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帅焘主任是云南省名老中医,我省首批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近40年的行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胃脘疼痛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胃脘痛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主要见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患。中药治疗取效虽慢,但疗效较巩固,能对紊乱的消化道功能及机体功能进行调整,是一种标本兼顾的治法。导师王兴华教授对老年胃脘痛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简介如下。1 胃脘痛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的经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升标 《四川中医》2002,20(6):40-41
笔者运用《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90例。结果:痊愈6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22%。全方“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运用辛开苦降,辅以活血理气,寒热互用调其阴阳,苦辛并进复其升降,补泻兼施调其虚实,因此邪去正安,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程懿钦教授,贵州省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业务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九·五”期间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名医。程老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笔者自1997年3月拜师后临床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其中诊治胃脘痛病人20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病案80例整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80 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20岁以下者10例,21~40岁32例,41~60岁31例,61岁以上7例。年龄最大者77岁,年龄最小者1岁零3个月。病程最长者十余年,最短…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介绍杨积茂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其辨证以寒热虚实为纳;注重调理气相,用药长于温补脾胃;临证中西互参,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隗合坤 《河北中医》2001,23(10):744-745
巫君玉主任医师 ,江苏无锡人 ,生前系全国首批5 0 0名老中医之一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校长。幼读经书 ,文字功底较厚 ,从医带教五十余载 ,授业执师11人 ,熟谙内、外、妇、儿 ,德高医精。笔者幸得左右相随而亲聆教诲 ,十有余载。其临证 ,屡起沉疴 ,大家风范 ;其为师 ,诲人不倦 ,高风亮节 ;其解惑 ,引经据典 ,行云流水。巫师治疗胃脘痛 ,一方一药 ,十分讲究 ,辨证论治 ,丰富多彩 ,扬百家之长而又自成一家。试揭其治疗胃脘痛思路方法之大要 ,与同道共享。1 提纲挈领抓气机初临胃脘痛者 ,如海上孤舟…  相似文献   

11.
胡建华治疗胃脘痛的经验袁灿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胡建华先生1945年卒业于旧上海中医学院,师承程门雪、黄文东前贤,有四十余年内科临床及教学经验,宗东垣脾胃论之旨,承仲景、叶桂之学术思想。临证善用调理脾胃、活血化瘀之理论。笔者...  相似文献   

12.
13.
14.
骆珊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9):418-418
笔者于1995年6月~1998年5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1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0例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20~30岁者23例,31~40岁者49例,41~50岁者48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或胃镜及大便潜血反应等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2 治疗方法(1)脾胃虚寒型(21例):药用黄芪、桂枝、生姜、半夏、茯苓、白芍、大枣、吴茱萸、陈皮、香附。随症加减,并忌食生冷油腻或刺激性食物。(2)脾胃气滞型(39例):药用当归、丹参、白及、三七、马齿苋、煅瓦楞、乌贼骨、党参、甘草。(3)肝胃瘀热型(44例):药用陈皮、苍…  相似文献   

15.
16.
17.
汪建勋  王树华 《河北中医》1998,20(4):217-218
先师董平,学验俱丰,发挥中医学术优势,巧裁古方,自拟新方,不落陈套.现仅就治疗胃脘痛经验简介如下.1 升清降浊,调理脾胃气机脾主升清,升则健;胃主降浊,降则和.《吴医汇讲》云:“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董老非常重视调理脾胃的升降气机,创制健脾和胃汤,主治中运不振、湿滞中焦、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所致各症,特设升清降浊2组药物理顺中焦气机,以达到健脾和胃之目的.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麦芽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枳实、厚朴、半夏、陈皮、生姜理气化滞,降胃泄浊;用丹参和血化瘀止痛;砂仁壳芳香醒脾,行气宽中而不伤胃津.全方升降互济,消补兼施,调理气机,兼和血络.故能取得嗳恶平、泄利止、湿浊化、痞满除、脾运健、胃纳增之佳效.若偏  相似文献   

18.
王丽 《河北中医》1999,21(3):160-16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阳郁于里,“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之气机不宣;“或腹中疼,或泻利下重”之气血郁滞。方中柴胡宣阳解郁,使阳气外达;枳实破滞气;白芍药和血;甘草缓中调胃以解郁热;柴胡、甘草同用,和中疏郁;枳实、白芍药同用,通经散结。后人取其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功用,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张景岳更在其基础上,加川芎、制香附,创柴胡疏肝散以加强其功效。笔者根据胃脘痛的成因及临床特点,用四逆散随证加减治疗胃脘痛,多获良效。取方中柴胡主散能升,长于舒展气机,疏解郁结,辅以枳实行气导滞,与…  相似文献   

19.
刘启庭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辩证求因,审因论治,临证之时即喜用专方专药,又强调辩证施药,随证加减,还重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