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解析《太平圣惠方》肾系病症的致病要素,探求北宋早期医学与当代医学对于肾系病症认识的差异。《太平圣惠方》中肾系病症的致病要素主要包括风邪、热邪、寒邪、水饮和伤损瘀血。研究发现"肾无实证"的本意并非指肾系病症皆属于虚,但这一内涵在后世医书中发生变迁,肾系实证逐渐脱离肾系范畴,而《太平圣惠方》中祛邪所以扶正的方法仍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太平圣惠方》是一部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大型方书,书中有关肝气虚证的记载较多。通过对《太平圣惠方》的研读,总结出肝气虚证主要症状有筋脉抽掣疼痛、眼目昏暗、视物不清、手足不收、两胁胀满和泪出不止等。《太平圣惠方》中善用白茯苓与五味子组成药对治疗肝气虚证,且善以风药治疗肝气虚证。  相似文献   

3.
正《太平圣惠方》是一本收集了大量宋代以前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的方书类著作,其既阐明诊断脉法,又叙述用药法则,按类分述各证病因、病理、方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经籍访古志补遗》称其为"经方之渊薮"。该书共收载消渴证方剂170首,其中汤剂78首,丸剂52首,散剂37首,膏剂3首。深入学习《太平圣惠方》治疗消渴诸方,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1沿袭汉唐承上启下张明华认为~([1]),《太平圣惠方》的医学理论基本取材  相似文献   

4.
《太平圣惠方》是宋王朝组织编纂的第一部大型方书,由王怀隐等人编写,历时10年,于公元992年成书。  相似文献   

5.
北宋官修的医药方书《太平圣惠方》在当代缺乏完善的传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多种抄本互校增补的排印本,广受学界推崇,但其中仍存在缺字、字误等现象,不利于该书的使用。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征引的宋本《太平圣惠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故依据《证类本草》国内现存最早的两大传本对《太平圣惠方》进行纠误。  相似文献   

6.
"告车瓶子"一语在《太平圣惠方》中不仅一见,今人较难理解,前人又未给出相关训释。参阅相关文献,"告"通"膏","告车"即"膏车"。并从此例词语用字出发,对《太平圣惠方》中的音借字现象略作提示。  相似文献   

7.
《太平圣惠方》[1](以下简称《圣惠方》)为北宋初期第一部官修大型方书。系由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人,广泛收集宋以前方书和当时民间单、验方,历时14年编纂而成。全书共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看到人民日报刊載了《文苑英华》的介紹,联想到与該书同时进行編写的一部重要的祖国医学文献——《太平圣惠方》也有一提的必要。現就个人涉猎所及,作如下的簡介。《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宋·王怀隐等奉詔撰。据《宋史》王怀隐传及《玉海》的著录,太宗在潜邸时,就留意医术,曾收得妙方千余首。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直齋书录解題》作太平兴国七年),詔翰林医官院各献家传經驗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4,(8):1080-1081
北宋是中医理论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诀》等著作代表了该时期辉煌的医学成就。北宋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勇于创新,对脾胃病证治法方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子秋  庞博 《河南中医》2021,41(4):542-547
目的:分析《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外感热病”“温毒”“内陷”“走黄”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处方,对方剂中药物、主治、功效的频数进行分析,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药物使用频次位于前5位的是大黄、黄芩、甘草、栀子、麦冬等;主治病症频次位于前4位的是热毒、肠结、伤寒、烦躁等;功效频次位于前4位的清热、解毒、导滞、养阴。根据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得到大黄+黄芩等的药物组合,热毒+肠结等的主治病症组合,清热+解毒等的功效组合。结论:《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重视大黄和黄芩的使用,以清热解毒、导滞养阴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