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急性肠套叠肠切肠吻合术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42例行肠切肠吻合术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套叠78.57%为复套叠,多为回回结型。大多数术后愈合良好。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术中发现肠坏死应尽量减少切除范围,保留回盲部。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凤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1):61-62
目的探讨近2年来我科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合自已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结果7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整复成功72例,成功率为92.3%。所有空气灌肠的患儿无肠破裂造成气腹者。6例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者转行肠坏死肠切除术2例,手法复位固定3例,手术入腹后见套叠块消失1例。结论B超对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高,应为首选的方法;X线空气灌肠对治疗早期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是最经济简单而又安全有效的方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便携式水压灌肠器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收治儿童肠套叠796例,其中384例采用便携式肠套叠灌肠器复位,248例采用普通水压灌肠复位,141例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统计三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便携式灌肠器治疗肠套叠复位成功率较普通水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显著增高(P0.05),复位时间明显缩短(P0.05),灌肠并发肠穿孔较普通水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明显减少(P0.05),灌肠后的随诊复发较普通水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明显减少(P0.05)。结论便携式灌肠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复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小儿肠套叠复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肠套叠患儿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8±0.2个月(6个月至2.5岁).手术采用两种方法:①腹腔镜经脐变孔法肠套叠复位术.②腹腔镜监控下空气灌肠肠套叠整复术.结果 16例中,10例手术顺利,肠套叠复位,5例复位失败中转开腹手术,1例腹腔镜探查发现Meckel's憩室而行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110 min.术后24h肠鸣音恢复.平均住院时间4~5 d,出院后随访3~24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肠套叠复发及肠粘连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的状况下,对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部手术后小肠套叠较为少见,其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难以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本院2000~2009年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并发小肠套叠的患儿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8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跃先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2):72-73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空气灌肠复位845例,成功843例,复位成功率为97%,全部患儿无1例出现肠破裂及因此造成气腹者。2例复位不成功者术中证实为多发型肠套叠。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关键,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患儿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84例新生儿肠闭锁的治疗经验,比较端斜式肠吻合术和改良裁剪式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肠闭锁的疗效.方法 将84例先天性空回肠闭锁患儿按手术方式分成端斜式组和改良裁剪式组,观察两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胎龄、体重、入院时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肠闭锁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明显慢于回肠闭锁(P<0.05).端斜式组和改良裁剪式组比较,不论空肠闭锁或者回肠闭锁,两者在吻合口漏、梗阻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裁剪式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优于端斜式组(P<0.05).结论 改良裁剪式肠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肠闭锁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8.
小儿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肠套叠,肠套叠80%发生于2岁以下的幼儿,其与肠管解剖特点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有关。幼儿发病的原因,与食物性质改变及急性肠炎等引起肠蠕动的节律失调、环状肌持续性痉挛有关。我科从1998年~2005年收治急性小儿肠梗阻37例,24例手术证实为“肠套叠”,20例发生肠坏死,其中2例死亡。现将其进行分析及总结。1临床资料与结果我科从1998年~2005年收治急性小儿肠梗阻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3月~4岁,2岁以下发病者27例,均为维吾尔族患儿。在夏、秋季发病者28例。30例在乡县医院或私人诊所诊治2~5d。24例为“肠套…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介绍4例I型食管闭锁延期食管吻合的治疗经验,供临床参考。方法4例均为女性,出生体重分别为2.75kg、2.30kg、2.45kg、2.50kg,无早产及窒息缺氧史,3例产前均有羊水过多史,出生后口鼻大量泡沫,置入胃管困难。x线片见食管盲端位于T2~T3水平而腹部无充气。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2~3d行第1次手术,采用单纯胃造瘘术,术中阻断胃远端,近端造影显示两盲端距离,证实两盲端距离为5~7个椎体,I期食管端端吻合不可能;术后予食管近端经鼻置管,每2~3h抽吸唾液,同时经胃造瘘进行肠道营养;第2次手术于12~16周后进行,经胸行食管食管吻合术。结果第1次手术时两盲端距离分别为7cm、5.5cm、5cm、4cm,术后经胃造瘘喂养;第2次手术时食管盲端均增粗明显,盲端间距均缩短,分别为5cm、4cm、3.5c、3cm,其中2例经松解周围粘连及肌层切开,完成一定张力下吻合。1例采用内牵引法,另1例行外牵引,5~7d后再次经胸行食管-食管端端吻合术。4例术后均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3例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经胃镜下扩张好转,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2例存在胃食管返流,予保守治疗。结论对I型食管闭锁进行胃造瘘后延期手术可缩短食管盲端间距离,内牵引或外牵引法可在短期内诱导食管盲端迅速生长,为食管一食管吻合术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小儿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我们对78例1岁以上患儿施行肠部分切除术,按传统吻合和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分为两组,传统缝合组45例,吻合器缝合组33例。两组的吻合部位无明显差别。结果传统缝合组手术时间为(35±6)min,吻合器缝合组为(25±8)min (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传统吻合组(60±12)h,吻合器缝合组(50±15)h (P<0.05)。传统缝合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器缝合组仅出现吻合口出血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吻合器吻合重建消化道能缩短手术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203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欣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4(1):24-27,55
目的 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空气灌肠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总结203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和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诊治效果。结果 2037例均以肠套叠四大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中两个或以上为主要表现,X线监视下低压空气灌肠诊断、空气灌肠治疗和手法推挤按摩整复成功1972例,成功率为96.8%,未复位65例(占3.2%)。穿孔2例(占0.98‰)。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空气灌肠及手法按摩整复治疗明显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整复率;空气灌肠是肠套叠诊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术式。方法 1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采用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手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心形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最短肠段重建基本合乎生理要求的膀胱容量的方法,以防止肠道营养性并发症。方法对膀胱、肠道和非管化肠段进行几何学分析,推导出供全膀胱替代、部分膀胱替代及膀胱扩大术时计算肠管长度的相应公式,并应用于膀胱重建手术。结果行全膀胱替代,部分膀胱替代和膀胱扩大术时,所需肠管长度计算公式分别为:L=1.54/d.(^3Vb^2的平方根)(公式一),L=1.54.X/d.2(Vb^2的平方根)(公式二),L=1.54/d2[(V2^2的平方根)-3(V1^2的平方根)](公式三)。结论应用此三个公式可为膀胱重建所需肠管长度的选择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4.
21例小儿胆囊炎、胆囊结石外科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199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1例经手术治疗的小儿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术前均经B超检查确诊.经开腹胆囊切除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胆囊炎、胆囊结石甚少见。以胆固醇结石为多。大龄儿童、女童、肥胖、高血脂、球蛋白升高、白球比倒置均为可能的危险因素。首选B超检查,确诊后宜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44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郑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2):97-99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445例不同类型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2003年44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阴茎阴囊纵隔带蒂皮瓣尿道成型术311例,包皮内板带蒂皮瓣尿道成型术52例,包皮及阴茎阴囊联合皮瓣尿道成型术61例,膀胱粘膜代尿道术21例。每例均同时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结果 治愈率90.6%,并发症为9.4%。其中尿道狭窄11例,尿瘘31例。尿道狭窄中膀胱粘膜法1例,包皮内板法2例,阴茎阴囊纵隔法5例,联合皮瓣法3例;尿瘘中膀胱粘膜法1例,包皮内板法3例,阴茎阴囊纵隔法24例,联合皮瓣法3例。结论 根据尿道下裂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 尿流改道,并严格遵守整形外科的原则是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类肠神经畸形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同济医院和武汉儿童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42例肠神经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及直肠黏膜活检组化染色、以及治疗经过。结果142例中,保守治疗21例,手术治疗121例,术前临床诊断分类正确率75%;随访资料完整者70例,其中54例手术治疗,47例术后短期效果满意,7例疗效欠佳者均为巨结肠同源病患儿。结论正确区分各类肠神经畸形,并分别给予恰当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诊治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微创诊治,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同顾性分析5例小婴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均于全麻下脐环下方、左右上腹部作切口约0.5cm,行Ladd’s手术。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术后第2d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1例65d的患儿术后3d因十二指肠梗阻再次手术,术中证实系十二指肠隔膜,经腹行隔膜切除术。全部病例随访2~6月,预后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具有打击轻、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介绍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术式。方法采用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0例。结果手术时间7min-15min,平均10min。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愈合后腹部无瘢痕。无1例复发,未见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 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更加微创、安全、美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