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拟行肺癌根治术的低肺功能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脉冲强迫振荡技术(IOS)检测,评价术前肺功能参数预测低肺功能患者肺癌根治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按照常规肺功能评价标准和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选择52例拟行肺癌根治术、低肺功能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呼衰组和非呼衰组。术前检测常规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肺活量(VC)及最大通气量(MVV);IOS检测参数:周边气道阻力(R5-R20)、弹性阻力(X5)、共振频律(Fres)。结果两组FEV1.0、R5-R50、X5、Fr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fic回归分析显示仅Fres为预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Fres有助于预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2.
心肺功能综合评估预测肺癌术后呼吸衰竭危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心肺功能综合评估预测肺癌病人手术后呼吸衰竭(呼衰)危险。方法260例原发性肺癌病人于术前行静息肺功能、心电图、运动心肺功能检测,将常用指标分别组合为静息肺功能、运动肺功能、心功能进行评分,并计算心肺功能综合评分。结果(1)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组运动肺功能、心功能、心肺功能综合评分均高于非呼衰组(P〈0.01),logistic分析显示运动肺功能评分〉3分、心功能评分〉2分与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其OR值、预测术后呼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结果预计值均高于VO2/kg。(2)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组仅静息肺功能评分高于非呼衰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静息肺功能评分〉2分与其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3)FEV1.0〈60%、行肺叶切除术(低肺功能组)术后呼衰组运动肺功能评分和心肺功能综合评分高于非呼衰组(P〈0.01),Logistic分析显示心肺功能综合评分〉6分与其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其OR值、预测术后呼衰的敏感性和阴性结果预计值高于VO2/kg。结论心肺功能综合评估较单项肺功能指标能更全面、准确地预测术后呼衰发生危险,尤其适于全肺切除和低肺功能、行肺叶切除术病人。  相似文献   

3.
影响高龄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连续198例70岁以上高龄肺癌手术后28例发生呼吸衰竭(呼衰)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高龄肺癌病人手术后并发呼衰的原因。临床资料本组男172例,女26例。年龄70~82岁,平均73岁。以静息状态下,停止吸氧30分钟后PaO2<7.3kPa(1kPa...  相似文献   

4.
5.
对16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呼吸监测。结果表明,呼吸衰竭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通气动力学障碍、新陈代谢率升高和呼吸商下降;病程中三者的变化趋势可提示疾病预后。讨论了逆转上述病理变化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伟  苏跃  耿万明  郑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1):1011-10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与术前肺功能的关系,确定术前肺通气功能参数能否预测术后呼吸衰竭。方法择期行肺切除术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00例,ASAⅠ级或Ⅱ级,术前测定常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最大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75%肺活量位用力呼气流速(FEF7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MMEF75/25)、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脉冲震荡肺功能参数: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es)、中心阻力(Rc)、5 Hz和20 Hz时粘性阻力(R5、R20)。插管后机械通气初始时记录双肺气道峰压和双肺胸肺顺应性,开胸单肺通气肺萎陷时记录单肺气道峰压(Ppeak)和单肺胸肺顺应性(CT)。单肺通气时Ppeak和CT与身高、体重及肺功能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一般情况和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2组:呼吸衰竭组(RF)和非呼吸衰竭组(NRF)。结果Ppeak与Zres、身高、体重和FEF75呈线性关系(R^2=0.504,P〈0.01),CT与Zres、身高、VC和RV/TLC呈线性关系(R^2=0.602,P〈0.01)。与NRF组比较,RF组FEV1、FVC、FEV1/FVC、MVV和MMEF75/25均降低(P〈0.05或0.01)。年龄≥60岁的中老年患者FEV1≤60%、FEV1/FVC≤60%、MVV≤50%、MMEF75/25≤35%时,RF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高于NRF组(P〈0.05或0.01)。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预测因素。结论术中单肺通气时Ppeak和CT分别与身高、体重和术前肺功能呈线性关系。年龄和MVV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两个主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低肺功能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 181例手术治疗的低肺功能肺癌病人中 2 3例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和治疗经验。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及卡方检验 ( χ2 )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切除组 177例低肺功能病人中发生呼吸衰竭 2 3例 ( 13 0 %)。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而发生呼吸衰竭 18例 ( 78 3 %)。因呼吸衰竭所致死亡 12例 ,住院死亡率为 5 2 2 %( 12 2 3例 )。经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术后呼吸衰竭发生与否依次与术后并发症多少、肺功能障碍程度、手术切除范围、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术前有无开胸手术史等高度相关。其危险系数 (OR)依次分别为 :11 2 3、2 79、2 41、2 0 5、1 80。其中前 3项影响最显著 (P <0 0 5 )。结论 低肺功能肺癌病人发生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有术后并发症多少、肺功能障碍程度、手术切除范围和术前开胸手术史及心肺病史。呼吸道感染是术后诱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手术常会导致或加重呼吸功能不全,术后疼痛为常见原因之一。由于顾虑镇痛药物对病人呼吸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临床医生更是不敢镇痛或镇痛不足,从而陷入“基础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手术打击及术后疼痛→加重呼吸功能不全”的恶性循环。可见,选择对呼吸系统负面影响最小,甚至能从机制上促进呼吸功能恢复的镇痛方式,对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术后的呼吸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手术后呼吸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选取200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100例,弓下吻合术100例。在手术前3d和手术后1、2、3、5、7、10、14d进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测定,动态观察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肺功能各项指标于术后第2d降至最低,以后呈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14d恢复到术前的60%;动脉氧分压恢复到术前的90%。肺功能各项指标、动脉氧分压弓上吻合术较弓下吻合术低。结论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明显减退,造成低氧血症,应积极纠正。  相似文献   

10.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李艳芹 《护理学杂志》2004,19(15):70-72
对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时的呼吸道、营养支持(留置胃管及鼻饲)、肢体功能锻炼、身心问题、基础护理及脱机训练方面的护理进行综述,为临床专科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锻炼专项护理在中老年肺癌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荣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肺癌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专项护理组。专项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术前专项呼吸锻炼。观察比较两组肺癌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呼吸指数、肺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干预后,专项护理组患者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呼吸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呼吸指数和各项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对中老年肺癌患者进行专项呼吸锻炼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呼吸指数,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七氟烷和异丙酚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纯性左肺下叶切除术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1~64岁,体重指数22~30 kg/m2,随机分为2组(n=15):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S组吸入6%~8%七氟烷,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4~6μg,kg行麻醉诱导,吸入1%~3%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4~6μg/kg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10 nag·kg-1·h-1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开始前(T1)、单肺通气结束(T2)、关胸(T3)、术后24 h(T4)时取桡动脉血样和混合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于T0、T3、T4时取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MDA的浓度;于T1、T2、T3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结果 与T0时比较,T1-3,时两组PA-a,O2、RI和Qs/Qt升高,T3时血清MMP-9和MDA浓度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3时S组Cd降低(P<0.05);与P组比较,S组T3时PA-a O2、血清MMP-9和MDA的浓度升高,T2,3时RI、T1~3时Qs/Qt升高(P<0.05).结论 与七氟烷麻醉比较,肺癌切除术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时围术期炎性反应较低,肺功能损伤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肺癌根治术患者中性粒细胞(PMNs)呼吸爆发的影响。方法32例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和保温组(W组)。C组术中仅以毛毯等常规保温措施保温;W组还使用加温毯和输液加温器保温,以维持术中核心体温不低于基础值。静脉注射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维持麻醉。于术前(基础值)、术中(关胸前冲洗胸腔后即刻)和术毕(缝皮结束)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常规、PMNs活化率及其活性氧(ROS)产量。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中和术毕时WBC计数及PMNs百分比均升高(P〈0.05),2组间WBC计数和PMNs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刺激状态下(加入佛波酯):与术前相比,2组术中、术毕时PMNs活化率均升高,W组术毕时ROS产量升高(P〈0.05),W组术毕时ROS产量高于C组(P〈0.05);在静态下(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与术前相比,C组术中PMNs活化率和术中、术毕时ROS产量均降低(P〈0.05),W组术中PMNs活化率、术中及术毕ROS产量均高于C组(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中保温可保持静态下活化PMNs的数量和ROS产量,并增强刺激状态下PMNs的ROS产量,但对活化的PMNs数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2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3±16)岁.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利用双源CT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双时相扫描,分别测量患者的各肺叶、单侧肺及全肺的肺容积、像素指数分布直方图、肺密度值.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最后比较CT容积扫描测得的肺容积值与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根据CT容积值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指标与患者术后实测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T容积扫描平卧位肺野上部密度为-(870 ±22) HU,下部密度为-(767±1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右全及左全肺占双肺容积比例分别为20.5%、10.3%、23.1%、24.6%、21.5%、53.9%、46.1%.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与患者手术前常规肺功能指标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FEV1/FVC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2、0.76、0.70、0.85、0.53(t=3.14、3.05、2.86、3.09、2.68,均P<0.01),与术后实测指标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68、0.75、0.81、-0.64(t=3.10、2.85、3.05、3.02、2.79;均P<0.01).结论 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改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精确评估待切除部位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有呼吸衰竭的脊柱侧凸的术前肺功能评估及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2000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16例脊柱侧凸患者接受系统完整的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并成功接受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动脉血气分析达到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为预计值的25%~34%.5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2例,女3例;年龄10~16岁,平均13.5岁.11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男5例,女6例;年龄10~14岁,平均12.4岁;椎体形成不良2例,分节不良4例,混合型5例;其中8例存在并肋畸形,7例合并肋骨缺失.按照累及部位划分,胸段脊柱侧凸10例,胸腰段脊柱侧凸1例;胸腰双主弯3例,三弯2例.16例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126.6°±15.5°;身高120~160 cm,平均137.6cm;体重18~40 kg,平均32.5 kg.根据术前肺功能状况和畸形严重程度决定手术方法.术前呼吸功能治疗包括:清醒状态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Halo牵引,呼吸训练.结果 16例患者经过规范的呼吸训练和呼吸机及牵引治疗后,呼吸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可以耐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0例患者术后1 h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能够自主呼吸;另6例患者术后须转ICU,呼吸机辅助呼吸,24 h内恢复自主呼吸而拔管.术后2例患者发生肺水肿(其中1例合并肺部感染),未出现肺不张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obb角72.0°±13.2°,平均矫正率43%,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通过完备的术前肺功能评估和围手术期准备,伴有呼吸功能衰竭的脊柱侧凸患者可以接受脊柱矫形手术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瓣膜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1日至5月31日间完成的507例瓣膜手术病人,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6 h后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 发生术后呼吸功能衰竭31例(6.1%).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年龄、心脏手术史、心功能分级、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胸比率、呼吸功能、血浆白蛋白浓度,术中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最大通气量显著减退、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ICU第2h血气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为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年龄、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并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