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内外合治血栓性静脉炎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活血汤内服合大黄独圣散外敷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加味复元活血汤内服,大黄独圣散外敷.结果:治愈18例,显效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加味复元活血汤合大黄独圣散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非劣效性检验对中药改良剂型盗汗散与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小儿盗汗的疗效进行比较,明确盗汗散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门诊2~14岁符合入组标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盗汗患儿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观察组予以盗汗散口服,对照组予龙牡壮骨颗粒口服,疗程2周。结果:盗汗散治疗小儿盗汗有效,且疗效非劣效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剂型盗汗散治疗小儿盗汗有效,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余于 1976年春夜读《本草纲目》偶得一方独圣散。独圣散系指单味五倍子作散剂使用 ,笔者在 2 0余年的临床中单用或复方外用敷脐 ,治疗内科杂症百余例 ,疗效较好 ,现举例如下 :验案 1:佳某 ,男 ,1112 岁 ,1978年5月就诊 ,患儿之母诉 ,近 2月来患儿时时自汗 ,睡眠中盗汗较多 ,烦躁 ,食纳减少 ,大便溏泻。曾服西药钙剂及维生素类药 ,效果不佳而就诊。诊见面色白 ,精神较差 ,口唇淡 ,苔薄 ,指纹淡紫 ,而单独采用五倍子 ,每次 5g ,嘱其母研细末用人乳调和成膏敷小儿肚脐 (神阙穴 )上 ,以纱布固定 ,1日换药1次。用药 3次自汗盗汗明显减少 ,食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盗汗散外敷治疗盗汗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用盗汗散外敷神阙穴,对照组用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0%、对照组89.33%。结论:盗汗散外敷神阙穴与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盗汗疗效相当,但中药散剂外敷具有安全、简便、价廉、适用人群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止汗散外治小儿盗汗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30074)杨顺珍关键词盗汗/止汗散,贴敷疗法,儿童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睡时汗液窃出,醒后即收为主症。我科用“止汗散”外敷神阙治疗不同证型的盗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对象和方法观察对象为1994年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热敷散对骨伤骨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来的门诊180例骨伤骨病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外敷化瘀通络热敷散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独圣活血片治疗.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8.34%和85%,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外治明显尤于内服.  相似文献   

7.
独圣散始见于《本草纲目》,系指单味五倍子作散剂使用。五倍子味酸、涩 ,微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敛肺降火 ,涩肠止泻 ,敛汗止血。开元年间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对五倍子的临床应用已有记载 ,李时珍将其应用范围扩大 ,广泛用于临床杂病的治疗中。笔者在 2 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单用或配合使用五倍子外敷脐部治疗内科杂症百余例 ,疗效较好。兹举 3例介绍如下。儿童汗证李某 ,男 ,3岁 ,1 992年 5月就诊。患儿近 3个月来时时自汗 ,睡中盗汗亦较多。烦躁 ,食纳减少 ,大便干结。诊见患儿面色白光白 ,精神较差 ,口唇淡 ,舌质红 ,脉沉细。予…  相似文献   

8.
独圣活血片合伤科活血酊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独圣活血片与伤科活血酊合用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0例用独圣活血片合伤科活血酊、对照组65例用三七伤药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2%,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独圣活血片合伤科活血酊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优于三七伤药片。  相似文献   

9.
“散者收之”的病机与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素问》"散者收之"是临床使用收敛固涩法的理论依据。"散者"指人体生命物质的耗散不固,即精、气、血、津液等滑脱不禁、散失不收,主要表现为遗精滑泄、久泻久痢、尿频遗尿、自汗盗汗、各种出血、神志不定等。治疗当用"收之"之法,施以固精、涩肠、缩尿、敛汗、止血、安神等具有固涩作用的方药收敛之,以保护正气。  相似文献   

10.
张子和催吐法略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和攻邪三法汗吐下 ,尤其是其吐法 ,被许多人误认为吐法之医乃山野无韵之人 ,这影响了吐法理论发展和临床推广。事实上 ,吐法自古既有 ,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实践 ,张子和对吐的理、法、方、药、忌、宜等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在此仅对其催吐方法作一阐述 ,冀希有益于临床。张氏催吐方法大致可有以下几种 :1.药物催吐药物催吐是通过服用药物达到催吐目的。采用药力峻猛的药物 ,可剧烈涌吐 ,这称之为强吐。采用药力较为平和 ,吐势平缓 ,甚至还需要配合物理刺激催吐 ,这称之为轻涌。强吐方如三圣散、稀涎散等 ;轻涌方如瓜蒂散、独圣散等 ,甚至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盗汗属虚证?不尽然。盗汗为火患?不尽然。盗汗属杂病?亦不尽然。诚当辨析寒热虚实,千万不可一见盗汗即曰:此虚证也,此火患也,此杂病也。予谓不信。有案为证,兹举二三。七九年,一杨姓女工,年30岁。寝汗匝月,汗出前有火燎感,汗既出,则恶寒覆被不欲揭;素来喜暖,腰下厥冷,腿作酸软,神疲乏力。汗出每见于颈下及心窝部位。余暗忖,此非一般盗汗,养阴清热,收敛固摄、或益气补血,恐非其治也;当归六黄辈?否也;牡蛎散?否也;归脾汤?否也;龙胆散?  相似文献   

12.
石淋与乳癖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石淋相当现代医学之尿路结石,乳癖相当现代医学之乳腺增生。中医中药对石淋和乳癖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录验案两则如次。一荡石汤加急攻疗法治石淋石淋者,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杂质而成,如汤在瓶中,久受煎熬、结成晶盐。其证多见脐腹隐痛、小便难,溺下如砂如石,或黄赤、或浑浊、色泽不定。其大者留碍水道,则阴中痛引小腹不可忍。出砂石后则小便通、通则痛缓。其治疗原则,均认为宜清其积热,涤其砂石。方如二神散、石苇散、独圣散、八正散、人参散、海金砂散、鳖甲  相似文献   

13.
林侃  傅开龙 《吉林中医药》2011,31(4):337-338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盗汗证属阴虚火旺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观察标准的68例患者,采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辨证加减治疗,统计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4.2%,有效病例一般于1~3 d见效。结论: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盗汗证属阴虚火旺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验方集锦     
乳痈消方组成:蒲公英、地丁草各30克,黄芩、皂角刺、赤芍、王不留行、银花、连翘各10克,木通、白芷各5克。水煎,每日一剂。加减:_纳差者加谷芽或查曲10克。主治:乳痈初起,乳房胀满结块·发热疼痛者。_ (叶家栋) 独圣散塞鼻治鼻似组成  相似文献   

15.
止汗散敷脐治疗盗汗35例庞庚扬,庞士龙,庞晓芹(河南省西峡县红十字会门诊部474500)笔者自1960年以来采用自制中药“止汗散”治疗盗汗,现将近期治疗的35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2~51岁。肺结核盗汗8例,产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牡蛎散加减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盗汗的疗效。[方法]对32例采用生脉散合牡蛎散加减治疗。[结果]本组32例治疗1w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0%。[结论]生脉散合牡蛎散加减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盗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瞿桂凤 《四川中医》1998,16(4):56-56
独圣散又名独效苦丁香散,出自金元名医张子和《儒门事亲》,由单味瓜蒂研细末而成,用韭汁调服。笔者取其具有强烈的催吐作用应用临床,微妙若神,效如样鼓。现举例第三则,供同道参考。1.哮喘黄××,男,3岁,1992年3月16日就诊。咳嗽气喘2天,声如电锯,伴发热流涕,纳差腹胀,暖腐吞酸,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证属食滞生痰,复感风寒,肺炎宣降。用独圣散6g,沸水&)IYI.一调澄,待温,取清汁灌服约20nil,即吐,吐出宿食及较多痰延如胶粘状,少顷,遍身汗出,渐热退脉静,咳止喘平。按:吐法之中寓有汗法,这是张子和的创见,“…  相似文献   

18.
敷脐疗法治疗小儿迁延型肺炎后盗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黄柏止汗散神阙穴治疗小儿迁延型肺炎恢复期盗汗现象,治愈率为94%,因此,我们认为黄柏止汗散具有坚阴敛汗之效。本法具有简便、安全、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王树林 《河北中医》2009,31(7):1019-1020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2000—08--2008—12,笔者采用《傅青主女科》止汗散辨证治疗盗汗51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4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五散穴位敷贴改善肺痨患者盗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五散敷贴神阙穴及合谷穴干预,观察两组盗汗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3%vs 8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五散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肺痨患者盗汗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