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肛门直肠疾病以局部症候为主,其主要病因是:风、热、燥、湿,但由于解剖上的原因以及湿邪本身特性,湿邪与肛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首先,从解剖上看,肛门直肠均属消化道之末端。《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素问·五藏别论》:“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肛门。《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有这些都说明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肛门直肠部位易受湿邪侵袭。其次,从湿邪的致病特点和致病症状看,肛门直肠与湿邪关系密切。湿性趋下,水湿下流,肛门直…  相似文献   

2.
<正>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细胞。大量研究表明,ICC在维持胃肠正常运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在一些消化系统疾病中表现为异常状态。该文就ICC及其异常变化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  相似文献   

3.
林燕萍  叶柏 《河南中医》2016,(6):945-946
痰饮形成的关键在于脾胃虚弱,因此若盲目使用攻伐之法则不但痰饮不去且脾胃更伤。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经久不愈实为痰饮作祟,治疗关键在于明确病机,书中关于痰饮病总的治疗大法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可知脾阳得健运,痰饮得化,饮为阴邪,得温则行,温药亦可振奋阳气,运行水液,可谓一举多得,"和之"也寓有用药当刚柔相济之意,刚药可燥湿暖土,柔药功擅益胃养阴,然过于刚燥消耗阴液,过于温补滋腻碍湿,因此临床当注意配伍得当。  相似文献   

4.
赵梁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21-122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中医六腑,主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消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果六腑功能严重失调,则会产生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就六腑中的胆、胃、大肠、小肠功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 《陕西中医》1996,17(2):91-92
<正> 针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笔者将近几年来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进展作一综述。 1 针刺疗法 高氏用长针治疗胃下垂640例。方法:用28号8寸毫针,由剑突下1寸刺入,与皮肤呈30度角,沿皮下捻转进针透至脐左侧0.5处,不捻转留针40min,出针前行抖动手法10~15次,平卧2h。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月钡餐透视复查结果。治愈243例(38%);显效160例(25%);好转188例(29.  相似文献   

6.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进展最快方面主要体现在内窥镜在诊断与治疗领域方面的拓展,其次对部分疾病的诊疗形成一些共识,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苗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苗族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大黄是常用中药之一,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具有抗菌、凝血、解热、利胆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该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现将单味大黄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情况概述如下.1 消化性溃疡 余氏用上海香山中医院的精制醇提大黄片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消化溃疡40例,治愈24例,有效13例,幽门弯曲菌转阴率90%,明显优于甲氰咪胍.用法,每次3~4片,每日3次,饭后服,连用30天.  相似文献   

10.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卒然昏倒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 ,或不经昏倒 ,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历代医家对本病认识不一 ,大多医者仍沿袭王清任气虚血瘀之说 ,爰立补阳还五汤治疗。笔者认为湿邪在中风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有相当重要性。1 湿邪的产生湿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 ,内湿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1 1 外湿 :气候潮湿或居处潮湿不爽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1 2 内湿 :多因脾虚所致 ,故又称脾虚生湿。1 2 1 饮食不节 :恣食生冷 ,过食肥甘 ,或嗜酒过度 ,内伤脾胃 ,脾…  相似文献   

11.
查阅近10年耳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统计耳针可治疗的病种及每种疾病文献报道的频次。通过分析归纳,初步从文献角度评价耳针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运用及疗效情况,总结各种耳针治疗方法,探讨各方法的结合应用和优势,归纳相关穴位的选择,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临床研究及耳针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温病气分证与微观血瘀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温病气分证与微观血瘀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造成温病气分证模型。观察模型组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光镜下肺脏有微血栓存在。且模型动物出现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异常,模型组家兔血浆TNF-α、IL-6、IL-8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升高水平与脏器组织的损害程度一致。结论:温病气分证存在微观血瘀,TNF-α所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TNF-α→Ⅱ-6→IL-8)可能是温病气分证微观血瘀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指征上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下,在整体调节人体脏腑阴阳的基础上,临证时只要辨证准确且方证相应,不仅可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ey)的浓度,提高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率、控制率、甚至增加治愈率,而且在减少复发率、减少终点事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微生态研究方兴未艾,而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精深内容的中医学从本质上讲就是生态医学,二者有密切的关系。运用中医理论可以指导微生态的研究,而微生态的研究同样可对中医中药的疗效起阐释作用,可谓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石俊英  张永清  李宝国  卢燕  牟彩萍 《中药材》2002,25(11):776-777
目的:探讨北沙参不同栽培品种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接文献方法和药典规定检测北沙参不同栽培品种的多糖、欧前胡素、浸出物等成分含量。结果:白条参的可溶性糖、粗多糖、总糖、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等含量较另两个品种高(P<0.05),欧前胡素以大红袍含量最高(P<0.05)。结论:用于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抑制T、B细胞的增生作用时,用白条参效果较好;用于镇静、解痉、平喘等作用时,用大红袍入药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4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检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增高(P0.05)。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证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组及痰浊内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心气虚弱组、心肾阴虚组及心肾阳虚组(P0.05),心血瘀阻组与痰浊内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P0.05)。冠脉完全闭塞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疾病舌苔变化的凋亡相关基因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消化系疾病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TGF-β3与Fas mRNA和蛋白产物,探讨舌苔厚度变化与舌上皮细胞凋亡、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梭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与正常薄苔比较,剥苔Fas基因过度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增多.而厚苔TGF-β3基因低表达伴随细胞凋亡减少。舌苔上皮细胞中促凋基因Fas.TGF-β3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细胞凋亡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沧:凋亡相关基因Fas、TGF-β3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舌静上皮细胞凋亡升导致舌苔厚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内经>对五脏疾病发病死亡规律有详细阐述,认为五脏病发病死亡大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律与自然季节天日时辰节律、五运节律、六气节律密切相关,并且可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进行归纳说明.研究五脏病发病死亡规律对临床防治五脏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喜东  邓海霞  陈更新 《新中医》2023,55(14):60-65
探讨分析岭南常用中草药及其药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总结介绍扶正类药物五指毛桃、有 瓜石斛,行气止痛类药物素馨花,清热祛湿类药物救必应、扭肚藤、田基黄、火炭母,消食导滞类药物独脚 金、布渣叶,凉血止血类药物紫珠草、地稔根,解毒抑癌类药物白花蛇舌草,共 12 味岭南常用中草药的性 味、归经、功效等,进而分析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常用的药对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