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
任晓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6):724-725
目的:分析对比DR与X线片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98例(112处),患者均采用相同体位进行X线片与DR摄影。观察对比DR与X线片对本组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DR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82.14%,X线片为64.29%,DR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DR能量减影对于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高于传统X线片,其高品质的数字化影像与图像特点有效保证了骨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4.
刘航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1):90-90
骨折的影像诊断是临床骨创伤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隐匿性骨折是指常规X线平片不能发现而通过其他检查方法检出的骨折。常规X线平片有其优缺点,随着CT设备的日益普及以及性能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近年来CT的迅速发展,以其独特的扫描方式及优越的图像处理技术为准确显示病变提供组织的断层影像,具有X线平片不可替代的优点,现将我院8年来38例隐匿性骨折CT检查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骨折CT诊断的临床价值(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轴位CT扫描。部分病例加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23例中,眼眶骨折4例,脊柱骨折7例,髋关节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结论: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是可靠的,凡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平片阴性者,应进一步做CT检查。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对士兵军训后应力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调查某部新兵128例,对训练120天后腹股沟区有疼痛、下肢轻度跛行者,分别进行骨盆和相应下肢的CR系统与普通的屏/片系统摄片检查。结果:共发现骨盆应力性骨折22例和下肢应力性骨折31例。CR系统摄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屏/片摄影系统(P〈0.05)。CR系统通过谐调处理、空间频率增强和宽容度调节处理等技术,可清楚地显示骨小梁断裂、软组织肿胀及骨皮质中断等病变。结论:CR系统摄片能较准确地诊断应力性骨折。 相似文献
11.
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隐匿性骨折MRI诊断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年龄范围8~66岁)。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X线片显示骨质正常,患者有不能缓解的膝关节疼痛。结果:32例患者骨折发生在股骨18处,胫骨21处,腓骨小头1处,髌骨2处。7例患者股骨、胫骨同时受累;3例患者股骨内、外髁同时被累及。6例患者同时有前交义韧带损伤;1例有后交义韧带撕裂;1例有髌下脂肪垫损伤。结论:MRI检查可以发现膝关节急性创伤患者X线平片表现正常而确有骨折存在的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并可以发现其它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12.
评估CT对膝关节滑膜迹的诊断价值和诊断依据。材料和方法:15例滑膜疝均作平扫加增强扫描,一般采用5~10mm层厚,兴趣区用3mm层厚扫描。结果:疝囊为有完整包膜的均匀低密度腔,囊壁和间隔呈中等度强化,邻近结构正常。结论:CT能对疝囊周围结构及关节组成骨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部隐性骨折的MR表现及其价值。方法:42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6例同时行CT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T1WI,T2WI与T2WI。结果:本组42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6例CT亦未见骨折征象,部分见周围软组织肿胀。42例共55处膝部隐性骨折,31例T1WI可见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21例在T2WI上对应于T1WI上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10例表现为高信号,其周可见水肿信号,以T1脂肪抑制序列和T2WI序列显示明显。25例合并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结论: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性骨折的水肿、骨折线和伴发表现,对于疑为膝部隐性骨折的病例应列为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职业、骨折Schatzker分型、受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康复起始时间、是否使用支具、付费方式、末次随访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等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40例患者术后随访6~7个月[(6.40±0.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75~100分[(88.55±6.5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骨折Schatzker分型、受伤原因以及髁间棘骨折块游离情况患者H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F=9.741、3.436、4.763、4.482、4.879,P<0.001、P=0.043、P=0.001、P=0.00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Schatzker分型、髁间棘骨折块是否游离是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创伤性膝关节积脂血症(traumaticlipohemarthrosis,TL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TLH的普通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34例患者中,左膝关节22例,右侧膝关节12例。34例均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提示膝关节骨折32例;16例行CT检查,15例可见明确脂肪、关节液、血液不同成分的分层密度改变。18例行MRI检查,均可见"脂肪-血液接口征"。并拟诊隐性骨折2例。结论 X线平片对骨折的诊断意义大,对积脂血症的诊断帮助不大。CT及MRI均能很好显示创伤性TLH,均有"脂肪-血液接口征"这一特征性表现,尤其MRI除显示积脂血症的典型征象外,对隐性骨折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及其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价值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征象,探讨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与CT确诊的AS者34例,正常对照组23例,在骶髂关节轴位CT片中观察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前缘关节面的相对位置,经统计学分析,确定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复诊最初CT诊断正常、但最后临床确诊的AS20例,以确定该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 73.5%的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不全脱位,21.7%正常对照组骶髂关节前缘不齐。确诊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脱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其他CT表现的临床怀疑组中40%有不全脱位,对该组中8例有不全脱位者按AS治疗有效。结论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在AS的早期CT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T、SSD)重建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办法对4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T及SSD),得到外伤部位骨骼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共同意见为准。结果4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MSCT重建后,18例显示有骨折.其中枕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脊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3例,跟骨骨折1例。结论MSCT二维和三维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诜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局限型3例,弥漫型6例。PVNS主要表现为滑膜不规则结节状增生或弥漫性增生,增生的滑膜内含铁血黄素沉着(T2WI低信号)、邻近半月板和(或)骨侵蚀、关节腔积液等。结论:MRI能为早期诊断膝关节PVNS提供依据,并积极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磁共振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膝关节外伤后X线片显示阴性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8例同时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结果 共发现27例45处隐性骨折病灶,其中T1WI序列显示42处,T2WI序列显示39处,STIR序列全部显示隐性骨折病灶.结论 MRI是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隐性骨折的的水肿和骨折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针灸、超短波,中频离子导入、运动疗法、ADL指导的多种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以上治疗均10次为一疗程,每日一次。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是治疗KO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