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乳腺癌化疗致脂肪肝临床研究(附187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选择1995年1月~1999年12月接受乳癌根治术和乳癌改良根治术并接受术后各类化疗的病例187例。方法:采用定期肝功能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功能及肝脏结构的变化。结果:187例乳腺癌病人术前肝功能检查ALT,AST,ALP和γ-GT均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正常,肝内诸结构清晰,未见脂肪变和肿瘤转移。化疗3周期后,187例病人ALT和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5例病人同时有ALP的轻度升高及γ-GT的升高,病人的血清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化疗6周期后即刻187例ALT和AST均有升高,83例病人同时有ALP的轻度升高及γ-GT的升高,14例病人的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白蛋白水平仍未见明显的变化。化疗结束半年后75例病人转氨酶仍高于正常,余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1年及2年后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分别为6l例和53例。超声发现化疗3个周期后全部病人肝脏回声增强,化疗6周期后肝脏回声增强加重,肝内结构渐紊乱。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两年部分病人肝脏仍继续表现为弥漫性回声增强及结构紊乱,提示为脂肪肝,发生例数分别为63例(33.7%)、54例(28.9%)和49例(26.2%)。结论:化行药物可以导致肝脏的脂肪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外科医生应认识到脂肪肝危害,及早作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损伤特点及强化期治疗后肝功能变化,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71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强化治疗前各肝功能指标值与参考值均数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强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71例急性布鲁菌患者中23例(32.39%)ALT升高,最高141.32U/L;12例(16.90%)AST升高,最高75.81U/L;9例(12.68%)ALP升高;10例(14.08%)γ-GT升高;15例(21.13%)TBIL升高;17例(23.94%)DBIL升高。1项及1项以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为38例(53.52%)。71例患者强化期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ALP、γ-GT、TBIL、DBIL均数与参考值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强化期治疗前后ALT、AST、ALP、γ-GT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TBIL、DBIL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急性布鲁菌病患者肝功能损伤较常见,经强化期治疗TBIL、DBIL恢复最快,其余指标恢复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保肝消脂冲剂治疗脂肪肝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转肽酶(γ-GT)升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的影响。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于东宝肝泰片,每次3片,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服用保肝消脂颗粒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同时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T、AST、ALP、γ-GT、TG、CHO水平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LT、AST、ALP、γ-GT、TG、CHO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保肝消脂冲剂治疗脂肪肝在降低ALT、AST、ALP、γ-GT,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血脂中的TG、CHO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耀平  李皇 《广西医学》2008,30(3):363-364
目的分析桂西地区肝硬化病人肝功能结果的临床特点。方法检测195例肝硬化病人和206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胆碱酯酶(CHE),计算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A/G)及AST/ALT比值。结果肝硬化组DBIL、TBIL、TBA、ALT、AST、AST/ALT、ALP、γ-GT和GL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P、ALB、CHE和A/G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功能结果是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慧 《吉林医学》2011,(18):3628-3628
目的:观察血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高血脂患者作为高血脂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及γ-GT的不同。结果:高血脂组患者的ALT、AST及γ-G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肝功能即有异常,血脂检测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6.
林晓亮 《当代医学》2010,16(14):106-107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引起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乳癌根治术和乳癌改良根治术并接受术后各类化疗的病例60例,采用定期肝功能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功能及肝脏结构的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与肝脏B超检查确诊。结果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两年部分病人肝脏仍继续表现为弥漫性回声增强及结构紊乱,提示为脂肪肝,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两年脂肪肝发生例数分别为33例(55%)、24例(40%)和19例(31.7%)。讨论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对肝脏造成损伤,发生脂肪肝,并随时间进展而加重。有些药物在停药后仍会发生肝脏的损害。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肝脏的脂肪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外科医生应认识到脂肪肝危害,及早做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肝脏酶谱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酶是一种高效、专一、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它是由活细胞产生,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外起相同的催化作用。酶是机体物质代谢、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能量传递、信息转录、神经传导、免疫调节、细胞衰老以及生长发育等都有酶的参与。肝脏是机体内含酶最丰富的器官,肝脏受损时,可因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坏死等,使血清酶量发生变化。酶学检测已作为肝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诊断及治疗评价的重要依据。肝功能检查的酶学指标有多种,ALT、AST、ALP、γ-GT、MAO、5-NT、SDH、TBA、CHE、PZ肽酶等。目前基层医院多检测的是ALT、AST、ALP、γ-GT。我们单位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TBA和CHE。ALT是临床最常用、诊断价值最高的酶,是肝细胞受损后首先能检出的肝功能异常指标之一,但是ALT水平并不能十分可靠地反映慢性肝病的病变程度,与肝细胞学损伤程度不完全平行。另外ALT正常也不能肯定疾病处于非活动状态。由于人群中ALT呈非正态分布,部分人因个体差异,测定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但实际肝脏正常。同时测定ALT、AST、ALP、γ-GT,其结果明显优于单一酶的测定。同时测定ALT、AST,并且算出AST/AL...  相似文献   

8.
谢丽华 《中外医疗》2012,31(22):63-63
目的探讨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明确诊断的35例患者采用131I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和肝功能(TBIL、AST、ALT、γ-GT、ALP)等变化。结果 35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19例、有效11例和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后,血清TBIL、AST、ALT、γ-GT及ALP水平明显下降,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降低,而TSH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照组(P〈0.05)。结论 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甲亢症状,恢复肝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等检测发现,不同临床类型的EHF患者ALT、AST有不同程度升高,重型、危重型明显高于轻型,两者动态变化近似正态分布,ALT、AST大于正常范围10倍以上预后不良,且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肝功能变化。 方法 分别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DPN(DPN组)和未合并DPN(非DPN组)患者各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检验法分别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含量变化。 结果 DPN组及非DPN组中肝功能异常(ALT和γ-GT浓度升高)的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非DPN组相比,高水平的ALT和γ-GT在DPN组中发生率更高,而另一个指标(AST浓度升高)出现异常的例数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DPN组及DPN组患者血清中ALT和γ-GT较对照组水平升高(P<0.05),DPN组较非DPN组患者血清中ALT和γ-GT也明显升高(P<0.05),且DPN组患者随着病情加重,ALT和γ-GT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DPN发病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γ-GT是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论 T2DM,DPN与肝功能变化有关,监测并控制ALT和γ-GT水平有利于对DPN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部分血清酶类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健康人群共60份血液标本,将血液标本人为干预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后,用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γ-谷胺酰转肽酶(γ-GT)等7种常见的血清酶。观察其不同程度溶血后测定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清血红蛋白浓度(Hb)测定在<1 g/L溶血程度下,ALP、γ-GT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其余血清酶活性测定明显升高(P<0.05);在1 g/L5 g/L溶血程度下AST、ALT、CK比溶血前升高,CK-MB、LDH比溶血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γ-GT比溶血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轻度溶血(Hb<1 g/L)程度下ALP、γ-GT活性变化不显著而AST、ALT、CK、CK-MB、LDH活性变化显著外,其他不同程度溶血对血清AST、ALT、ALP、CK、CK-MB、LDH、γ-GT均有明显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脂脉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脂脉宁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精性脂肪肝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脂脉宁胶囊治疗,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酞酶(γ-GT)、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治疗3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组间比较ALT和AST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γ-GT,TC和T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脉宁能明显降低病人的血脂,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马誉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6):838-839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54例合并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肝脏损害患儿中,ALT升高者15例占27.8%,AST升高者9例占16.7%,γ-G T升高者5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12例占22.3%,ALT、AST、γ-G T 3项升高者6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 BiL)升高者2例占3.7%;肝功能异常伴肝肿大者4例占7.4%.90%的病例于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最为多见,经过一般抗病毒、护肝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后,90%的病例2周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了1 3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 50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并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TBA含量明显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敏感性高于AST、γ-GT、ALT.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较理想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肝脏切除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肝脏切除术病人12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样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41例),A组病人采用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B组病人采用异氟醚吸入全身麻醉,C组病人采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比较3组病人不同时间点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术后3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 L)、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白蛋白(albumin,AL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均表现为升高后降低(P<0.05)。B组病人术后1、3 d时ALT、AST、ALP、TBi L、γ-GT、BUN、SCr、α1-MG、ALB、LDH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术后1 d、3 d时ALT、AST、ALP、TBi L、γ-GT、BUN、SCr、α1-MG、ALB、LDH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切除术中,七氟醚、异氟醚、丙泊酚均可用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七氟醚对病人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抑郁药物对胆汁酸的影响,提醒临床医生分析胆汁酸异常结果注意用药因素影响.方法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精神科住院患者34例,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TBA,ALT,γ-GT,ALP结果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病程超过5年)的精神科住院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BA相比有差异(P<0.05),而ALT,γ-GT,ALP检测结果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BA测定是药物性早期肝损伤的敏感指标,而ALT,γ-GT,ALP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2例窒息新生儿和19例无窒息史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结果窒息组血清TBA及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ST、ALP、γ-G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清TBA与新生儿窒息及其窒息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胆宁片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96例NAFL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胆宁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γ-GT、ALT、AST较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胆宁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NAFLD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铅中毒后,其血清NO含量与几种血清酶活性逆向变化的关系.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 mg/kg、30 mg/kg和60 mg/kg铅组.醋酸铅腹腔注射,隔天1次,7次后处死,测血铅含量、血清中NO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的活性,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另分别向大鼠肝匀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NO 2 ,测定血清酶活性.结果 染铅剂量增加,血清NO和血铅的含量升高,ALT、AST和γ-G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而ALP和LDH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肝细胞未见明显的损害.体外实验表明,NaNO2 对ALT、AST及LDH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而对γ-GT及ALP无抑制作用. 结论 铅中毒大鼠血清酶活性的逆向变化可能为NO等因素对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所导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肝脏疾病中血清γ-GT和ALP酶水平。方法选取各肝脏癌症患者54例,非恶性肝胆系统疾病80例及正常健康人60例,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检验。结果健康人群肝功能检查均正常,与正常参考值基本一致。血清γ-GT活力转移性肝癌比原发性肝癌要高,以200u为界限对临床疑似肝癌的诊断是一个有意义的数值。同时,肝胆系统疾病组中血清ALP活力值都明显低于肝胆系统癌症组。结论血清γ-GT对肝癌诊断较为敏感,肝癌可引起血清γ-GT及ALP酶水平增高。临床上对以上两酶进行检测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