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脑脊液常规检验结果变化.方法 对50例已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出現脑膜炎症状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常规分析,包括外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及潘迪试验.结果 5例患者脑脊液外观变化出现变化,30例红细胞计数升高,43例白细胞总数升高,平均值为516/μl,40例单个核细胞>40%,32例潘迪实验阳性.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病脑脊液常规检查可与细菌性脑膜炎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大理地区出现的3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35例,恶心、呕吐20例,发热13例,自觉颈硬15例,皮肤感觉异常、有触摸痛8例,肌肉震颤、咳嗽、皮疹各2例;血白细胞升高11例,嗜酸细胞升高24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升高29例;临床误诊18例(48.5%)。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为临床少见的传染病,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应提高认识和警惕性,重视流行病学资料和脑脊液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国内广州管圆线虫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州管圆线虫在1933年由我国学者陈心陶在广州的家鼠肺部发现并命名。自1984年何竞智报道了第一例大陆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以来,先后在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相继报道了该病。近年来,由于广州管圆线虫病中间宿主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的大量养殖及食用,其分布的范围扩大,病人也有增多趋  相似文献   

4.
广州管圆线虫病误诊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06~2006—09北京小范围局部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我院共收治广州管圆线虫病住院患者81例。发现首诊时延误或漏诊53例,误诊率65.43%。现就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1例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脑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珍  李亚洁 《护理研究》2004,18(12):2157-2158
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州的野鼠体内首次发现的,首例病人是于1945年在台湾报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广州管圆线虫第Ⅴ期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因生吃含有第Ⅲ期幼虫的淡水螺而被感染。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阴赪宏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1):861-862
2006年6~9月,北京局部小范围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北京市卫生局指定北京友谊医院为定点医院进行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并负责临床医师的培训工作。为减少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误诊和误冶,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于2006年8月组织专家编写了《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静  谢雯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26-27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侵人人体,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人多因接触幼虫寄生的中间宿主和螺类等而感染。随着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不断扩散蔓延,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不加以认识并进行控制,该病将会成为我国最具潜在危险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2004年广州管圆线虫病被卫生部列为我国新发传染病,表明该病对我国人民健康已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病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管圆线虫病在我国较罕见。本文报道我院数年来3例临床误诊 ,尸解资料证实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资料例 1,女 ,11个月。因化脓性脑膜炎治疗 2 4d ,体温正常 ,患儿右侧面神经瘫痪 ,右上下肢肌张力略升高 ,转我院。体检 :体温 38~ 39.5℃ ,意识模糊 ,右眼裂增宽 ,右鼻唇沟变浅 ,口角左歪 ,右上下肢肌张力稍高 ,肌力Ⅱ度。脑膜刺激征(- ) ,病理神经反射 (- )。室验室检查示 :白细胞 9.2× 10 9/L ,N 0 .6 1,L 0 .36 ,E 0 .0 3;脑脊液 :黄色混浊 ,白细胞 2 5 2×10 6/L ,N 0 .5 ,L 0 .5 ,蛋白定性 (+) ,葡萄糖 3.7mmol /L ,氯化物 12 3…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台州市福寿螺分布和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浙江省台州市福寿螺分布及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 方法 在全市9个县(市、区)所有乡镇开展福寿螺分布调查, 抽取5个县(市、区)开展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况调查。结果 全市58.78%(77/131)的乡镇有福寿螺分布,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分布(sup2/sup=38.15, IP/I<0.01);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35%(25/747),感染率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sup2/sup=6.60,IP/I<0.01)。 结论 台州市福寿螺分布广泛,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较低, 但存在发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嗜酸细胞性脑膜炎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同  黄汉津 《临床荟萃》1998,13(24):1126-1127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疾病.在国内大陆地区,非常罕见.1997年11月,我们先后收治了19例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监测》2011,(5):414+416+418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指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幼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一、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鼠类。成虫寄生于黑家鼠、褐家鼠及多种野鼠等肺动脉或右心室中,雌虫产出虫卵,在肺  相似文献   

12.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cantonensis)系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1933年广州管圆线虫首先被发现于广州鼠肺中并因而得名。但在我国大陆各地及广州均未发现人体病例,  相似文献   

13.
庞静 《现代护理》2007,13(14):1287-1289
目的增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发病前有生吃螺肉的流行病史,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直感、皮肤异常感觉等临床症状,血液、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针对本病的特点,尤其要强调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腰穿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论加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4.
《疾病监测》2011,(5):414-414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指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幼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特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5.
庞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4):1287-1289
目的 增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发病前有生吃螺肉的流行病史,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僵直感、皮肤异常感觉等临床症状,血液、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针对本病的特点,尤其要强调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腰穿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论 加强对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6.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因生吃含有第Ⅲ期幼虫的淡水螺类而被感染。它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幼虫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可使人致死,致残。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时,护理极为重要。我院今年3月份收治9例广州管圆线虫病,其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试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6~9月北京局部小范围暴发广州管圆线虫病。北京市卫生局指定北京友谊医院为定点医院,进行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负责临床医师的培训工作。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于2006年8月组织专家编写了《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试行)》,以指导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正确识别和规  相似文献   

18.
周宏珍  李亚洁 《护理研究》2004,18(23):2157-2158
广州管圆线虫是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 193 3年在广州的野鼠体内首次发现的 ,首例病人是于 1945年在台湾报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广州管圆线虫第V期幼虫寄生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因生吃含有第Ⅲ期幼虫的淡水螺而被感染。现报告我科收治的 1例广州管圆线虫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44岁 ,于 2 0 0 2年 7月 11日无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3 8℃左右 ,随后出现头痛 ,表现为全头持续性胀痛 ,伴恶心、呕吐。病情进行性加重 ,逐渐出现视物成双、行走不稳、四肢肌力减退伴发皮疹。经外院“甲基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爆发流行广州管圆线虫病所致的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本病在中国大陆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20.
李洁  王惠贤 《护理研究》2008,22(5):465-466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但它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野生的啮齿动物,如鼠类,中间宿主主要为陆生的螺类和蛞蝓,转续宿主包括蛙类、虾、蟹、鱼、蟾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