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针对胃运动、胃电活动的影响及与监斑核的关系。方法 采用霍尔效应同时描记胃运动与胃电慢波的方法.观察电针对安静清醒状态下家兔胃运动、胃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损毁蓝斑核、蓝斑核注入生理盐水、微量去甲肾上腺素(NA)、哌唑嗪(PA)、育亨宾(YOH)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影响。结果 ①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慢波呈抑制效应;②损毁蓝斑核后电针抑制效应部分减弱;③蓝斑核注入NA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增强;④蓝斑核注入PA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被部分阻断;⑤蓝斑核注入YOH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影响不大。结论 电针家兔“足三里”穴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与蓝斑核有关.此抑制效应是通过NA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发挥作用,与α2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血管活性肠肽 (VIP ,vasoactiveintesti nalpeptide)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调整胃动力的可能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 Wistar大鼠分三组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 ,放免和免疫组化ABC法 ,结合图象分析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VIP表达的影响。正常组 :正常喂养 ,观察正常胃电 ;模型组 :大鼠禁食 2 4h ,自由引水。实验时束缚于木板上 ,入 4℃冰箱应激 2h后取出 ,观察记录胃电 ;针刺组 :电针足三里穴 30min→造模→记录胃电。每组2 0只 (10只用于放免检测 ,10只用于免…  相似文献   

3.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病的胃电图观察及耳针治疗作用贲卉,朱元根,叶燕燕(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我们以往曾观察电针家兔对耳部低电阻点的影响,结果发现刺激胃迷走神经能产生耳部低电阻点增多的反应,而电针“足三里”穴则能抑制此种反应。本实验利用大鼠在实验性胃溃...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子午流注炎法”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36例健康成人餐前胃电振幅酉时大于辰时。餐后即刻胃电振幅的变化幅度也是酉时大于辰时。两时辰餐前餐后胃电频率无明显变化。 2.辰时或酉时艾灸足三里穴,32例成人胃电振幅的变化有三种情况:升高、降低、无变化,三者例数无显著差异。辰时艾灸前后胃电振幅变化幅度有显著差异,酉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调整胃动力的可能途径和作用靶点. 方法Wistar大鼠分三组,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放免和免疫组化ABC法,结合图象分析,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VIP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三里穴对猫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食管体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电针刺足三里穴对健康猫和外源酸制备的食管炎猫的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 电针刺双侧足三里穴 ,应用连续水灌注测压系统检测LES压力和食管体部动力的改变。并且应用食管滴注盐酸法 ,建立食管炎症模型。对比食管炎的前后 ,电刺足三里穴对LESP影响。结果 电刺猫足三里和非经非络穴期间及停止后 ,LESP均有显著升高 ,电针猫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络穴前 ,LES压力分别为 16 2 1± 5 4 9mmHg和 15 6 4± 3 6 1mmHg ,无显著性差异 (P =0 74 8)。电针猫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络穴期间和电针刺停止后 ,LESP均有显著性升高 ,足三里穴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机体昼夜节律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我们观察了正常小白鼠消化道运动的昼夜节律、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小白鼠消化道运动的影响及对“脾虚”小白鼠消化道运动昼夜节律的调整作用、不同时辰电针对小白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抗溃疡作用等。实验结果表明:1.正常小白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具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配对比较设计,将选出的32对健康大白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以SPG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儿茶酚胺,观察“足三里”穴区中去甲肾上腺素(NA)在电针镇痛和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上述针刺效应中的可能作用。1.电针双侧“足三里”30min后,在电针组痛阈明显提高的同时,穴区NA荧光物质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在截肢造成失血性休克时,两组动物均大量释放穴区中的NA(P=0.001);不仅动脉管壁中的NA大幅度减少,而且还涉及毛细血管和静脉。3.电针组动物死亡时间延长(P<0.05)、不死亡率提高,穴区中最后残留的NA亦远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电针穴区NA的改变,可能是电针镇痛和抗失血性休克作用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ST36)穴对烫伤大鼠小肠黏膜血流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足三里组)、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烫伤+电针足三里组(迷切+足三里组)和迷切+烫伤+电针非经非穴组(迷切+非经非穴组),每组16只。用沸水(96℃,15s)造成大鼠背部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伤后20min开始,足三里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30min,强度为2mA、2~100Hz;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强度和时间刺激足三里外侧旁开0.5cm处皮肤;两迷切组先手术切断双侧腹腔迷走神经后再烫伤。各组大鼠于伤后4h和6h用激光多谱勒测定空肠黏膜血流量;然后处死,取空肠组织,应用改良伊文思蓝(EB)渗出法测定肠组织EB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肠组织含水率。结果:与其余3组相比,伤后4h和6h足三里组空肠组织EB和含水率均显著降低;黏膜血流量显著增加(P均0.05)。与非经非穴组相比,两迷切组EB含量和含水率显著增加,黏膜血流量显著降低(P均0.05)。迷走神经切断后电针足三里无明显治疗作用,两迷切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显著抑制烫伤大鼠空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增加肠黏膜血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流对大鼠海马FOS蛋白的诱导及电针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流后电针对大鼠海马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的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电针“百会”、“风池”、“大钟”及“足三里”穴 ,频率 2~ 2 0Hz,强度以肌肉轻微抖动为准 ,持续 30min ,4h后观察海马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针能明显加强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各区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缺血再灌流可诱导海马FOS蛋白的显著表达 ;电针信息对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的功能可能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既往一些研究表明,针刺“人中”等穴位有抗休克的作用,本实验以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电针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胰脏的影响。实验用雄性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1)内毒素休克组(按每公斤体重静脉注入16mg E.Coli内毒素)75分钟后处死动物.(2)电针组于注射E.Coli内毒素一小时后电针“人中”或“足三里”穴15分钟。(3)对照组 实验毕断头处死动物速取胰脏冷冻干-25℃恒冷箱内,15分钟后把三组组织块放在同一切片托上进行切片,然后进行ACP、ATP、SDH、LDH、C_6PDH及5′-Nase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2.
经大鼠寰枕膜插入PE-10导管达腰膨大头端。术后7日进行实验。用聚光灯幅射热照射尾部引起甩尾以及电刺激尾部引起嘶叫作为痛反应指标。电针两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10分。以下每实验组均为10例,经导管注入药物溶液量均为15μL。(1)电针组。针后即刻甩尾阈提高为对照值的127.7%(P<0.05),然后下降接近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ZO)-1的调节作用。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每组大鼠均于麻醉后沿腹正中线切口,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其起始部位,30 min后松夹恢复血流60 min,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足三里穴组于大鼠缺血后即刻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强度为2~3 mA,频率2~100 Hz;电针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于缺血后即刻刺激大鼠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 cm)30 min;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于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每只大鼠的血液和10 cm远端回肠组织。将留取的大鼠血液经10 000×g,4 ℃离心10 min后取上清得到血浆20 μ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脏器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GP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肌酐;免疫荧光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情况与表达水平。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模型组大鼠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分别为(88.1±11.6) μ/L、(482.3±69.7) μ/L、(11.6±3.7) mmol/L、(52.3±13.2) μmol/L,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分别为(37.3±6.4) μ/L、(213.7±44.3) μ/L、(5.2±1.4) mmol/L、(30.1±5.7) μmol/L,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为(85.7±13.4) μ/L、(460.2±72.3) μ/L、(10.8±4.2) mmol/L、(53.4±12.1) μmol/L,3组大鼠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4063、55.3611、10.9582、14.6817,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6、10.285、5.116、4.883, P<0.05),而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模型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低于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07、-9.193、-4.000、-5.509,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异常,连续性破坏,表达减少;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密度较大、完整、连续;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断裂,部分缺失,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荧光较弱、连续性消失。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可得,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1.67±0.43)显著高于模型组(0.86±0.31)和电针非经非穴组(0.89±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7、3.965,P<0.05);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有效调节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的正常分布与表达,能有效保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电针大鼠“足三里”穴能够激活大多数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并抑制其伤害感受性反应;但电解损毁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可以阻断电针的这种效应。本文用两根玻璃微电极同时记录PAG神经元和NRM内缝-脊神经元的活动,观察电针对PAG-NRM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ST36)对内脏痛的镇痛作用机制。向大鼠乙状结肠注射福尔马林制作内脏痛模型。将实验大鼠分成A、B、C和D组:A组为单纯内脏痛组;B组为预先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再制作内脏痛模型;C组为制作内脏痛模型后再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D组为对照组。观察大鼠痛行为表现后,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脏痛大鼠骶髓后连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OX42的表达变化。单纯内脏痛组大鼠的痛行为表现最为明显,内脏痛+针刺组大鼠的痛行为表现略减低,针刺+内脏痛组大鼠的痛行为表现明显减弱。单纯内脏痛大鼠DCN内GFAP和OX42的表达明显增强;内脏痛+针刺组大鼠DCN中GFAP和OX42的表达明显减弱;针刺+内脏痛大鼠DCN中GFAP和OX42表达减低更加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明显地减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反应,这种作用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2.65 大承气冲剂和针刺治疗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利用人体为对象,观察大承气冲剂和针刺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内庭对某些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腹部手术后、糖尿病和习惯性便秘等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先进的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灌注测压技术、体表胃电图描记技术、胃动素的放免测定、口-盲传输时间测定、99锝同位素描记测定胃排空等手段,直接观察中药下法常用方剂大承气汤的新剂型-大承气冲剂和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内庭穴对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和对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大承气冲剂使腹部手术后患者胃电的低频波和高频波的比例明显减少 ,正常波的比例明显增高,可显著改善术后胃电节律的紊乱;大承气冲剂可提高腹部手术后患者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MMC Ⅲ期的幅度和时间,显著减少胃肠逆蠕动波的数量,增加正蠕动波的比例;大承气冲剂可显著增加腹部手术后患者血中胃动素水平,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大承气冲剂可减少口-盲传输时间,改善糖尿病和习惯性便秘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 .针刺足三里和内庭穴通过增加胃电正常波的比例和减少低频波和高频波的数量,来改善腹部手术后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节律,增加胃电幅度;针刺足三里和内庭穴后胃的ROI区明显缩小,提示针刺足三里和内庭穴可促进腹部手术后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结论大承气冲剂是显效的胃肠动力药,不仅可用于促进腹部外科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后并发症,还能改善糖尿病和习惯性便秘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状况,促进胃肠蠕动.针刺足三里和内庭穴可有效的促进腹部手术后消化不良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无副作用,方法简便,可用于消化道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应用EGG动态频谱分析仪和胃阻抗频谱分析仪对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了足三里针刺前后胃电、胃阻抗总功率(PTP)的检测.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后,能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及胃阻抗总功率明显增高,与针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同时还发现FD病人体表胃电及胃阻抗总功率均显著低于健康人,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功能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电针刺激足三里,观察伤害性电刺激腓神经引起的兔海马诱发电位晚成份的变化,以了解海马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健康兔麻醉后手术,在背侧海马置记录电极引导海马诱发电位,经放大器输入苹果-Ⅱ微机,平均叠加64次,结果打印并存入磁盘。结果如下:伤害性刺激腓神经记录到比较稳定的海马诱发电位,主要由  相似文献   

19.
较多工作支持电针兴奋了细传入纤维激活脑内抗痛机能而获较好的镇痛效应,一般认为P物质在脊髓是伤害性信息传入的神经递质,故本文在脊髓水平观察了电针足三里穴及导入P物质对伤害性反应的影响。 实验在清醒而麻痹的大鼠进行,以多管微电极中心管记录了腰髓背角神经元的电活动,经脉冲计数直方图处理并描图。给腓肠神经以短串电刺激(由间隔3毫秒的3个波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医学实践中早已认识到,针刺“人中”穴可急救昏厥和卒倒。近二十年来,对针刺“人中”的升压效应及其神经途径研究较多,而对用皮层电、海马电等为指标的觉醒反应探讨甚少。为此,我们观察了电针“人中”穴对皮层电、海马电和血压的作用,并进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