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转移术对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伤口经换药或清创至基本清洁后,于伤口附近设计局部皮瓣,将皮瓣形成后转移至伤口。结果 38例难愈伤口经用局部皮瓣转移术处理,均一期愈合。结论局部皮瓣转移术能够通过提供健康组织、转移皮肤张力、用健康皮缘代替不健康创缘、填补组织缺损等促进伤口愈合,该方法对处理难愈伤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辐射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对其规律和机理的深入研究 ,是提高促愈措施的突破口之一 ,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 ,其导致创伤愈合延迟的分子机理是什么 ,尤其是细胞周期和凋亡在伤口愈合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以大鼠局部皮肤软X射线辐射后合并创伤 (放创复合伤 )为模型 ,动态观察细胞周期和凋亡在伤口愈合中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干预性治疗放射性创伤难愈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和模型 :Wistar大鼠 ,雌雄不限 ,体重(2 0 0± 2 0 )g,以创伤后 3、6、9、1… 相似文献
8.
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前者以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后者注射等鼙枸橼酸钠缓冲液;7d后住大鼠背部制作伤口,置入聚乙烯乙醇海绵,上述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及盐水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精氨酸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L-精氨酸1g/kg,盐水治疗组每天注射等量等渗盐水;10d后大鼠处死取样,观察其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等渗盐水治疗组比较,精氨酸治疗组大鼠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提高。结论 精氨酸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动物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体及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显示Ⅲ型胶原)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致伤前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影响的病理变化过程。结果 伤前2d至伤后7d照射增能延迟伤口愈合,其中以伤后即刻照射影响量显著,其余依次为伤后3d、伤前2d及伤后7d照射。结论 不同时间辐射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方法分离大鼠皮肤伤后伤口液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取伤后1天伤口液作为创伤修复启动微环境刺激真皮多能干细胞,24h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制作单纯创伤和难愈创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口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成纤维细胞数量、表皮再上皮化程度等创伤愈合过程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相(3、5、7、10、14天)伤口组织MMP3含量变化.结果 创伤早期伤口液作用后,真皮多能干细胞MMP3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大鼠皮肤组织可见一定量的MMP3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毛囊外根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单纯创伤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表达均显著增加,尤以真皮组织为著,其峰值在伤后5~7天.难愈创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含量亦显著增加,但其表达峰值延迟,为伤后10天,且伤后3、5、7天真皮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 MMP3是一种重要的创伤愈合调节分子;高表达MMP3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放疗的主要剂量限制因素。射线作用于机体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活性氧/氮类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对DNA、蛋白质及脂膜的直接作用使细胞结构破坏,功能缺失,是早期肺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一系列细胞、细胞因子的作用,慢性氧化应激逐渐形成,参与细胞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细胞外基质纤维蛋白堆积的过程,最终导致放射性纤维化。氧化应激学说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放射性肺损伤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一些抗氧化应激药物也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大鼠高选择性神经损伤联合皮肤缺损模型,研究单纯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损伤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只.包括A组:后根感觉神经切断+后肢皮肤缺损组;B组:前根运动神经切断+后肢皮肤缺损组;C组:假神经切断+后肢皮肤缺损组.伤后2,7,14,21 d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伤后1,3,7,14 d取创面皮肤组织采用RT -PCR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mRNA的表达情况;3,7,14,21 d取创面皮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伤后2dA、C组创面愈合率高于B组(P<0.05),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dC组创面愈合率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dB、C组创面愈合率高于A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各组均可见CGRP mRNA的表达,并逐渐增强,伤后1,3dB、C组表达均较A组高(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C组>B组>A组(P<0.05);14 d B组>A组>C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伤后3d各组Bcl -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7dC组表达较A、B组强(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dC组>B组>A组(P<0.05);21 dB组表达高于A、C组(P<0.05),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纤维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神经损伤(尤其是感觉神经)不利于创面愈合,完整的神经支配是创面正常愈合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3.
几丁聚糖影响肌腱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几丁聚糖对肌腱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24只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实验组于Ⅱ区将屈趾深肌腱切断并吻合后,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0.1ml,对照组不注入。术后3,4周后对其局部肌腱行大体标本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临床Ⅱ区屈指肌腱断裂病人40例,Ⅰ组20例肌腱吻合后腱鞘内注入几丁聚糖0.2ml,Ⅱ组不注入,随访检查其握力,计算屈指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 结果 (1)大体标本观察实验组肌腱较对照组愈合好,粘连轻。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织学检查光镜和电镜示两组3,4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临床应用中的握力及屈指TAMⅠ组握力为健侧的58%~96%,平均83.3%;Ⅱ组为49%~86%,平均72.6%。Ⅰ组TAM优9例,良7例,差1例;Ⅱ组优5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几丁聚糖具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且能促进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局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射复合伤难愈创面具有良好的促愈效果,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抗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口中的多项蛋白指标变化,分析海水浸泡后对伤口愈合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背部双侧圆形创伤模型,创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只,实验组创后置海水中浸泡30 min。应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愈合过程中多种参与细胞增殖的指标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实验组在早期的伤口组织内凝血酶受体及核因子-κB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低,创后3~7 d的阳性肌纤维母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发现实验组伤口组织早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myc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低。结论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与创伤愈合密切相关的蛋白早期表达量较低,可能是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烫伤愈合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大鼠浅Ⅱ度烫伤(伤后1,3,5,7,10,14d组)、Ⅲ度烫伤切痂混合移植模型(大张异体皮移植3,5,7,14,21,28d组)上研究了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结果:正常皮肤基底膜中含有LN,而创伤后表皮细胞迁移缘LN消失,愈合后表皮下LN又出现。混合移植后7d出现异体皮排异反应,表现为异体表皮细胞铲除,而异体表皮下仍可见LN阳性表达。异体皮移植后10d,从自体皮迁移来的表皮细胞下有零星LN,而异体表皮细胞被完全铲除,异体皮基底膜处LN仍基本保持完整。异体皮移植后21d,自体表皮已基本覆盖异体皮区,此时LN表达已基本完整。结论:烫伤愈合过程中LN的变化有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胶原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 0.50、1.01、1.96、3.26、4.00、5.21Gy组照射侧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侧分别延长了1.6、4.2、5.4、6.6、8.2、9.4d,7.0及10.0Gy组则创面不愈(>40d)。各组的已愈创面百分率在3-9d之间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变化的幅度亦减小,表明创面愈合速度减慢。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结论 局部软X线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延迟,在0.50-5.21Gy之间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