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2例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顾者开展知识宣教、技能培训、心理指导等方式的护理干预,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评价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时照顾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时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钱彦  沈敏 《安徽医学》2011,32(7):1007-100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非护理干预组和护理干预组。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在术前和手术后的第3个月对患者进行评测。结果有109例患者进入最后的分析,非护理干预组和护理干预组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后比手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PKRP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非护理干预组。结论 PKRP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组优于非护理干预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10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集体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在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两组均随访1年,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比对照组好(P<0.001或P<0.0005),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涉及心身健康多个方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方式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董虹  李桂林  孔虹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83-198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4例肺结核患者、85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以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脑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均较健康者低,且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均低于肺结核患者。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程、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应采取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烨 《中国医疗前沿》2010,(9):82-82,6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肝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除躯体化外,其余9个因子的得分均比干预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肝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除躯体化外,其余9个因子的得分均比干预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教育时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1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自我护理教育对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时间为3个月;干预后二组均采用精神疾病知识问卷、病房护士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测评及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自我护理教育后,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精神疾病知识知晓率及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自我护理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生存质量与其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调查我院80例IBD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调查表对IB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知识水平进行评比;同时采用IBD问卷对比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80名IBD患者主要照顾者中88.7%为中低等水平;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3个方面均与IBD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IB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护理能力较低,IBD患者生存质量与其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相关,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越高,被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与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协同护理措施,观察对比2组患者照顾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结果 护理6个月后,试验组照顾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的照顾人员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减轻其负担,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9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协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进行比较;采用家庭照顾能力测量量表(FCTI)评估主要照顾者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照顾能力;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评估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率(78.18%)高于对照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照顾者FCTI评分分别为(8.13±1.22)分和(5.13±0.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9.17±1.04)分和(6.42±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分别为(74.93±2.56)分和(80.11±2.6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23±2.37)分和(75.38±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其家庭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建立家庭病房的方式,针对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实施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干预。通过"家属互动式"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以干预前后焦虑、抑郁、QOL评分和问卷调差结果对比,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家庭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01;照顾积极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05;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率达94.4%。患者问题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家庭护理服务是老年痴呆患者家庭主要照顾着者的迫切需求,在提高其生活质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影响。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情况。结果:经早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临床症状及PANSS症状改善情况及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激励性护理干预对衰退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双盲对照,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激励性护理干预,在实验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激励性护理干预实施3个月后,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较实施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激励性护理干预可延缓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的衰退,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改变其求医方式和行为。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连续进行护理4个月。结果:连续护理干预患者4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病耻感明显减轻,生活动力提高,个体的自信心增强;住院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完善的健康宣教,心理辅导等系统性护理干预,从疾病、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104例脊髓损伤照顾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全程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内分泌科常规护理与随访,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评价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在各个维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呈持续增强趋势。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程序化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能缓改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家属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院外延续护理的效果,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患者出院后,采用个别和集体家庭干预的方法,向其家属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强化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多关心安慰患者,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测试,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试。结果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前后,家属SCL-90各因子分和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活质量除生理领域、精神支柱外其它各项目均明显地提高(P〈0.05或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干预改善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了家属的认知水平和对患者的照顾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PANSS评分和GQOLI-74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服务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杞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照顾者照顾能力测定量表(FCT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ESCA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FCTI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FCT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16%(47/51)]高于对照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护水平和照顾者的照护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元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复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后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后组间生活质量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元护理模式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