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采取不同细胞数C6单细胞悬液建立模型,探讨各种接种细胞数量的优劣。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雄性Wistar大鼠65只,体重200~250g;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由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林博士后惠赠。  相似文献   

2.
3.
脑立体定向接种C6细胞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应用脑立体定向术将C6细胞接种在Spregue-Dawley大鼠脑尾状核,同时留置永久性聚乙烯导管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按肿瘤生长时间分为4组。分别在接种后1、2、3、4周时进行MRI检查,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学以及GFAP和S-100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胶质瘤模型不仅较为接近人脑胶质瘤生长特性,而且颅内生长稳定,无颅外种植生长,适于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4.
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建立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建立SD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用腹腔肝癌移植种鼠 (W2 56 2k)含癌细胞之腹腔液注入SD雄性幼鼠腹腔内行保种传代 ;同时行SD雄性幼鼠腋下及腹股沟皮下注射种植 ,7天后将皮下种植成功的大小约 1cm× 1cm× 1 .5cm实体瘤组织 ,切成 0 .2cm× 0 .2cm× 0 .3cm大的组织块 ,并植入SD成年雄性大鼠肝脏内制成移植性肝癌模型 ,于 7、1 0、1 3d分别处死大鼠 ,观察并记录模型鼠移植肝癌的大小、重量。结果 移植性肝癌模型成功率为 1 0 0 % (82 / 82 ) ,肿瘤自然消退率为零 (0 / 82 ) ,皮下接种成功率为 1 0 0 % (1 5/ 1 5) ,7天后 ,皮下接种的实体瘤平均重约 2 0 0mg ,而模型鼠的移植肝癌平均重约 39mg。结论 SD大鼠实验模型经济 ,其模型建立成功率高 ,肿瘤自然消退率低 ,是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脑内血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 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加或不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 坐标(A1.0 ,L5.0 ,H14.0)]。术后24 小时处死动物,取全脑固定于福马林溶液,观察大体及镜下改变,测量血肿大小。结果 注射胶原酶( 加或不加肝素)可以形成局灶性出血,且出血量大小与胶原酶用量有关,加用肝素后血肿扩大。结论 注射胶原酶(2 U/20μl) 于猫脑尾状核,血肿大小适中,动物术后有短时间昏迷及固定的对侧偏瘫。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阻塞性黄疸合并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SD大鼠模型。 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梗阻7天组(7 d组)、梗阻14天组(14 d组)及梗阻21天组(21 d组),每组10只。通过双重结扎并切断胆总管建立SD大鼠阻塞性黄疸模型,探索最佳梗阻时间。梗阻7 d后另择SD大鼠62只,再随机分为4组:未缺血组(0 min组,10只)、缺血15 min组(15 min组,12只)、缺血30 min组(30 min组,16只)、缺血45 min组(45 min组,24只),分别行肝门部血管阻断0、15、30、45 min后再灌注,建立后续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生化指标、生存率及病理学改变。 结果梗阻7 d时适合下一步建模。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后,随着肝门部血管阻断时间的延长,肝功能进行性下降,大鼠死亡率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阻断时间的延长,肝脏损害的病理学表现更为严重。其中肝门部血管阻断30 min时24 h死亡率50%,再灌注2 h后病理学上出现严重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改变。 结论对于梗阻性黄疸的SD大鼠,在梗阻7 d后行肝门部血管阻断30 min再恢复血流,可有效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3组(B组)、复合方法造模组(C组)。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维生素D3(Vit D3),C组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给予Vit D3腹腔注射、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免疫损伤法、Fe SO4(饮水)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4周后处死,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光镜下观察,A组SD大鼠未出现动脉硬化改变,B组仅出现轻度动脉硬化病变,C组出现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改变;A组血清TC、TG、LDL分别为(2.82±0.26)mmol/L,(1.69±0.31)mmol/L,(1.62±0.26)mmol/L,B组分别为(3.68±0.41)mmol/L,(0.95±0.21)mmol/L,(2.19±0.35)mmol/L,C组分别为(4.33±0.28)mmol/L,(0.99±0.13)mmol/L,(2.19±0.24)mmol/L,C组与A组比较升高显著(P<0.01),C组与B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结论:复合造模方法比高脂饮食联合Vit D3成模效果好,可以快速简便造成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8.
SD大鼠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周期较短的SD大鼠腺性膀胱炎模型制备方法与技术。方法模型组采用DH5α大肠埃希菌溶液(10^8~10^9CFU/100μL浓度),每隔2天灌注雌性SD大鼠膀胱以诱导产生腺性膀胱炎。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每隔2天灌注膀胱;空白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同条件饲养。45d后收集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膀胱标本的腺性膀胱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01);对照组与空白组其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肠杆菌多次膀胱灌注雌性SD大鼠诱导产生的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其病理表现与人类腺性膀胱炎具有相似性,适用于临床腺性膀胱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实验研究,需要建立简便、可靠、可复制及治疗的动物模型。许多学者曾选用过多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建立AHNP动物模型,以探讨其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的方法。我们曾按照这些方法建立AHNP实验动物模型,但结果均未达到实验目的。为此,我们参照国内外有关方法,改进设计了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法,制成了理想的AHNP动物模型,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Winstar大鼠20只,体重250g-300g,雄雌各半(首都医学院动物室提供)。二、模型建立:1.麻醉:戊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模型,动态观察血栓形成的病理形态演变过程,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40只。假手术组暴露颈外静脉后立即缝合切口;模型组暴露、切开颈外静脉,置入硅胶导管。两组均于术后1 d、4 d、7 d、10 d、14 d各取8只大鼠行颈外静脉至上腔静脉段取材,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及病理形态。结果假手术组无血栓形成;模型组成栓率85.0%。模型组造模术后1 d可见血栓形成;术后4 d血栓体积增大,但尚未出现机化;术后7 d血栓开始出现机化;术后10 d血栓机化明显;术后14 d血栓完全机化,血管腔出现再通。结论用SD大鼠经颈外静脉置管构建导管相关性血栓模型切实可行,理论上是研究导管相关性血栓一种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通过Kamada“二袖套法”,并作了相应的改进,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 总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60对。前期手术120对,48 h存活率46.7%。后期手术40对,48 h存活率95%。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自1997.2-2000.12我科共诊治外伤性脑干出血11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双重作用.DC在生物体内虽然分布广泛,但数量不多,用分离的方法直接获得的DC量更少,所以应用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离出的单核前体细胞进行分化增殖,可获得足够数量的未成熟DC或成熟DC,供科研用.体外诱导DC的方案很多,骨髓、脐血、外周血干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都可作为前体来诱导分化DC.本实验旨在探讨体外利用大鼠骨髓细胞诱导、扩增DC的实用、简单、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定向钻孔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干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2月160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被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80例,行定向钻孔穿刺血肿清除术)和对照组(n=80例,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MS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4周龄年轻大鼠与18个月龄年老大鼠背部皮肤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确定自然衰老大鼠皮肤模型的建立。方法取年轻组和年老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HE染色、Masson染色和EVG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学形态变化;计算皮肤组织中真皮层厚度、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相对面积值,并进行两组间比较。测定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皮肤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组织切片染色显示,SD大鼠年老组较年轻组皮肤层厚度变薄,胶原纤维面积和弹力纤维面积均减少(n=5,P0.05)。年老组皮肤组织中SOD和Hyp含量低于年轻组,而MDA含量则年老组高于年轻组(n=5,P0.05)。结论 4周龄年轻组大鼠皮肤与18个月龄年老组大鼠皮肤存在较大差异,且年老组大鼠皮肤抗氧化能力下降,胶原纤维含量减少,染色变浅,弹力纤维减少、变形,有部分呈断裂、缠结,可以作为自然衰老皮肤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肾移植实验模型建立显微外科以及分析移植相关方面的研究有着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临床肾移植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的重视,大鼠肾移植模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于大鼠肾移植模型建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外循环中的心肺脑损伤主要由体外循环中血液与非生理性管道接触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及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1] 。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是术中实施心肌保护、肺保护以及脑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2 ] ,为此 ,我们以离体大鼠肺作为体外循环氧合器 ,建立了 3 2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 ,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 :SD大鼠 ,体重 3 0 0~3 5 0g。2 .实验仪器 :stockertdoubleheadrollerpump ,江湾Ⅰ型人工微型呼吸器 2台 ,HX 10 5 5 5恒温循环器 ,测压装置。3 .实验方法 :取实验鼠 ,腹腔注射3 %戊巴比妥 (2 5mg/kg体重 )麻醉 ,股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干出血的治疗与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5例中存活29例(82.9%),其中良好7例,中残11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6例。结论有脑积水及时行脑室外引流术,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尼莫地平治疗、维持血压平稳、脱水、抗感染、抑酸、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脑干出血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发病凶险,病死率高达50%,在发病一周内死亡者,多由于急性肺损伤(ALI)所致[1]。建立简便、易复制、重复好的AHNP并发ALI动物模型,对探索AHNP并发ALI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有关文献基础上进行方法改进,制成AHNP并发ALI大鼠模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