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风病人情志护理重要性.方法:采用护士对410例清醒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贯穿住院全程,观察疗效.结果:促进患者康复.结论:良好的情志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赵素珍 《光明中医》2013,28(5):1041-1042
运用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中风病人残留的并发症进行全方位的功能训练和情志护理,有效防止和减少致残率,提高中风病人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中风常因忧、思、惊、怒等情绪波动或饮酒暴食诱发导致病情加重,且变化迅速.因此,除对中风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之外,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情志变化,适时恰当地实施情志护理,有助于中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郑丽芬 《新中医》2015,47(2):287-289
目的:观察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应用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行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法按摩及情志护理,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及徒手肌力等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好转(P<0.05)。2组干预后CN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运动功能情况均好转(P<0.05)。2组干预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均好转(P<0.05)。2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焦虑、抑郁情况均好转(P<0.05),2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实施干预后的徒手肌力好转(P<0.05),2组实施干预后MMT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恢复期患者应用手法按摩及情志护理,可明显改善其感觉、心理、运动、行为能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风,又名“卒中”,多发生在中年以上。刘河间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喜怒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中风经过救治,神志清醒后,常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一时难以恢复的后遗症。由于其病程较长,病人情志变化较大,因此,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情志调摄有着其他疗法难以替代的作用。情志调摄主要是指医生以语言、举止或事物等为手段,通过对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等的影响,改善和消除病人的病态心理,从而促使其身心康复的一类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语言机能与活动机能的…  相似文献   

6.
7.
中风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影响,其心理障碍又以抑郁症最为多见,是影响治疗、预防、康复和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情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中风合并抑郁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红 《新中医》2020,52(10):169-171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抑郁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巴氏(BI)指数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记录护理满意度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HAMD评分、BI指数和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HAMD评分较护理前降低,BI指数和SIS评分较护理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和S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55%,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风又名卒中 ,是以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 ,或未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为主症。临床上有中经络 ,中脏腑之分 ,即属现代医学的脑溢血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病。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是 :气血亏虚 ,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 ,加之忧思恼怒 ,或饮酒饱食 ,劳累过倦或外邪侵袭等诱因而发病。此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就会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和严重的后遗症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情志护理患者入院时精神紧张 ,情态忧郁 ,认为自己病情严重 ,很难治愈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恢复期住院患者252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均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手法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称“七情”,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属于正常精神活动的范围。但是,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是引起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则心神不安,精神焕散,思想不能集中,或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精神错乱,举止失常,甚致发狂。怒伤,则肝气上逆,血郁于上,可致神昏暴厥或呃逆呕吐,腹胀食滞。思伤,则食  相似文献   

14.
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情志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以来,我院中风科运用中医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对32例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对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连菊 《河北中医》2008,30(1):94-94
中医学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正常的精神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的生理反应。但是,强烈或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与中医情志护理的关系。方法:介绍临终关怀的释义和祖国医学中的临终关怀。从不同角度分别说明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护理,突出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临终关怀病人的情志护理应当借鉴传统中医方法,突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施护方法。结果:中医情志护理方法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素质,掌握七情病因学说,熟知情志致病的基本规律。语言疏导是一种基本治疗方法,耐心开导,讲明道理。移情易性中的移情即心理学所说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有较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实际上就是借助外界良好的环境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以减少乃至消除不良情志的劣性刺激作用,是移情易性的方法。结论: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还应该有一个总的、一般的方法。从分发挥中医情志护理的特色,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既可提高护理质量,也可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能早日康复。今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临终关怀的患者要突出中医护理的优势,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护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情志护理对中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欲辉 《河北中医》2006,28(2):106-106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类生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加大带来的是老年性疾病的明显增多。中风多由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气候变化引起阴阳失调,肝阳暴张,气血逆乱,以卒然昏仆,不醒人事,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至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的  相似文献   

18.
彭碧芳 《光明中医》2011,26(7):1471-1471
中风发病急,病势重,致残率、死亡率高,一旦发病,病人情志会发生强烈的变化,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的心理变化,因人制宜,因情制宜,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有情志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又把怒、喜、思、忧、恐称为“五志” ,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正常情况下 ,这七种情志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 ,属生理范围。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超过常度 ,即能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 ,使人体正气虚弱 ,导致外邪侵袭 ,容易发生疾病。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联系 ,情志之伤能损五脏、耗精、散气、伤神。故情志护理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晓缺 《河南中医》2005,25(3):87-87
中风是发病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经救治幸存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变化及功能障碍。笔者近几年在护理过程中,对中风病人进行饮食、情志及功能锻炼方面的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