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分析血液组2016-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及产生原因,降低不合格率,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实验室血液组2016-2018年不合格抗凝血液标本总数,并进行原因分析,动态观察3年来在实验室采取分析前标本质量管理措施下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 2016年不合格标本共3 484份,不合格率为7.45‰;2017年不合格标本共3 007份,不合格率为6.30‰,较2016年降低1.15‰;2018年不合格标本共2 839份,不合格率为5.55‰,较2017年降低0.75‰。连续3年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前3位均为标本凝血、采血量不足和条码未执行,临床科室不合格率占前3位的均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心外科,其中新生儿科连续3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7,P=0.000)。结论实验室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不断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对医护人员及送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检验室接收的70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7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血液不合格率为10.00%,尿液不合格率为31.43%,分泌物不合格率为14.29%,体液不合格率为2.86%,痰液不合格率为41.43%;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取样操作不规范及送检不及时等,其中取样操作不规范与标本污染是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可有效提高检验质量与效率,此对于临床诊治疾病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提高我院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南医疗区检验科2004~2007年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计算其标本不合格率。结果2004~2007年本科标本总数为203185份,不合格标本数为2411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19%;每年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95%、1.56%、0.99%和0.75%,显示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实验室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68例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68例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27例样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0.07%;其中6例尿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42%;8例痰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57%;4例分泌物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28%;1例无菌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5%;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7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是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收到的住院患者血液不合格标本40 035份及2010年收到的住院患者体液不合格标本,包括尿液不合格标本162份及粪便不合格标本167份.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情况.采用Pearson x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结果 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远高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率分别为11.58%和1.33%);2007至2010年真空采血系统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3.29‰、1.49‰、0.76‰及0.52‰,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合格的3大主要原因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及标本类型错误,其中标本凝块又以柠檬酸钠抗凝管最常见(x2=202.3,P=0.000);体液不合格标本以粪便标本无标本为主,通过改用透明容器后不合格率由原先的2.0‰以上下降至1.5‰以下.结论 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消化内科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原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探讨,尽量避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消化内科收集的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及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干预前收集的14 528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150例,不合格发生率1.03%;护理干预后收集的14 621例标本中,出现不合格50例,不合格发生率0.34%。护理干预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前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1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71例、凝血标本31例、采血量不足标本27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11例、送检不及时标本10例;采取护理干预对策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50例,分别为溶血标本23例、凝血标本14例、采血量不足标本8例、采血试管选取不当标本3例、送检不及时标本2例。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后临床护理人员正确采集了血液标本,有效保证检验标本可靠性,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的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检验中心共接收不合格标本11 024份,不合格率为0.331%,不合格原因中溶血标本占26.7%,凝血标本占25.8%。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较高的多为外科系统科室,内科系统科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保证血标本的采集质量.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4~9月的10 138份血标本,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逐一登记,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 10 138份血标本中有236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33%,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血量不准确、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标本溶血等.结论 通过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完善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与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够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使全体医务人员重视、加强分析前质量保证.方法 收集2010年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细菌培养不合格标本,统计分析发生原因及分布情况.结果 2010年住院患者上述项目标本不合格率为2.8%,在不合格原因中以溶血和抗凝血中有凝块为多见.结论 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减少不合格标本,提高分析前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丰市中医院近年来产前筛查不合格标本的状况与特点,提高大丰市中医院产前筛查标本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分析大丰市中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产前筛查标本不合格的特点,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产前筛查标本总数为3089例,不合格数为74例,不合格率为2.40%。2009年1~10月产前筛查标本总数为2455例,不合格数为35例,不合格率为1.43%。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沟通与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加强分析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前生化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 统计该院两年以来生化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的标本及不合格标本,并分析这些标本导致临床不满意的原因.结果 在190 612例生化标本中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合及不合格标本共209例,总不合格率为0.11%,其中分析前因素引起的169例,占总不合格标本的80.86%;影响分析前质量因素的原因主要是标本溶血,占49例,其他依次是标本量少,餐后抽血,输液中同侧采血和血清中混入EDTA-K2 等.结论 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求医生、护士、护工和检验人员一起加强重视,加强培训和管理,建立周密的质量考评体系,才能全面提高生化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对2010-01—2011-12所收到的肿瘤患者379991个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类型及拒收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563个不合格标本,占标本总量的0.15%,以血沉标本不合格率最高(1.65%),其次为凝血标本(0.31%),生化标本不合格率最低。其中标本有凝块是造成拒收的主要原因,占52.22%,其次为标本量过少(22.38%)、输液稀释(6.93%)以及容器不符(4.62%)等。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主要是由临床医护人员完成的环节,实验室和临床之间有效的配合与沟通,是改善标本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和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分析前检验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结果该院共接收不合格标本5 000份,不合格率为0.40%。小组分布中以血气分析组、血凝组为最多(P0.05)。临床科室以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比率最高(P0.05),不合格率均在1%以上。不合格标本原因前3位的是:标本量错误过少占24%,标本凝固占20%,标本类型错误占12%,而标本溶血仅占2%,位于第10位。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有效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流程和制度,不断分析,加强同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临床科室需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院方需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改进标本管理模式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探索提高分析前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8年不合格标本,2019年增加临床沟通频率,专人监管不合格标本情况,对2018年住院标本不合格率前10位的科室进行重点沟通,评估措施有效性.结果 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0.1053%)较2018年(0.128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1.5700%)较2018年(1.704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与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10个重点科室常规项目8个科室下降,微生物项目7个科室下降.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凝固和标本采集量错误;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痰取样不合格和尿污染.结论 通过加强标本监管、提高临床沟通效果、适度培训考核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的控制指标之一。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09年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803份、727份,分别占2008、2009年标本总数的0.71%、0.47%。按照拒收原因作分类统计,其中标本采集不合格为932份(60.9%),标本信息不合格为485份(31.7%),标本运送不合格为77份(5.0%),其他原因36份(2.4%),标本不合格率2008、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有助于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3 051份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正确规范地采集合格的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报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12月临床各科送检的3 051份不合格检验标本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目的是重视标本送检质量,减少并避免送检不合格标本,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不合格血标本的主要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6月的22418份血标本,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逐一登记。结果22418份血标本中有1752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8%,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妥、溶血、脂浊、血液释稀、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符等。结论应通过以下途径提高临床血标本的合格率: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与检验科联合建立血标本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尤其是检验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技能训练,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