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化物的致畸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37年Shortt首次报道印度盂德拉斯邦的地方性氟骨症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氟与疾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氟化物的致畸性研究始于70年代,研究者利用各种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离体培养及活体实验,探索氟的致突变及遗传毒性。但由于采用的载体细胞、氟化物剂量及作用途经、时间等的不同,致使结果各异。在大部分体外活化系统中,氟有致突变作用,而活体染毒则多为阴性结果。1 染色体畸变近年来,妹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在突变和癌变等研究领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各种因子诱发SCE的能力与其诱变、致癌能力之间呈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氟化物对DNA损伤的机理探讨山东医科大学(250012)高希宝李文生*史丽**许之张宁朱振平据WHO估计,全世界因职业及饮水等接触高氟的人群至少有5亿,氟的致癌性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氟遗传毒性短期测试的报道很多,但一直无定论。为探讨氟化物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氟性骨损伤患者心功能和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变化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丽水地区某铝业公司职业健康体检的200名电解车间的氟接触工人,拍摄骨盆和右前臂X线正位片,按照X线的骨骼改变确定氟性骨损伤。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慢性氟接触200名中,发生氟性骨损伤31例,占15.50%。氟性骨损伤组LVEF低于无氟性骨损伤,且LVEDD和LVESD高于无氟性骨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性骨损伤组总体DNA损伤率高于无氟性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性骨损伤组尾部DNA百分率、Olive尾距和尾长高于无氟性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氟性骨损伤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而与LVEDD、LVESD和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氟性骨损伤患者存在心功能异常和周围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4.
硒和维生素C对氟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氟对大鼠肝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以及硒和维生素C对氟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氟(F)组、氟 硒(F Se)组、氟 维生素C(F VC)组分别用NaF 150mg/L、NaF 150mg/L Na2SeO2 5mg/L、NaF 150mg/L VC 1000mg/L喂养雄性SD大鼠4周,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肝细胞DNA的损伤率。结果F组肝细胞DNA损伤率(44.80%)明显高于对照组(9.40%);而F Se组(12.60%)和F VC组(14.60%)的DNA损伤率明显低于F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过量氟摄入可导致大鼠肝细胞DNA损伤,而适量的硒和维生素C对氟致DNA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氟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其安全范围窄,摄入大剂量氟就会引起动物氟中毒。氟化物的致畸致研究始于70年代,研究者利用各种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离体培养和活体实验,探索负的致突变及遗传毒性。已有不少研究表明,人和动物长期染氟可诱发癌变、畸变等多种损害旧。  相似文献   

6.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国外近几年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技术,用于检测物理、化学、病毒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物质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目前认为,SCE能反映DNA的损伤,可用来作为“三致”形成的指标;同时,对研究“三致”物质的活性和代谢、DNA修复、染色体断裂、细胞周期动力学、遗传性疾病、血液学和肿瘤学等均有重要意义。且SCE分析比染色体畸变分析敏感、简单、迅速,可  相似文献   

7.
慢性氟中毒小鼠脑氟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研究小鼠饮用高氟水后脑组织内氟化物的含量。饮用高氟水两月后脑内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随着饮高氟水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脑内氟含量逐渐增加,但不呈平行关系。提示:(1)氟是正常脑组织的成份之一;(2)脑内氟化物含量,饮高氟水后增加,但与浓度及时间不呈正相关;(3)氟进入脑组织是以主动转运方式进行的;(4)血脑屏障对机体摄取过量氟化物有调节限制作用。也可能有赖子脑内氟化物的浓度对血脑屏障调节系统的启动;(5)慢性氟中毒可造成血脑屏障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方性饮水型和燃煤型砷中毒以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已知氧化应激是砷中毒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已经证实砷具有致癌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等,可通过直接损伤DNA使DNA断裂,抑制DNA修复,引起染色体畸变,诱导遗传物质损伤,使一些酶类表达异常,因而,深入研究砷的遗传毒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氟损伤甲状腺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人和动物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摄入过量的氟化物又可对机体造成损害,而且氟的毒性作用是广泛性的,几乎对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均产生损害作用[1]。研究最多、最深入的是氟对骨骼、牙齿的影响。近年来,氟对软组织的损伤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甲状腺是动物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具有较强的摄氟能力。有资料报道[2]:氟化物可明显地影响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导致甲状腺肿大。也有研究表明,氟化物能破坏甲状腺的机能,严重地干扰甲状腺正常功能的发挥[3]。氟对甲状腺产生毒性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砷、氟及砷氟联合染毒对SGC-7901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砷、氟染毒剂量10μmol/L,染毒后4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损伤。结果①NaAsO2组尾长和尾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NaF组拖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②氟砷联合染毒组拖尾率、尾DNA含量、尾长和尾动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但氟与砷引起的DNA损伤作用之间没有观察到交互作用。结论NaAsO2与NaF均可引起DNA损伤,但它们的损伤机理可能是不同的;氟与砷联合染毒仅表现为简单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氟对小鼠胸腺及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胸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胸腺细胞发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原代体外培养及与胸腺细胞混合培养技术,观察不同剂量氟化钠(NaF)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损伤情况及胸腺细胞在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染氟组可见小鼠胸腺上皮细胞胞体变圆,折光性增强,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强,胸腺上皮细胞合成DNA和蛋白质的能力降低,白细胞介素1(IL-1)分泌量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与新鲜的胸腺细胞混合培养,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胸腺细胞摄取3H-Tdr和3H-Leu的能力降低,活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结论高氟能够直接损伤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破坏胸腺微环境,进而导致胸腺细胞发育障碍,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氟化物免疫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化物免疫毒性的研究进展宋世震综述,陈荣安审校(同济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武汉430030)有关氟的非骨相损伤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在氟性非骨相损伤的研究中,虽然氟免疫毒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其具有毒性阈值小,出现时间早,有一定的特异性〔1〕,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砷、氟及砷氟联合染毒对SGC-7901细胞基因组DNA的损伤作用及特点.方法染毒剂量分别为10、5和1μmol/L,染毒后4 h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彗星图像分析系统"检测DNA损伤.结果①剂量为10μmol/L和5 μmol/L时NaAsO2没有增加受累细胞的数量,增加了已受损细胞DNA的损伤程度;NaF染毒只是增加了受累细胞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受累细胞DNA的损伤程度;②氟砷联合染毒组拖尾率、尾DNA百分含量、尾长和尾动量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但氟与砷引起的DNA损伤作用之间没有观察到交互作用.结论 NaAsO2与NaF均可引起DNA损伤,但它们的损伤机制可能是不同的;氟与砷联合染毒仅表现为简单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氟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半原位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氟化物染毒24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氟对大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下降,ALT、AST的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结论脂质过氧化引起的氧化损伤作用是氟致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毒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广泛应用的抗疟药氯喹具有抑制由烷化剂和辐射引起的 DNA 损害的修复以及抑制细菌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细胞的正常 DNA合成的能力。大量证据表明,氯喹、奎宁和阿的平3种抗疟药在体外可与 DNA 形成一种插入性复合物,而另一种抗疟药甲氟喹则并不插入小牛胸腺 DNA。据此推测,氯喹可能具有致突变性。作者采用 Green 等人由 Ames 平皿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胸腺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胸腺细胞发育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原代体外培养及与胸腺细胞混合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NaF)对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损伤情况及胸腺细胞在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染氟组可见小鼠胸腺上皮细胞胞体变圆,折光性增强,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小鼠胸腺上皮细胞培养基中LDH活性增强,胸腺上皮细胞合成DNA和蛋白质的能力降低,白细胞介素1(IL-1)分泌量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NaF处理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与新鲜的胸腺细胞混合培养,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胸腺细胞摄取3H-TdR和3H-Leu的能力降低,活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结论高氟能够直接损伤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破坏胸腺微环境,进而导致胸腺细胞发育障碍,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氟对鸡胚肢软骨细胞毒作用及镁拮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胚肢骨为氟中毒模型,通过鸡胚肢软骨细胞超结构观察,研究了氟对鸡胚软骨细胞的毒性作用及镁对其作用的拮抗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氟化物对鸡胚软骨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剂量增加其损伤加重,镁对氟所致鸡胚软骨细胞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砷是人类确定(Ⅰ类)致癌物,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而具有说服力,且符合砷生物学效应的致癌机制.经典致突变试验发现,砷是一种较弱的致突变剂[1],但其又可诱导人的染色体改变[2].长期慢性暴露砷可增加细胞微核率,因此,细胞微核检测已作为砷暴露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3].应用泌尿道上皮细胞和血液恶性肿瘤实验,均发现砷的致癌机制可能与砷通过间接作用于DNA而诱导染色体畸变有关[4];砷还可以改变DNA甲基化状态,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5].总之,砷的致癌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已提出了多种砷作用机制模式,普遍认为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可能共同参与了砷的致癌过程[5-6].  相似文献   

19.
正硒是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参与机体多种酶的合成,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机体代谢,具有清除自由基和高抗氧化活性的功效,被称为"天然解毒剂"。研究表明~([1]),硒对过量氟化物导致小鼠成釉细胞DNA损伤的具有拮抗作用。本文通过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釉细胞染氟及染硒模型对此进行研究,为氟中毒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细胞、材料及仪器由山东省潍坊医学院赠送的小鼠成釉细胞,基因表达鉴定显示具有特定成簇蛋白、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上皮8-羟-2-脱氧鸟苷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有报道认为,根治Hp后70%的MALT淋巴瘤可以治愈^[1]。我们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测定Hp菌感染时胃上皮DNA加成物8-羟-2-脱氧鸟苷(8-OhdG)水平,试图从Hp致胃上皮DNA氧化性损伤机制方面探讨Hp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