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结合MRI和X线分类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的良恶性评估价值,探讨BI-RADS 4类肿块新的处理建议.方法:X线筛查为BI-RADS 4a类(105个)、4b类(42个)和4c类(19个)的151例共166个乳腺肿块,在活检前行MRI.动态增强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MRI BI-RADS分类.结合X线与MRI分类提出新的良恶性评估法.统计X线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绘制两者的ROC曲线,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统计结合MRI和X线的新的良恶性评估法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和对良性病变检出率.结果:2名X线诊断医师和2名MRI诊断医师的BI-RADS分类的Kappa值分别为0.70和0.76,一致性较好.166个肿块,恶性41个,占24.7%.X线BI-RADS 4a类105个:恶性12个,MRI分类为4、5类12个;良性93个,MRI为2、3类81个.X线BI-RADS 4b类42个:恶性16个,MRI分类为4、5类15个;良性26个,MRI为2、3类16个.X线BI-RADS 4c类19个:恶性13个,MRI分类为4、5类12个;良性6个,MRI为3类2个.X线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0.7%、74.4%,诊断符合率为73.5%.MRI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为95.1%、79.2%和83.1%.X线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及0.9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2,P<0.05).新的良恶性评估法发现乳腺癌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77.7%,良性病变检出率为53.0%.结论:MRI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X线及MRI分类进行新的良恶性评估,能减少良性肿块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MRI各常用扫描序列在乳腺小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132个,肿块最大径均≤2cm。分析病灶MR 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按最新版BI-RADS分类进行评估,探讨MRI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132个病灶中83个恶性,49个良性。良恶性病变的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良、恶性病变的形状(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1),边缘特征(清晰、不规则、毛刺)、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环形、内部暗分隔)及TIC曲线类型(流入型、平台型、流出型)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RI诊断乳腺小肿块病变的确诊率为92.42%,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7.23%。结论准确分析病变的DCE-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能明显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及定性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I动态增强(DCE-MRI)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资料.采用1.5 TMR行乳腺肿块DWI,对感兴趣区( ROI)求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然后行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第一分钟强化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分析病变的MR信号、ADC值及TIC,并经统计学处理,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结果 乳腺ADC值分别为:恶性肿块组(0.826±0.064)×10- 3mm2/s,良性病变组(1.214 +0.028)×10- 3mm2/s,正常腺体组(1.403±O.150)×10- 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第一分钟强化率良、恶性肿块组分别为(51.44±17.62)%、(68.46±14.7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多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26个良性病灶均表现为类圆形均匀强化,减影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像上未见环状强化或血管纠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20个,Ⅱ型5个,Ⅲ型1个;24个恶性病变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减影后11个显示环形强化,MIP示12支迂曲的异常血管向肿块聚集,TIC类型分别为Ⅰ型6个,Ⅱ型4个,Ⅲ型14个.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预测,单独使用DWI、DCE-MRI及联合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75%、80%、87.5%,特异性分别为76.92%、88%、92.3%,准确性分别为76%、84%、90%.结论 结合ADC值与TIC,较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可明显提高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环形强化病变28例,共30个病灶(良性17个,恶性13个),术前行磁共振扫描.统计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征象(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运用x2检验及t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与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将DCE-MRI及DWI纳入不同的诊断模型,并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动态增强MRI征象(包括形态、边缘、周围供血血管及时间-信号曲线)及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环形强化病变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这些征象及参数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环形强化病变有意义的参数.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取1.05×10-3mm2/s作为乳腺恶性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阈值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3%、70.6%(P=0.001).DCE-MRI联合DWI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4.1%、76.9%及86.7%.结论 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技术,可明显提高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癌与肿块型癌的MRI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非肿块型癌及39例肿块型癌,比较两者的形态学特点、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ADC值等。结果:乳腺非肿块型癌呈区域性(68%)及段样强化(32%)为主,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及簇状强化为主(各占39%及45%),乳腺肿块型癌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及肿块伴周围多发结节强化为主。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呈Ⅱ型平台型(51.6%)为主,与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非肿块型癌的ADC值为(1.153±0.325)×10-3mm2/s,与乳腺肿块型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非肿块型癌与肿块型癌的MR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特点及ADC值存在差异,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内环形强化病变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探讨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乳腺MRI上环形强化病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结果 23例乳腺环形强化病变中,恶性病灶17例,良性病灶6例,病灶增强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等及时间-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乳腺环形强化高度提示恶性肿瘤,动态增强MRI通过分析病灶形态学特征和强化方式,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乳腺环形强化病灶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AD)评价血流动力学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疾病MRI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CADStream软件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共164个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早期强化峰值特征(即在第1期强化时间范围内信号强度增加所占的百分比),由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强化类型决定的延迟期强化特征(即流出型、平台型或持续型),及由单一设定的最可疑的强化类型决定的延迟期强化特征(即设定流出型>平台型>持续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描述乳腺病变形态学特征.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早期强化峰值,应用x2检验分别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以达到100%为阈值的早期强化峰值和不同强化类型决定的延迟期强化特征.结果 164个病灶中,72个良性病灶,92个恶性病灶,肿块型占75.0%(123/164),非肿块型占25.0% (41/164):BI-RADS 2类病灶30个,3类病灶68个,4类病灶43个,5类病灶23个.良性病变的早期强化峰值中位数为237% (69%~ 629%),恶性病变早期强化峰值中位数为336% (86% ~ 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26,P=0.104).由单一设定的最可疑强化类型决定延迟期强化特征,72个良性病灶中持续型、平台型和流出型的病灶分别为15、10和47个,92个恶性病灶中上述3型分别为2、3和8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562,P =0.000);良性病灶中,早期强化峰值<100%和≥100%者分别为5和67个,恶性病灶分别为3和89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1,P=0.277);由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强化类型决定延迟期强化特征,良性病灶中持续型、平台型和流出型的病灶分别为48、6和18个,恶性病灶中上述3型分别为47、15和3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96,P=0.106).结论 CAD血流动力学特征中由单一设定的最可疑强化类型决定的延迟期强化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以达到100%为阈值的早期强化峰值和由所占百分比最大的强化类型决定的延迟期强化特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交叉,此时需结合MR形态学特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MRI征象的权重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的影响,为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变125个(良性56个,恶性69个),术前或活检前行MRI扫描;计算肿块型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征象、血流动力学征象、分子功能学征象的权重因子以及125个肿块型乳腺病变的鉴定因子,分析权重因子大小与MRI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出现频率的相关性,将鉴定因子与病理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计算良恶性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肿块型乳腺病变权重因子最大的MRI征象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0×10-3mm2/s(1.122),最小的是上升型曲线(-1.369).权重因子大小与征象在恶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5),与征象在良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负相关(r=-0.56,P<0.05).鉴定因子诊断肿块型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鉴定因子>1.575是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94.6%.结论 乳腺MRI征象权重的确定以及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且根据权重所得出的鉴定因子,有助于提高肿块型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青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青年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乳腺疾病的MRI影像检查资料,包括恶性病变42个,良性病变27个。比较青年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各种征象,包括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计算病变的早期强化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青年乳腺良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无毛刺,边界清晰,强化均匀,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恶性病变多呈不规则形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或呈星芒状,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部分呈典型环形强化或填充型环形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Ⅲ型。早期强化率在青年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技术能满意地显示青年乳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诊断青年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CESM)强化参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基于CESM的BI-RADS再分类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乳腺肿块样病变的女性病人152例,平均年龄(49.42±10.06)岁。根据CESM减影图及伪彩图进行强化程度定性评分和强化参数测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早期和晚期的强化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强化参数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并筛选出最优强化参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低能图BI-RADS分类、经强化评分调整后BI-RADS再分类、经最优强化参数调整后BI-RADS再分类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瘤间内外斜(MLO)位最小强化灰度值(EMLO-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强化参数均显示乳腺恶性肿瘤高于良性肿瘤(均P<0.05)。ROC分析显示,头尾(CC)位强化评分的AUC值高于MLO位(P<0.05),CC位相对强化灰度差值(ECC-ds)...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east MRI: 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4.
乳房假体植入后破裂及漏出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诊断乳房假体破裂和(或)泄漏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隆乳术后患者行MR扫描,对囊袋假体及注射聚丙烯酰胺假体的MR表现进行分类分析,与正常假体对照. 结果 硅胶囊袋单腔假体13例26个,囊内为硅胶液;1例2个为双囊假体,外囊为生理盐水,内囊为硅胶液.其中正常假体5例,均为单囊硅胶囊袋假体.硅胶囊袋单腔假体破裂8例16个,其中1例属囊内破裂,MRI示残留塌陷的硅胶囊袋呈长条状长T1、短T2信号;其余为囊内、外均破裂,MRI示假体内有多发条、丝状长T1短T2信号,即"条丝征"、"舌样征",同侧乳房外见假体内容物颗粒.注射聚丙烯酰胺假体1例2个,完全破裂,表现为多发条块状、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MRI表现为假体内有多发"条丝征". 结论 MR检查可明确乳房假体的类型、位置;明确假体破裂的类型及漏出物的分布范围;因此能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定位,为随访复查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BRANT磁共振增强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33例患者共4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20个,良性病变25个.良性病变多呈圆形,边缘光整,边界清楚,无毛刺,强化均匀,强化模式大多表现为从中心至周围.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强化不均匀,常呈环形强化,强化模式为从周围向中心充填.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不同,良性病变多呈Ⅰ型(17/24),恶性病变多呈Ⅲ型(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P<0.001).结论:VIBRANT乳腺磁共振增强技术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乳腺疾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疑有乳腺病变的患者行MRI多序列平扫,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例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2年以上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乳腺癌16例、乳腺良性病变24例,无异常发现者10例。结合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敏感性达到94%,特异性82%。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扫及动态增强应该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并行采集MR扩散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并行采集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1.5T 超导MRI仪及4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应用ASSET EPI并用2组b值(b=0,600 s/mm2及0,1000 s/mm2)对56例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行ASSET-DWI、SE T1WI、FSE T2WI检查,对其中的16例患者及7名健康志愿者双侧乳腺还分别进行横轴位结合ASSET技术的EPI及常规EPI,对ASSET-DWI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 ASSET-DWI较常规DWI采集时间缩短50%,常规DWI乳腺及3个病变不同程度变形,ASSET-DWI乳腺变形减轻,病灶无明显变形.ASSET-DWI b值为600 s/mm2或1000 s/mm2时,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正常腺体ADC值均明显不同(P<0.05).分别以恶性病变95%可信区间上限1.44×10-3 mm2/s (b值600 s/mm2)及1.18×10-3 mm2/s (b值1000 s/mm2)定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0%(32/40)和77.5%(31/40),特异度均为95%(19/20). 结论 应用ASSET-DWI对乳腺检查可以缩短采集时间,减少图像畸变.b值为600 s/mm2或1000 s/mm2时,根据病变ADC值,ASSET-DWI均可以鉴别多数乳腺良、恶性病变,ADC诊断阈值应与所用b值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和T2WI平扫、DWI(选用b值为800和1000 s/mm2)及动态增强(DCE).结果:65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其中恶性肿瘤37个,良性病灶31个,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b值为800 和1000 s/mm2时,ADC值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恶性肿瘤<良性病灶<正常腺体<囊肿.在这两种b值下,正常腺体、良性病灶及恶性肿瘤的ADC值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一类型组织的ADC值也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正常腺体和恶性肿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值为800 s/mm2、ADC值为0.734×10-3~0.760×10-3s/mm2时,以及b值为1000 s/mm2,ADC值为0.724×10-3~0.752×10-3s/mm2时,DWI对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均可达到90%.结论: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B值在800和1000 s/mm2之间时,DWI能够较好地鉴别各类病灶.  相似文献   

20.
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方法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0例,58个病灶,其中恶性32个,良性26个。检查使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表面线圈。所有病例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行DWI,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DWI显示92.3%(24/26)的良性病变和96.9%(31/32)的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4.8%(55/58)。各b值良性组、恶性组和正常组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b=1000s/mm^2,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结论(1)DWI对乳腺疾病的敏感性非常高。(2)ADC值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有价值的参数。(3)b=1000s/mm^2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