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大量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以维持生理代谢的需要.而导致整个机体处于营养不足的状况,继而出现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成人短肠综合征可由于小肠因反复发作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肠外瘘而多次被切除所致.也可因血管疾病如肠系膜血管发生梗塞,肠扭转血运障碍而坏死。或是外伤性血管破裂、中断,大量小肠因缺血坏死而被切除所导致。  相似文献   

2.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从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综合征,称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 e,SBS)。SB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脱水、吸收不良、维生素缺乏及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在小儿可影响发育,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SBS代谢变化、残留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加深,SBS病人的治疗措施也日趋完善。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肠道康复治疗,可促进残留肠道的代偿,不少病人已能治愈或摆脱肠外营养(PN)而长期存活[1,2]。典型的SBS病程需经过急性期、代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  相似文献   

3.
短肠综合征     
<正>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引起的一个临床综合征,多由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短路手术造成保留肠管过少,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腹泻和营养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成人病因主要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以及急性肠扭转导致大范围小肠切除。儿童出生前主要原因为小肠闭锁,中肠旋转不良导致的小肠异位固定或异常扭转,新生儿期坏死性小肠炎。出生后较少见的因素有先天性巨结肠病。  相似文献   

4.
短肠综合征及其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短肠综合征 (SBS)是消化、吸收不良所致的营养不良综合病征。因病使残留小肠不足6 0 cm或 <1cm/ kg,易致本病。影响 SBS代偿的因素有年龄、摄食情况、回盲瓣和结肠是否完整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已可能使 SBS者得以长期生存。谷氨酰胺、生长激素及膳食纤维的联合应用可促使 SBS者之代偿  相似文献   

5.
张伟  朱维铭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0):662-663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小肠吸收面积骤然减少后而出现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营养吸收不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吸收不良和进行性营养不良。常见于小肠广泛切除和旷置的小肠过长等。一般认为,要获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  相似文献   

6.
短肠综合征(SBS)引起的一系列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主要决定于以下6个方面:(1)切除小肠的长度,更确切地说是小肠吸收表面积被切除的比例.(2)切除空肠还是切除回肠.(3)是否切除特殊功能部位段小肠,导致某种特殊功能障碍(如胆汁酸吸收不良或胃肠道激素合成功能受损).(4)是否保留回盲瓣.(5)残余肠段的连续性.(6)残余肠道是否继续发生病变.通常小肠切除75%以上,机体除表现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外,还将出现明显的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即为危重的短肠病人.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的描述及其定义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系指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引起大部分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吸收面积显著减少,从而产生以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不良和体重丢失为特征的综合征.Grosfeld等和Cooper等将新生儿小肠切除50%或更多时即定义为SBS.其实,新生儿期小肠正常长度是随胎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的,如27周胎龄新生儿的小肠长度大约为115 cm,而正常足月新生儿平均小肠长度为250 cm.因而Galen等定义新生儿SBS时的剩余空回肠与孕周有关,最长可耐受的剩余空回肠长度是平均长度的25% 1SD,即孕周27~35周的新生儿,剩余小肠<50 cm;孕周大于35周,剩余小肠<72 cm.由于剩余肠道的代偿和适应能力个体差异悬殊,因而,临床上很难准确定义究竟剩余小肠多少即属于短肠.最近又有作者将新生儿SBS定义为:接受剖腹术并确定剩余小肠短于相同胎龄预计长度的25%,或者术后由于胃肠道不能耐受喂养需要静脉营养支持超过42 d者.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的小肠为3~5m,有人认为,切除小肠70%或更多才会出现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1],但如果剩余肠道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克隆病或缺血,其代偿能力将降低,因此出现SBS时切除小肠的长度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9.
小肠广泛切除后可引起短肠综合征,以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脂肪下痢和酸性腹泻等为其特征,多发生在仅存留功能性肠段不足1.2m时。在成人常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塞、克隆病、放射性肠炎以及肠肿瘤,在婴儿多发生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肠闭锁和中肠扭转等情况。其主要病理生理因素是丧失小肠吸收表面积和小肠快速排空,常因高草酸尿井发尿结石症,胆盐和胆色素代谢改变以及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胆石症。胃酸分泌过多又加重腹泻和损害胰酶功能,也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广泛肠切除后可发生功能上和结构上代偿,尤以儿童的代偿潜力更大。第一次切除小肠切除时应警惕短肠综合征发生的可能性,要珍惜每1cm的肠段,婴儿存留肠段不足6cm者几乎  相似文献   

10.
�̳��ۺ��������ƽ�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短肠综合征 (以下简称短肠 )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 ,造成剩余的功能性小肠过短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肠道的代偿能力甚强 ,切除 50 %的小肠并不引起症状 ;切除 75%以上可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严重腹泻、吸收不良 ,水、电解质紊乱 ,代谢障碍和进行性营养不良。肠外营养问世以前 ,造成短肠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本身 (如广泛的血管病变或肿瘤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肠外营养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感染和肝肾功能损害。随着肠外营养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和…  相似文献   

11.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小肠有效吸收面积不足,在常规饮食时,肠道吸收功能不足以满足机体对能量、水电解质和微量营养素的需求,从而出现腹泻、营养不良、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微量元素缺乏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BS临床表现不一,可因残留小肠长度、有无保留回盲部等因素而表现多样化。目前随着营养支持等医疗技术的进步,SBS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其相应的一些顽固性并发症也逐步体现出来,如肝功能损害、严重的骨质疏松等。肠道被称之为"第二大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步展现出肠道菌群的强大功能。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代谢产物可作用于远处其他器官而发挥其重要的生理作用。SBS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独特的特点,这可能是原发病(如克罗恩病等)相关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亦可能是肠切除后自身适应性改变,反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也可作用于剩余肠道而影响肠适应。该文对近年来SBS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和对肠适应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初步探讨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SBS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适应肠道吸收而积骤然减少,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吸收不良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后,机体不能适应肠道吸收而积骤然减少,而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吸收不良和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珍爱小肠 减少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器官,长达3~5m。因为较长,代偿能力很强,常难令人珍惜。但是小肠一旦减少到不足100cm时,残存小肠将无法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短肠综合征就会发生。患者将会出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并最终导致各种营养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有作者认为,少于180cm即为短肠综合征。较为权威的观点是,如残留肠管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肠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的消化、吸收。通常所称“肠衰竭”(intestinalfailure)是指肠消化吸收功能因各种原因产生了障碍,它包括因大量小肠切除后的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 syndrome);也包含因肠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sorption syndrome);肠蠕动过快而致的腹泻,假性肠梗阻(pseudo-obstruction Of intestine)或神经性肠麻痹引起的肠蠕动缓慢或消失;慢性炎症性肠  相似文献   

16.
肠功能障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长期以来,人们对肠道功能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的消化、吸收。通常所称“肠衰竭”(intestinal failure)是指肠消化吸收功能因各种原因产生了障碍,它包括因大量小肠切除后的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也包含因肠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sorption syndrome);肠蠕动过快而致的腹泻,假性肠梗阻(pseudo-obstruction of intestine)或神经性肠麻痹引起的肠蠕动缓慢或消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短肠综合征(SBS)患者预后得以明显改善。但长期肠外营养(PN)导致的高额费用和多种并发症一直是难以克服的缺点,而长期单纯采用PN支持还可引起残余肠道黏膜的严重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使患者终生依赖PN支持,严重影响SBS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促进残余肠道功能早日代偿、适应,使SBS患者部分甚至全部恢复经肠内营养(EN),摆脱对PN的依赖已成为治疗SBS的重点。近20年,随着对SBS代谢变化、残留肠道代偿机制认识的加深,  相似文献   

18.
短肠综合征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SBS)是肠衰竭的主要病因,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和全肠外营养(TPN)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丧失大部肠道病人的长期存活率.SBS治疗措施的制定应该基于病人的年龄、残存胃肠道的长度和功能、基础营养状况、总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求内科学、营养学、外科学和心理学的综合治疗.肠道吸收面积减少引起吸收障碍,导致多种营养相关问题是其临床治疗的主要难点.  相似文献   

19.
短肠综合征及相关肠道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多种原因致残留小肠不足,难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病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和严重的营养障碍。SBS的预测标准,单以残留小肠长短计(<60cm)或以残留小肠与体重比计(<1cm/kg)。由于至今尚无对SBS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关于SBS的所有病例均由家  相似文献   

20.
龚剑峰  朱维铭 《腹部外科》2006,19(6):329-331
短肠综合征(SBS)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营养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SBS代谢变化、残存肠道机制等认识的加深,SBS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短肠综合征的现代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促肠康复治疗、非移植手术治疗、小肠移植及防治并发症等。对于无法摆脱TPN并有难治性TPN并发症者,需考虑小肠移植。一、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SBS的基本治疗措施。广泛肠切除术后失代偿期应尽早行中心静脉置管并给予肠外营养(PN)支持,以保证足够营养摄入量,并维持体液平衡。此时,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需要量很大,可将能量测定结果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