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性药与热性药配合,组成的寒热并用方剂,临床上运用颇为广泛。然而,寒性药与热性药配伍后,两种相反药性是否相互抑制?在何种情况下相互抑制?在何种情况下又不相抑制?两者又是怎样发挥疗效的?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这一作用机理,才能在临床上准确地使用寒热并用之剂,并进而创制寒热并用新方,以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烈性;使药为引君药又能调和诸药。  相似文献   

3.
将寒性与热性药物运用于一方之中称为寒热并用法。该法起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通过对经方中寒热并用方证进行分析,从性味归经、煎煮方法、配伍剂量上来探求寒热并用的作用机理;从寒热平调、去性取用、寒热相制、反佐之治等方面来介绍寒热并用临床作用,以期提高临床对寒热并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寒热并用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治疗疾病法则,迄今为止,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所谓寒热并用,即以药物之间不同的气味为根据,以治病为目的,而将寒性药物与热性药共处一方的配伍方法。小柴胡汤以苦寒之柴胡、黄芩;佐以辛温之半夏、生姜;且用甘味之参、草、枣,共奏解表清里,升清降浊,通调经腑,助正达邪之功。该方为苦寒与甘温同用的典型方,系仲景所创名方之一,并且在本方基础上加减衍化的方剂尤多,被广泛适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中医遣药组方必需遵守“君、臣、佐、使”的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主病之为君 ,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君一臣二 ,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 ,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使 ,制之大也。”由此可知 ,古人用药达 1 3味就属大处方。而现代中医师遣药组方仍遵循其规律 ,但是在临证过程中 ,所组成的方剂药味越来越多 ,据中药房统计 ,最多药味达 30味左右 ,最少也有 1 2味 ;药量越来越大 ,一般为常用量的 2倍 ,形成大处方 ,使得方剂配伍结构不严 ,既浪费了药材 ,又给病人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 ,也给中药房增加了工作量 ,但临床上却未必…  相似文献   

6.
方剂组成结构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君、臣、佐、使”自《内经》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方剂的组方原则。从方剂的临床应用看方剂的组方原则应是“依法制方,以法统方”,“君、臣、佐、使”仅是临床组方过程中一种组成结构形式。这种组成结构与临床方剂的其他组成结构互补为用。以使方剂在临床上能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7.
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是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在辛凉清肺,止咳平喘。方中以麻黄为君,宣肺平喘;以生石膏为臣,且用量倍于麻黄,与麻黄并用,清宣肺中之郁热,且寒热相制为用,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以杏仁之苦温为佐,宣肺降气,既助石膏之重降,又协麻黄之轻宣,一降一宣,相反相成,以平喘止咳;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合而生津,并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医大方配伍规律与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方剂的药味较多,大都在15味药以上,药力作用持久,在配伍方面方剂的君药、臣药、佐药都是以集成模块的形式出现,使药可以是集成模块也可以是单味药构成,在治疗特点上表现为臣药、佐药、使药都配合君药的主攻方向,形成了一个以君药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环节的整体治疗方案,适用于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急性病后遗症治疗,是中医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方剂君臣佐使说之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学中的君臣佐使是古代医家企图从方剂中找出组织规律的一种产物,是古代医家假借当时封建王朝的君臣佐使之间的互相统驭关系,来说明每一方剂中各药彼此之间的组织配伍关系。“君臣佐使”是代表方剂中主导药、辅佐药和调和药的符号。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旧说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其意以谓,药虽多,主病者专在一物,其它则节级相为用。”这种君臣佐  相似文献   

10.
陈妍  李伟兵 《中医学报》2016,(12):1829-1832
肿瘤发病以寒热胶结、正气虚弱为主,临床以阴证、阳证并见,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寒热、阴阳混淆的复杂证候为主要表现,故治疗应以寒温并用、补泻兼施、通调阴阳为大法,在用药配伍上顺应机体生理特性和肿瘤病邪特点,根据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寒性药、热性药、补益药、祛邪药,以并治寒热,邪去正安。  相似文献   

11.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 )组方原则1.识记 :君、臣、佐、使的含义。2 .领会 :君、臣、佐、使在方剂中的指导意义。(二 )组成变化1.识记 :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2 .领会 :①药味加减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②药量加减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③剂型变更对方剂功用的影响。3.应用 :试举例说明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剂型更换的临床意义。4 方剂组成  方剂组成的基本要素 :其一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 ,除了极少数方是由一味药物组成外 ,绝大多数方都是两味或两味以上药物组成的 ,方剂组成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成合成方。其二 ,每一…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药理研究看方剂组成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君”“臣”“佐”“使”的配伍,是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组方法度,具有很高的科学性。那么,在方剂配伍中各药所处的地位如何?药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实质又是什么?笔者试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对上述问题加以初步探讨。一君药是治疗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因是针对主要矛盾而设,起着决定性的治疗作用,故在全方中占有主导地位。君药的性能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痹祺胶囊全方及拆方的镇痛、抗炎作用,探讨君、臣、佐、使间的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痹祺胶囊及拆方的镇痛作用;采用大鼠佐剂关节炎 (AA) 模型观察痹祺胶囊及拆方的抗炎作用。结果 君药马钱子 ig 给予小鼠 50 mg/kg (相当于处方用量),大鼠 2.5 mg/kg (相当于处方用量),其镇痛、消肿作用并不明显,只有高于处方2倍以上的用量,方可起到一定镇痛作用;动物单独 ig 臣、佐、使药后其镇痛、消肿作用均不明显;君+臣、君+佐、君+臣+使、君+佐+使药配伍后镇痛作用不明显,对大鼠 AA 原发性和继发性肿胀有明显消肿作用;君+使药配伍的镇痛作用和对大鼠 AA 原发性肿胀的消肿作用明显,而对 AA 大鼠足趾继发性肿胀的消肿作用不明显;君+臣+佐药配伍既有明显镇痛作用,又有明显的消肿作用,痹祺胶囊全方 (君+臣+佐+使) 无论对小鼠的镇痛作用还是对 AA 大鼠足趾肿胀的消肿作用均非常明显。结论 痹祺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臣、佐、使药对君药马钱子有减低用量,增强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临床开具处方,是按照"君(主)、臣(辅)、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方。何为主辅佐使(或称君臣佐使)?《素问·至真要大论》云:"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明代医家何柏斋指出:"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就  相似文献   

15.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古典医学著作。《内经》在讨论具体病证时 ,例举了十多首方剂 ,并提出了一系列制方学思想 ,这些内容 ,历来为医家所重视。1 方制君臣的含义“君、臣、佐、使”说 ,一直被视为制方之圭臬。“君、臣、佐、使” ,在《内经》成书时代 ,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内经》提出以“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 ,…… ,中药以一百二十种为臣 ,…… ,下药以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 ,从药物的善恶攻补性来决定它们的主次地位 ;另一种是《内经》提出“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谓使” ,明确指出“方制君臣”不是“…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寒热药性表达模糊评价模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寒热药性反映了中药的作用趋向,其认知概念具有模糊性特征,符合模糊数学的应用范畴。本文旨在通过建立药性生物学表达的模糊判别模式并运用其分析实验数据,为整体、综合地评价寒热药性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首先,建立寒热药性表达模糊评价模式。以经典寒热复方效应作为寒热药性表达的基准方向,运用Fisher线性判别法计算寒热药性表达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进一步得到寒性表达函数和热性表达函数,并以此作为评价参数。第二,对评价模式进行实践。以姜附桂方作为经典热性复方,以三黄方作为经典寒性复方,以各系统生化指标考察药性表达,建立寒、热性表达方程。在此基础上,收集热性药肉桂、仙茅,寒性药黄柏、栀子干预正常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虚寒和虚热状态模型的生物学实验数据,将药物干预前后机体状态的相对变化量代入评价模式,分析其药性表达特征。结果:肉桂干预正常、虚寒和虚热3个状态的热性表达均值大于寒性表达均值,分别为0.528〉0.221、0.203〉-0.490、1.750〉-0.479;仙茅干预正常和虚寒状态的热性表达均值大于寒性表达均值,分别为0.474〉-1.601、0.288〉-1.923,体现了药物的热性;黄柏干预正常状态和虚寒状态的寒性表达均值大于热性表达均值,分别为0.798〉-0.870、0.194〉-0.339;栀子干预虚热状态的寒性表达均值大于热性表达均值0.354〉-1.802,体现了药物的寒性。结论:运用寒热药性模糊评价模式,可以有效分析出药物的寒热药性和药性表达方式。药性相同的中药,既有共性表达,也有个性表现。寒热药性表达具有多途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20味中药的蛋白质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确定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中药的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但10种热性药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6670mg/g,10种寒性药蛋白质平均含量为6.5036mg/g,热性药蛋白质含量是寒性药的1.9倍。结论:蛋白质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论反佐     
“反佐”,是祖国医学中有关方剂的组方法度之一。它最早出现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其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明代李时珍指出:“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人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明代张景岳亦在其所著《景乐全书》中对反佐进行了专题阐述。近代诸多医家也在他们的论著中屡屡提及反佐,本文试对其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方剂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的配伍,实乃一种制方模式。方剂通过配伍,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可调和药物偏性,可以监制某些药的毒性,可以适合复杂病情的需要等。方剂配伍的方法有:根据辨证和立法的要求,按药物的不同功用,分清主次,按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根据药物的性味,按性味关系配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评价痹祺胶囊配伍组方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新的“Cocktail”一点法,建立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5种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美芬妥英、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和评估痹祺胶囊配伍组分对大鼠体内5种CYP450酶的诱导和/或抑制作用。结果 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的配伍规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君药+臣药组、君药+使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君药+佐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1A2具有显著诱导作用;君药+臣药组、君药+臣药+佐药组、君药+臣药+使药组及痹祺胶囊全药组对CYP2C9具有显著诱导作用。结论 痹祺胶囊组方存在基于CYP450 酶较显著的配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痹祺胶囊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