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念珠菌CDR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或敏感菌株中CDR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抽提氟康唑耐药/敏感菌株的RNA,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CDR1基因的表达。结果白念珠菌耐药菌株CDR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敏感菌株。结论白念珠菌CDR1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2.
ABC转运蛋白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CDR1和CDR2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耐药性产生的关系,探寻临床白念珠菌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表达水平;用罗丹明6G(Rhodamine 6G)外转运实验检测罗丹明6G在CDR1、CDR2高表达的白念珠菌中的外排情况.结果:氟康唑耐药组菌株CDR1和CDR2高表达发生率显著高于敏感组菌株;而在加入葡萄糖提供能量后,CDR1和CDR2蛋白发生高表达的耐药菌株罗丹明6G外排能力显著增加.部分耐药菌株中未见CDR1和CDR2的高表达.结论: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与ABC转运蛋白过度表达相关;ABC转运蛋白的高表达可以使药物外排能力增加,从而导致耐药性产生.同时可能有其他机制参与临床白念珠菌耐药性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为结核病患者寻找到新的治疗药物提供有效的医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地区结核病防治所的结核病采样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做常规治疗,观察组95例通过药物外排泵进行治疗,在两组临床资料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耐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结核病人的药物吸收状况、症状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药物外排泵的基因表达来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能高低,研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核病防治措施,减少结核病的传染频率,提高医学对症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在临床株中的携带情况、与耐药的相关性及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的抑制作用。方法: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3类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技术检测受试菌株携带acra、acrb基因的情况;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比加入CCCP前后MIC的变化。结果:本地大肠埃希菌对6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现象,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10%,耐药模式以双药耐药与多重耐药为主;acra,acrb基因在多重耐药模式中阳性率高达84.6%和80.8%,与全敏感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加入CCCP后,10株多重耐药菌对5种抗生素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高下降达128倍,多数由耐药变为敏感。结论:本地大肠埃希菌普遍携带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外排泵AcrAB-TolC可能是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存在主动外排机制,CCCP能有效抑制细菌对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CDR1、CDR2的表达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分离123株临床菌株,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采用Rose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耐药株与随机选择的同等数量的敏感株(对照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标基因CDR1、CDR2,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23株白色念珠菌分布于呼吸道50.4%(62/123)、泌尿道28.5%(35/123)、生殖道14.6%(18/123)和其它6.5%(8/123)。通过药敏筛选,获得耐药菌株35株,其中有15株出现交叉耐药。受试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9.2%、85.4%、87、0%、84.6%、和83.7%。35株耐药株和对照株均出现耐药基因CDR1、CDR2。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编码外排蛋白的耐药基因CDR1和CDR2可能同时存在于全部受试菌株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与其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收集48株敏感白念珠菌和10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其中包括2株体外诱导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茵。选择1个随机引物(引物1251),采用任意引物PCR方法基因分型。将电泳图谱扫描入计算机后采用Labwork4.0软件转化为数值图表,利用SPSS11.5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引物1251的PCR指纹图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聚类分析结果提示8株临床耐药菌的PCR指纹图相似系数为71.7%,而其中7株的耐药菌相似系数高达86.7%,远高于58株菌的平均相似系数(47.3铆。2株体外诱导的耐药菌诱导前后基因型未发生变化。[结论]基因分型的结果未提示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存在一定的特殊电泳条带。但提示了特定的PCR指纹图可能与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汪圣强  王柯  裴豪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74-176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问题已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结核分枝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是引起细菌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与耐药相关的几类主动外排系统各家族成员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等,以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对氟康唑耐药的影响。方法分别抽提氟康唑耐药/敏感配对菌株DNA,通过特异性合成CD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引物,分析该序列在氟康唑耐药/敏感配对菌株中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敏感配对菌株中的CD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未出现任何碱基突变和缺失。结论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与CDR1基因上游调控序列是否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对山苍子油诱导耐药实验的反应情况,进一步评价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采用多步诱导法,观察在含梯度浓度(1~100MIC)山苍子油培养基上连续转种的白念珠菌BMU00270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情况,以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和溶媒对照;(2)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的方法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的诱导成为对氟康唑耐药的耐药株。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Sap活力的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增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白念球功对氟康唑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念球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是否有适应性突变的因素。方法 选择对氟康唑敏感的白球菌野生Y0109株,将其估含8μg/ml氟康唑的沙堡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漂移试验诱导培养,计数其生长出的菌落并根据Cairns的理论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和结论:拟合出的曲线基本符合Poisson曲线分布特点,根据Cairns的适应性突变理论及判定方法,初步证实白念球菌对氟康唑耐药主要是因药物本身的后天诱导作用,使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体外抗口腔念珠菌的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对38株临床分离的口腔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结果]38株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4株,敏感34株;对伊曲康唑耐药5株,敏感33株;对特比奈芬耐药15株,敏感23株;制霉菌素均敏感.[结论]4种药物中氟康唑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仍有耐药现象,且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4.
抗白念珠菌单抗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实抗白念珠菌保护性抗体存在,为保护机制以及保护性工程抗体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观察单抗影响珠菌感染动物存活时间、感染动物重要脏器的组织病理变化,相应组织中白念珠菌cfu等。结论1B5和3E8皆是具有保护作用的抗念珠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菌丝相和酵母相白念珠菌ERG11基因部分序列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细胞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碱基序列上的差异,从而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抽提7株来自同一母体、依次对氟康唑逐渐耐药的白念珠菌菌丝和酵母相的基因组DNA,根据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基因的第403位点至第701位点的298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7株白念珠菌的菌丝相与酵母相细胞间的ERG11基因碱基序列在该片断上无差异.结论菌丝相和在酵母相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是无差异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并评价其分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株临床分离的呼吸道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高、中、低蛋白酶活力菌株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毒力和粘附性测定。结果 1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测出蛋白酶,其中高蛋白酶活力71株(71%);中等活力18株(18%),低活力11株(11%);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粘附能力越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呈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粘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越高,粘附能力越强,蛋白酶活力与粘附性直接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 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粘附性直接相关,肺结核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临床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予昆明种正常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CY)200 mg/kg,观察其对小鼠一般状况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继之,分别给予前述小鼠尾静脉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建立感染模型。结果:正常小鼠腹腔注射CY后,各组均出现喜静、少动、消瘦、饮食明显减少、多尿、皮毛欠光滑等现象以及白细胞数的降低。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浓度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后,连续观察3周。低浓度组小鼠死亡率为20%,中浓度组死亡率为50%,高浓度组则全部死亡。组织真菌培养证实白色念珠菌已经侵染小鼠内脏,证明感染模型建立成功。结论:CY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白细胞数,导致免疫力低下。在此基础上经尾静脉接种合适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可建立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5-7+11+169
目的了解adeFGH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2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含10株多重耐药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deFGH外排系统编码基因adeF、adeG和adeH的mRNA表达水平,结合其耐药谱,分析adeF、adeG和adeH的mRNA表达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A、B和C组鲍曼不动杆菌的adeF基因和adeG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deH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A组和B组的adeH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adeF、adeG、adeH基因共表达时,鲍曼不动杆菌adeFGH外排系统才能形成有效的抗生素外排通道;AdeFGH外排系统针对的外排底物有其局限性,主要针对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