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丽萍  王芳 《广东医学》2011,32(11):1455-145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医院2010年1月~12月100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名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50名,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然后对手术后两组的眼压、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手术后的一个月、半年、一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更低,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疗效,眼压明显下降,浅前房发生率也比较低,手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选取常规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40例作为分析对象。常规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患者采用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常规小梁切除术组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Ⅰ级和Ⅱ级浅前房明显较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后滤过泡形成情况和眼压控制情况效果较优(P<0.05)。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浅前房和术后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同时也能有效控制眼压,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峰 《广东医学》2001,22(7):633-633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探讨其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对 12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结果 眼压由术前 3 34~ 8.5 ( 5 .47± 1 32 )kPa下降至 0 40~ 3 .5 6 ( 2 .33± 1 0 5 )kPa ,手术成功率为 75 % ( 9/12 ) ,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 83 % ( 10 /12 )。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小平 《广州医药》2021,52(2):123-126
目的 研究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el closure glaucoma,PACG)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我院眼科收治的PACG患者86例(98眼),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以传统小梁切除术、研究组以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1例(334眼)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20周,术后Ⅰ型滤过泡227眼;Ⅱ型滤过泡97眼;Ⅲ型滤过泡10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02眼占60.5%,无变化95眼占28.4%,视力下降2行以上37眼占11.1%。眼压控制在10~16mmHg之间198眼占59.3%,眼压控制在17—20mmHg之间129眼占38.6%,眼压控制在25—28mmHg之间7眼占2.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理想的眼压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徐俊辉  郑春昌  张勋 《当代医学》2021,27(36):165-16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期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2、4、8、12周,观察组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魏德伦  侯新峰 《广西医学》2007,29(3):349-350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32例36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和可拆式巩膜瓣缝线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疗效.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早期Ⅱ度浅前房占8.33%.术后1年,Ⅰ型滤过泡14眼,Ⅱ型滤过泡20眼,Ⅲ型滤过泡2眼;功能性滤过泡占94.44%.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式简单、安全、效果好,易掌握,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海全 《医学文选》2000,19(3):342-342
现代青光眼的治疗,大多均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则是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而持续性浅前房则可引起局部炎症、角膜内皮水肿、虹膜粘连等,导致手术的最终失败。我院自1997年元月至1999年6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甲基纤维素对解除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7年元月至1999年6月行青光眼手术患者共20例(26只眼),其中男7例(10只眼),女13例(16只眼),年龄45~75岁,均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在3.0kPa(22.5mmHg)以下进行手术。1.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7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恢复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57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眼)与对照组(31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及滤过泡,并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术后远期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5.614,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滤过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值得在青光眼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粱切除术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眼压低和浅前房等并发症有所减少,临床效果较好。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较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史静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42-14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5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兵 《吉林医学》2010,31(15):2190-219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相比观察组滤过泡较对照组明显隆起、弥散;观察组术后3~12个月非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发生率为2.46%,明显低于对照组(19.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主动控制房水滤过量,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该项改良技术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64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病历号将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有1例黄斑水肿、1例低眼压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10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眼)和对照组(54眼),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眼压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世界性致盲眼病,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几乎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但传统手术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较多,术后晚期瘢痕形成导致的失败率仍高达15%~30%^[1],而经过改良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应的并发症较少。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自2003年以来对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继荣 《吉林医学》2013,(27):5555-555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滤过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袁钊华 《吉林医学》2014,(23):5179-5180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且观察组患者有1例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