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肛管或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排便频率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力和最大收缩压力明显增高,肛管长度明显延长。结论与传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简化了手术,减少了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保留了更多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腹部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用于治疗弥漫性良性结直肠粘膜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结直肠息肉病),愈来愈得到患者的青睐.该手术可以根治良性结直肠粘膜病变,同时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最佳术式,但就实行该手术的年轻患者的长期效果的随访资料却很少。为了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年轻患者在接受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的远期效果(如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形象、性功能等),vanBalkomKA等人对1992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在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行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26例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年龄10~24岁,术后至少随访1年。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的发病率为1/7000~12000,未经手术治疗的FAP患者都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结直肠癌,因为他们携带了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因此提出了对FAP患者可实施预防性结直肠切除术。其术式主要有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以及结直肠切除、控制性回肠造口术4种。  相似文献   

7.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7例FAP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为4.32 cm,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1.45 d,短于开腹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平均为11.95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 与原有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手术方式简单,手术难度低,而且减少了可能发生的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更好地保留患者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微创外科治疗疗效与安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FAP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16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端式造口5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5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27.9±5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8.1±90.7)ml。5例(31.2%)发生腺瘤癌变,4例(25.0%)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其中4例患者残余直肠新发息肉、3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硬纤维瘤。1例FAP合并肠癌患者术后1.5年因肝转移死亡。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FAP安全可行;FAP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进行的33例FAP全结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良性21例,癌变12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27例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均得到随访1~10年, 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 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外科治疗效果,对16例FAP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16例中除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外,其余15例均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贮袋式中J型3例、H型1例,S型11例,术后全部患者获1~5年随访,随访结果表明,病人排便功能均较满意,其中以S型贮袋者为好。笔者认为全结肠直肠切除是治疗FAP唯一彻底有效的方法,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则是减少术后排便次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术式,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属遗传性大肠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针对大肠内病变,手术方式主要是次全大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适合于结肠多发性家庭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直肠病变较轻者.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行回肠造口,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的不便,生活质量下降,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自1994年以来,我院肛肠外科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族性息肉病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和回结直肠切除、回肠J形贮袋成形、回肠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治疗38例家族性息肉病的资料.结果 两种手术方式半年后的排便次数无明显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排便次数均明显减少,综合排便功能也基本相似.IPAA组治疗更为彻底,有效减少术后息肉的复发.结论 IPAA是治疗家族性息肉病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17例FA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病人中良性13例,癌变4例。全部病人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1例,回直肠吻合2例,直肠切除、回肠肛管吻龠中回肠储袋、回肠肛管吻合7例,部分直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回肠肛管吻合7例。  相似文献   

16.
史俊  陆俊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2):913-9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为13例FAP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及回肠储袋与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长度、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与传统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手术保留了部分直肠肌管,不仅有效减少了盆底肌肉损伤的可能性,而且很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因而可更好地保留患者的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 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这两类。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术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主要术式, 但两种术式的肿瘤学疗效以及对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仍不明确, 结论各异。部分结肠切除术和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是林奇综合征的主要术式, 不同术式各有优劣, 研究同质化较低, 以回顾性研究为主, 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本文将对遗传性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切除术(proctocolectomy)指切除全部的结肠以及直肠或直肠黏膜,行末端回肠造口或回肠肛管吻合术。主要用于累及整个大肠而又需要手术处理的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多源发大肠癌、先天性巨结肠等。结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有多种方式,如末端回肠造口术、可控性回肠造口术、回肠肛管直接吻合术以及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相似文献   

19.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适合于结肠多发性家庭性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治疗无效 ,且直肠病变较轻者。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 ,行回肠造口 ,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的不便 ,生活质量下降 ,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近年来 ,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自 1 994年以来 ,我院肛肠外科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 ,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2 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男 1 8例、女 2例。年龄 1 5~61岁 ,平均年龄 32 .5岁。其中家庭性息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与肛管吻合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对15例FAP施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与肛管吻合术。先行腔镜下全结直肠的游离,离断直肠,然后将回肠断端构建J形储袋,经肛门放置直线管状吻合器,拉下回肠,完成贮袋肛管吻合。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回肠J型储袋与肛管吻合。手术时间(112. 4±32. 3) min,术后住院时间(9. 9±2. 5) d。术后病理4例息肉恶变。术后1例出现盆腔感染,穿刺引流后好转。15例平均随访28个月(3~60个月),术后随访1年时,大便次数(3. 3±1. 4)次/d,基本成形,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回肠J型储袋与肛管吻合是治疗FAP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