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 据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4000万。由于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目前的研究显示,约有1/4~1/3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据此估计,全球约有近1000万的HIV/HCV合并感染者。HCV感染及相关的肝脏疾病(终末期肝衰竭和肝癌)已成为影响HIV感染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也较常见,全球4000万HIV感染者中10%并发慢性乙型肝炎(CHB).自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推广,艾滋病相关原因的死亡已经减少,但由肝脏疾病造成的死亡却不断上升,逐渐成为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HIV/HCV合并感染的相互影响及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和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输血/血制品、性接触、母婴垂直及静脉注射吸毒等,因此HIV/HCV合并感染率高。HIV和HCV在体内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合并感染者的病程变化多样,治疗难度加大。现将HIV/HCV合并感染后病毒间相互作用机制及临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联合抗病毒的综合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92例HIV/HCV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实验组采用HAART~+抗HCV联合治疗的方案,抗HCV时间1年到1年半。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CD4~+T,肝功能相关指标ALT及AST,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CD4~+T的提升量为(412.1±78.6)个/μL,高于对照组(299.3±81.1)个/μL,表明实验组治疗方案对CD4~+T的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及AST实验组都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明实验组方案对肝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效果。结论对于HIV/HCV共感染患者,在有效HAART前提下及时给予抗HCV治疗,不仅有利于CD4~+T提高及免疫功能恢复,同时还有利于患者异常肝功能的恢复,阻止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这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死亡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阐述HCV感染患者中,抗病毒治疗及其治疗后肝外表现间的关系,来自台湾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的Hsu YC等进行了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选取29 3480位HCV感染的台湾居民,排除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最终纳入2003年10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12 384位患者为研究组,确诊后未接受治疗的24 768位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患者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后病毒学、免疫学及肝纤维化指标长期变化特征。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HIV/HCV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DAAs结束治疗后144周随访期间病毒学应答率、外周血CD4 ...  相似文献   

7.
<正>【据《Ann Hepatol》2017年2月报道】题: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作者Goyal O等)众所周知,轻微肝性脑病在经过短期治疗后病情容易复发,目前还没有关于轻微肝性脑病停止治疗后的复发率的相关研究报道。来自印度达耶难陀医学院的Goyal等旨在评估短期(3个月)乳果糖或利福昔明治疗后轻微肝性脑病的长期(9个月)缓解率。共纳入患者527例,筛选出适合的研究对象351例,其中112例(31.9%)为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8.
从全球范围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重叠感染估计约有700-2000万人口感染.重叠感染和单一HBV或HCV感染比较,更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甚至肝衰竭的比例也高,HBV和HCV重叠感染可有四种不同的临床模式,即HCV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国家和日本,慢性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慢性HCV感染是引起晚期肝病患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且只有通过肝移植(LT)才能够显增加患的生存率。仅有少量的研究评价了失代偿肝硬化患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在这些研究中,患一直在等待LT且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虽然在这些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策略变化很大,但最后的结果(例如,移植物HCV感染的预防)是十分相似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备受关注。综述近年相关指南/共识和循证医学资料,介绍HBV和HC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治疗策略、药物选择及治疗收益/风险等方面的进展。资料显示,无论乙型肝炎还是丙型肝炎肝硬化,成功的治疗均可抑制病毒复制,改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为相关肝细胞癌的外科和微创手术创造条件。因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性好,推荐乙型肝炎肝硬化(包括失代偿期甚至出现并发症)患者尽早使用;而干扰素不良反应多,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较乙型肝炎困难,须慎重选择适应证。规范抗病毒方案对治疗肝硬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HCV感染,有大量患者需要无干扰素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HCVNS3蛋白酶抑制剂ABT-450联合低量利托那韦(ABT一450/r)、及NS5B多聚酶的非核苷酸抑制剂ABT-333和利巴韦林治疗HCV感染。方法:我们组织了一项12周2a级开放性研究,针对无肝硬化的HCV基因型1型患者。  相似文献   

12.
蒙江明 《内科》2010,5(4):421-423
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开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全球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3.
HCV相关肝硬化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后的最佳选择可能是肝移植。移植后免疫调节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加速HCV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兼顾HCV感染的控制是目前须要探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HCV相关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情况,分析表明,在HCV相关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进行合理的免疫抑制和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HCV复发、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突然改变免疫抑制方案,如快速撤药或改变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或类型都有可能导致HCV的复发,类固醇激素缓慢进行性减量和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也许有益。  相似文献   

14.
据Medscape.com3月21日报道(原载Clin Infect Dis2006;42:669—675),最新研究对临床医生提示,抗丙肝病毒治疗多种排除标准的实施可能意味着大多数年轻的药瘾将被排除在治疗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5.
HC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问题。目前我国主要的抗HCV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是该方案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不理想;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在治疗丙型肝炎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简述了抗HCV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情况,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HCV患者机体的免疫调控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看,经过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以及其功能有恢复的趋势,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化;IFN的治疗并不能恢复病毒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而DAA治疗前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尚未阐明;DAA对细胞因子以及趋化因子的长期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药物理化性质和宿主因素的相互作用~([1]),导致DILI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病理分型复杂,部分急性DILI患者可发展为慢性DILI,DILI患者还可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或自身免疫性肝炎样(autoimmune-like,AL)现象,造成诊疗困难。本文报道1例急性DILI发展为慢性DILI合并AL现象的患者,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据Medscape.com2月8日报道(原载JClin Oncol 2005;23:468—473),抗病毒治疗对低评分HCV相关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可能有所帮助。12例这样的患进行抗-HCV治疗后,7例产生了完全应答,其血液学应答与病毒载量减少或清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我国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人~([1]),目前针对CHB的治疗以抗病毒为关键。对于慢性HBV感染合并肿瘤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抗肿瘤治疗时,有发生HBV再激活的风险,因此对该类患者,应当关注其抗病毒治疗。1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HBV再激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菲韦伦(EFV)或TDF+3TC+克力芝(LPV/r)治疗方案,对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合并感染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46例HIV/HBV合并感染患者实施TDF+3TC+EFV或TDF+3TC+LPV/r方案治疗,治疗3、6、12个月后随访,分析CD4+T淋巴细胞、HIV RNA、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6例HIV/HBV合并感染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数分别增加了76个/μL、138个/μL和145个/μL;治疗6、12个月后,HIV-RNA抑制率分别为79.49%和95.56%,HBV-DNA抑制率分别为77.14%和97.06%;抗病毒治疗12个月内AST、ALT先升后降,治疗6个月时,除2例肝功能异常外,其余肝功均复常;HIV/HBV合并感染者病死率为10.87%。结论 TDF+3TC+EFV或TDF+3TC+LPV/r方案对HIV和HBV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HIV/HBV合并感染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病人抗病毒治疗(ART)5年疗效差异及生存状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开始ART的病人,分为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和单纯HIV组。采用COX回归分析、χ2检验、H检验和M检验分析病人治疗5年的生存状况以及各组间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时年龄[比值比(OR)=1.034,P=0.001]、合并HBV和/或HCV感染(OR=3.361,P 0.001)是死亡危险因素;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高(OR=0.998,P=0.024)是死亡的保护因素。治疗期间四组病人之间病毒学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四组病人CD4细胞水平均有提高(四组P均0.001)。同一治疗时间点四组病人间的CD4细胞水平只有治疗第1年、第2年有差异;治疗前、治疗3、4和5年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HCV共感染不影响ART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提倡早治疗,同时加强HBV、HCV的筛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