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多糖的性质和含量进行研究。方法 :提取、分离、纯化蜜环菌菌丝体、发酵液、菌索和子实体多糖 ,应用红外光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凝胶色谱法等方法测定蜜环菌 4种多糖的性质、多糖组成、多糖含量和多糖分子量。结果 :蜜环菌菌丝体和发酵液多糖为单一葡萄糖组成的葡聚糖 ;菌索和子实体多糖由葡萄糖、木糖组成 ,这两种单糖在菌索多糖中的摩尔比为 1∶14,在子实体多糖中的摩尔比为 1∶10。蜜环菌多糖的分子量为 1万~7万。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含量分别为菌丝体含 9.00% ;发酵液含 0.87g·(100ml)-1;菌索含 1.12% ;子实体含 2.27%。结论 :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成分的研究 ,为综合开发利用蜜环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茎石斛多糖DMP2a-1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程  陈云龙  张铭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2):900-902
 目的研究从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的多糖DMP2a1的化学结构。方法应用紫外、红外、高碘酸氧化、甲基化分析、质谱及1H,13CNMR等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该多糖的结构特征。结果多糖DMP2a-1主链由1,4连接的α-D-吡喃葡萄糖基组成,β-D-甘露糖以端基糖的形式位于1,4α-D-吡喃葡萄糖基的O6位上,每6个1,4连接的葡萄糖残基上有1个O6位发生了取代。结论细茎石斛多糖DMP2a-1是一新结构多糖,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11种蜜环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多糖含量进行研究。方法 蜜环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观察采用平板培养法,菌丝体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比色法。结果 菌株A1,A4,A5,A7,A9及A10菌索比较发达,而菌株A2,A3,A6,A8及A11菌丝体比较发达;平均生长速度最快的菌株为A9,A10;发酵物中每克菌丝体多糖含量,以菌株A10中含量最高。结论 不同蜜环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菌丝体多糖含量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决天麻栽培中对木材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森林资源破坏及栽培成本增加问题,该研究对农作物余料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蜜环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降低天麻的栽培成本,同时使农作物余料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保护林木资源。方法 观察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划线法测量蜜环菌生长速度;苯酚浓硫酸法测定不同培养基中蜜环菌的总多糖含量;为了进一步优化大豆秸秆培养基配比,对主料配比、蔗糖含量、无机盐含量及含水量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中蜜环菌的生长情况,发现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从接种第4天就开始生长,菌丝长势好,生长速度为0.352 cm·d-1,是桦木屑培养基生长速度0.283 cm·d-1的1.48倍;大豆秸秆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最高,为39.260 mg·g-1,远远高于桦木屑培养的蜜环菌总多糖含量17.028 mg·g-1,大豆秸秆培养基优势明显;主料(大豆秸秆与麦麸)配比为8∶2,蔗糖含量为主料的1%,无机盐含量为主料含量的0.5%,含水量50%时,蜜环菌生长速度稳定为0.392 cm·d-1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天麻栽培中使用大豆秸秆培养基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基培养的蜜环菌提供了依据,为天麻在栽培中减少林木资源浪费、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电化学检测测定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在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其药动学参数是Vd=2.53L,Ke=4.17h-1K12=5.25h-1K21=0.63h--1t1/2=0.16h,α=10.29ng·ml-1·h-1β=0.29ng·ml-1·h-1AUC=1.93μg·h·ml-1。  相似文献   

6.
蜜环菌多糖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蜜环菌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纯系昆明小鼠 50 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rhG-CSF 20μg·kg-1·d-1);环磷酰胺(150 mg·kg-1·d-1)损伤组;蜜环菌多糖(25 0 mg·kg-1·d-1)低剂量保护组;蜜环菌多糖(50.0 mg·kg-1·d-1)高剂量保护组。阳性对照组sc rhG CSF 6 d,ip环磷酰胺3 d。保护组 ip蜜环菌多糖8 d,ip环磷酰胺3 d。记数外周血WBC,RBC,PLT和骨髓细胞悬液WBC,BM NC,骨髓象分析。结果: 保护组、阳性对照组外周血中的WBC,RBC,PLT,骨髓细胞悬液中WBC,BMNC明显高于损伤组,P<0.01;保护组中骨髓早幼粒、分叶核细胞数,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明显增多。结论: 蜜环菌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种二氢吡啶光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5种1,4-二氢吡啶在阳光、漫射光和灯光下的稳定性,探讨4-位取代基与光稳定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5种1,4-二氢吡啶分别曝露于阳光、漫射光和灯光下,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反相HPLC分析,测定各自条件下的光解反应速率常数(Kapp)和半衰期(t1\2),分别建立4-位取代基的VX常数与Kappt1\2的QSAR。结果:硝苯吡啶在阳光、漫射光和灯光下均呈一级动力学降解,Kapp分别为(1.02±0.20)min-1,(0.022±0.006)min-11和(0.015±0.004)min-1。间硝苯啶、呋喃吡啶、氯苯吡啶和苯吡啶在漫射光和灯光下保持稳定,在阳光下可被光解,各自的Kapp分别为(0.21±0.07)h-1,(0.03±0.02)h-1,(0.019±0.003)h-1和(0.012±0.001)h-1?阳光下5种1,4-二氢吡啶的t1\22分别为0.68min,3.3,24,37和58h。QSAR:Kapp=2.0081-2.9876VX+1.0885(VX)2-2.5749×10-5(VX)(r=0.9046)。结论: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光稳定性,不仅与4-位取代基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缓释胶囊的研制及药动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异烟肼缓释胶囊,评价人体内药动学、生物利用度及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方法:乙基纤维素为载体,相分离 凝聚法制微囊,转篮法测释放特性;紫外光度法测10名志愿者单剂量po400mg异烟肼缓释胶囊与普通片后血药浓度,数据经MCP86药动学程序处理。结果:体外释药:普通片T50=0.032h;缓释胶囊:T50=1h,释药10h以上。普通片cmax=11.12μg·ml-1,tmax=1.41h,K:0.201h-1;36h血药浓度:0μg·ml-1。缓释胶囊:cmax=4.99μg·ml-1,tmax=1.80h,K=0.03·h-1,36h血药浓度:1.63μg·ml-1。配对与双侧检验结果表明:两者除tmax无显著性差异外,cmax及消除速率常数(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普通片与缓释胶囊分别为:1.5h时:(8.24±2.60)μg·ml-1,(3.69±0.51)μg·ml-1;36h:0μg·ml-1,2.09μg·ml-1。结论:该缓释胶囊处方合理、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可为结核患者临床防治提供一个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克拉霉素片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名志愿者单剂量po500mg不同厂家产克拉霉素片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以AUC0→∞tmaxcmax为指标,配对t检验法分析两厂产克拉霉素片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二者药-时曲线可用二室模型拟合,其:t1/2(β)分别是3.04h和3.91h,tmax分别是1.94h和1.92h,cmax分别是2.34μg·ml-1和2.27μg·ml-1,AUC0→∞分别是13.66μg·h·ml-1和14.44μg·h·ml-1。配对检验结果表明,两厂产品的AUC0→∞cmaxt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两厂家产克拉霉素片为生物等效制剂,A药对B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3%。  相似文献   

10.
口服透明质酸在大鼠体内吸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口服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单剂量口服透明质酸溶液和3种单糖(D-葡糖 醛酸、N-乙酰氨基葡糖及两者等摩尔配比)溶液后血清中透明质酸的浓度,用梯形法计算AUC。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和D-葡糖醛酸组的血清中透明质酸没有出现峰值;透明质酸组在口服后约2 h,出现明显的透明质酸吸收峰;另外两个单糖组在口 服后7 h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透明质酸合成峰。透明质酸组的AUC0~13 h为2 417μg·h·L-1,实测ρmax为187.6μg·L-1,tmax为 2.0 h。结论透明质酸口服后可以被机体吸收,且部分能以非单糖的形式被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