腔导管),越容易发生感染。1.2经股静脉插入的导管比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的导管感染率高。1.3导管留置外周静脉时间≥72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在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中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颈内静脉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透析流量不足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就诊的16例患者,其术前造影检查均提示中心静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拔管后沿导丝置入球囊在狭窄部位全程行球囊扩张成形术,重新置入新的导管。有患者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嵌顿无法拔出,在球囊辅助下拔除导管。经新的导管静脉端造影,以了解导管位置及肺动脉有无栓塞征象。结果术中有3例患者导管粘连嵌顿,行导管内球囊扩张术后拔管成功,所有患者均成功更换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但术后仍有2例患者导管流量不佳,重新调整导管末端位置至下腔静脉后流量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征象,未发生中心静脉破裂。分别将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流量与术前对比,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对中心静脉狭窄的患者行带cuff的血液透析导管再置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导管内球囊扩张解决原导管嵌顿无法拔除的问题,其能有效扩张狭窄的中心静脉,同时还可破坏原导管周围的纤维蛋白鞘,解决了再次置管后纤维蛋白鞘影响导管流量的问题,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及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