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表型与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数据,将参加2011年和2015年2次调查且基线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纳入研究对象。肥胖表型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MHNO)、代谢正常超重/肥胖组(MHO)、代谢异常非超重/肥胖组(MANO)及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MAO)。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肥胖表型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3 781个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775人(46.95%),平均年龄为(57.76±8.57)岁。经过4年随访,高血压发病率为22.59%,控制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MHO、MANO和MAO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MHNO组(均P<0.01),其HR值和95%CI分别为1.35(1.11~1.63)、1.51(1.15~1.97)、2.00(1.68~2.38)。结论MHO表型和代谢不健康表型(MAO/MANO)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选取11 281例基线没有高血压且有完善抑郁量表评估问卷的中老年人(年龄≥45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抑郁情况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表进行测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抑郁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在平均时长为2.85年的随访中,1 045名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评分每增加1分,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2% (HR=1.02,95%CI:1.01~1.03)。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有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22%(HR=1.22,95%CI:1.07~1.39)。进一步分析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相比,轻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17%(HR=1.17,95%CI:1.01~1.34),重度抑郁症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53%(HR=1.53,95%CI:1.19~1.97)。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状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且抑郁症状越严重,高血压发病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IS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5年心血管病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自2016年开始随访至2021年年底结束,共36 265人纳入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IS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36 26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5 891人(43.8%),女性20 374人(56.2%)。随访期间,研究对象首发IS事件共计1 591例,累积发病率为4.38%,其中男性766例,女性82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54岁(HR=3.06,95%CI:1.99~4.71)、55~64岁(HR=6.90,95%CI:4.54~10.47)、65~75岁(HR=8.90,95%CI:5.83~13.57),男性(HR=1.29,95%CI:1.17~1.43),水果摄入为每月1~3 d(HR=1.55,95%CI:1.25~1.92)、不吃或极少吃(HR=2.22,95%CI:1.77~2.77),高血压(HR=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南京社区居民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对高血糖发病的联合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0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调查。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共3 376名,剔除已确诊的高血糖患者(476例),最终纳入2 900例非高血糖的人群作为基线样本,3年后开展随访调查。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的联合作用对高血糖发生的风险比。结果 3年后共随访2 093名调查对象,随访率为72.2%。高血糖3年累计发病率为7.5%;无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组累计发病率最低(6.4%),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组最高(1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无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组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组发生高血糖是其1.63倍(HR=1.63,95%CI:1.02~2.60,P=0.042)和2.37倍(HR=2.37,95%CI:1.36~4.13,P=0.002);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肥胖组发生高血糖风险最高。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共存会增加高血糖发病风险,提示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控制体重有利于高血糖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腰围与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联,为完善高龄老人的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2011—2018队列数据库4 508例样本,暴露变量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结局为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体重指数、腰围和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08年,死亡3 416人。按照BMI分类,体重过轻对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大(HR=1.31,95%CI:1.19~1.43),超重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HR=0.85,95%CI:0.74~0.98)。按照WC分类,中心型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保护因素(HR=0.84,95%CI:0.76~0.93)。BMI和WC构建的综合体重表型结果显示,BMI超重合并腰围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HR=0.82,95%CI:0.69~0.97),而BMI过轻合并腰围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心肺疾病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心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于2011年开展基线调查,采用10条目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并收集人口社会学资料、体格检查、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相关数据。心肺疾病结局数据来源于2018年随访数据,最终纳入研究对象8 356名。使用R V.1.4统计软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分析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对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仅患1种疾病以及心肺共病的影响。结果 8 356名研究对象中,基线时3 608人(43.2%)有抑郁症状,2018年随访时心血管疾病患病846人(10.1%),慢性肺部疾病患病374人(4.5%),仅患1种疾病1 046人(12.5%),心肺共病87人(1.0%)。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群相比,有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疾病(HR=1.16,95%CI:1.01~1.33)、慢性肺部疾病(HR=1.41,95%CI:1.14~1.74)以及仅患1种疾病(HR=1.29,95%...  相似文献   

7.
张小丹  林深荣  安芹彧  刘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3,(23):4231-4237+4246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对超重肥胖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对贵州省9 280人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对该队列所有参与者进行随访,排除失访、不符合分析的对象后,2 681人纳入分析。运用t/χ2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SES综合得分及SES单个指标对超重肥胖发病的影响。结果 中位随访6.42年,人群发病密度41.72/千人年。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与家庭人均年收入<2 667元的人群比较,收入为5 000~<10 000元、≥10 000元发病风险分别为HR=0.756 (95%CI:0.611~0.934)、HR=0.626(95%CI:0.498~0.787)(P趋势<0.001);与文盲、半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中专及以上人群发病风险分别为HR=0.740(95%CI:0.599~0.914)、HR=0.666(95%CI:0.541~0.820)、HR=0.634(95%CI:0.468~0.859)(P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健康宣教及开展疾病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8年3—6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未患高血压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4 205人纳入研究队列,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于2013年9—12月进行随访调查,收集研究对象新发高血压情况,最终队列研究有效样本量为3 523人。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008—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累积发病率为16.61%,标化率为13.21%。其中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16.45%(标化率为13.38%)和16.73%(标化率为1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年龄(与15~25岁年龄组相比,75岁及以上年龄组HR=20.557,95%CI:8.911~47.423)、高血压家族史(HR=1.192,95%CI:1.005~1.413)、农村人群(HR=1.189,95%CI:1.004~1.408)、中心性肥胖(HR=1.252,95%CI:1.028~1.524)、超重(HR=1.513,95%CI:1.240~1.848)、肥胖(HR=1.726,95%CI:1.289~2.311)以及血脂异常(HR=1.322,95%CI:1.115~1.567)均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高血压发病情况不容乐观,且影响因素众多,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调整疾病筛查策略,实施减轻体重及调节血脂等措施,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估计浙江省海岛农村社区成年人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 探索该地区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6-12月在浙江省玉环市对2012年开展的代谢综合征基线调查人群中无代谢综合征调查对象进行随访调查, 获取相关调查表信息以及实验室数据, 描述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 使用logistic回归探索发病危险因素及调整风险比(aRR)和95%CI。结果 3 162名随访对象中新发代谢综合征522例, 6年累积发病率为16.5%, 男女性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3%、20.6%, 女性高于男性(P<0.001)。无业、吸烟、饮酒调查对象中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女性(aRR=1.96, 95%CI:1.50~2.58)和高血压家族史(aRR=1.31, 95%CI:1.04~1.63)为代谢综合征发病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海岛农村社区成年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相对较高, 其中女性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CHARLS项目中2011年≥45岁且未发生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访2013和2015年高血压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按性别、年龄、抑郁情况分亚组进一步分析。结果共纳入9443名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13.2%,在控制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抑郁等其他变量以后,处于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高血压发病风险与非社会隔离的中老年人相比增加了15.3%(HR=1.153,95%CI:1.027~1.294)。男性中老年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5倍(HR=1.205,95%CI:1.019~1.425),而女性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HR=1.099,95%CI:0.936~1.290)。在60~74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01倍(HR=1.201,95%CI:1.003~1.438),而45~59岁和7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和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HR=1.121,95%CI:0.953~1.319;HR=0.997,95%CI:0.651~1.527)。按抑郁情况分组,非抑郁人群中社会隔离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非社会隔离组的1.251倍(HR=1.251,95%CI:1.070~1.463),而存在抑郁中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与高血压发病无关联(HR=1.058,95%CI:0.892~1.254)。结论社会隔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一发现有助于拓展人群中社会关系与高血压之间联系的认识,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贵州省成年居民社会经济地位(SES)与代谢综合征(MS)发病的关系,为人群MS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0年11月—2012年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12个县(市、区)抽取9 280名≥18周岁常住成年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6年12月—2020年6月进行随访,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失访及死亡者后最终纳入2 956名居民分析其SES对MS发病的影响。结果 贵州省2 956名成年居民随访5.05~9.52年,平均随访(6.96±1.10)年,随访期间MS发病611例,MS发病率为20.67%,发病密度为29.68/1 000人年。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静坐时间、是否体育锻炼、睡眠时间、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和糖尿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居民MS发病风险分别为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居民的0.699倍(HR=0.699,95%CI=0.512~0.956)、0.612倍(HR=0.612,95%CI=0.449~0.835)、0.563倍(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慢性肾脏病(CKD)分布, 分析生活方式与CKD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数据来源于CKB基线调查及随访监测(截至2018年12月31日), 描述CKD发病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因素与CKD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505 147名研究对象, 平均随访11.26年, 期间共有4 920例发病病例, 发病率为83.43/10万人年, 肾小球肾病为最主要亚型。CKD发病率在城市、男性、年龄≥60岁人群中更高, 分别为87.83/10万人年、86.37/10万人年、132.06/10万人年。相比于从不或偶尔吸烟者, 当前吸烟男性CKD风险增加(HR=1.18, 95%CI:1.05~1.31)。以非肥胖人群为参照组, 由BMI判定的全身性肥胖(HR=1.19, 95%CI:1.10~1.29)和腰围判定的中心性肥胖(HR=1.27, 95%CI:1.19~1.35)均与更高的CKD发病风险相关。结论 CKB项目人群CKD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 且其发病风险受到生活方式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2—3月对兰州市城关区6所小学36个班级1 507名学龄期儿童进行超重、肥胖及影响因素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市城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为28.53%,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93%和1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05,95%CI:1.716~2.834)、父亲超重肥胖(OR=1.787,95%CI:1.384~2.307)、母亲超重肥胖(OR=1.872,95%CI:1.385~2.530)、饭量中等1~<2碗饭/餐(OR=1.911,95%CI:1.316~2.774)或较大≥2碗饭/餐(OR=3.979,95%CI:1.984~7.981)、在外就餐≥2次/周(OR=1.529,95%CI:1.149~2.035)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高风险有关,五六年级(OR=0.718,95%CI:0.531~0.972)、新鲜水果摄入≥1次/d(OR=0.676,95%CI:0.48...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发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社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建档的高血压高危人群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研究终点事件为发生高血压。于2021年12月终止随访,对最终纳入的17 265名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分析。用SPSS 20.0软件进行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平均随访6.04年后的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生高血压的比例为25.5%。高血压家族史(HR=1.250,95%CI:1.168~1.338)、卒中家族史(HR=1.295,95%CI:1.080~1.553)、糖尿病疾病史(HR=1.203,95%CI:1.076~1.345)、每天吸烟(HR=1.187,95%CI:1.087~1.296)、超重(HR=1.393,95%CI:1.308~1.484)、肥胖(HR=1.903,95%CI:1.719~2.106)、血压正常高值(HR=1.275,95%CI:1.195~1.359)、年龄增加(HR=1.033,95%C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国成人BMI和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选取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未出现T2DM且第1次进入调查队列的12 085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1997―2015年作为随访终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BMI和腰围联合分组与T2DM的发病风险比;亚组分析以BMI且腰围正常组作为参照组,分析BMI正常且腹型肥胖组T2DM的发病风险。结果 共纳入12 085人进入分析,中位随访9.04年(共计128 760人年),随访期间共观察到775例T2DM患者(男性450例,女性325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素后,以BMI且腰围正常者为参照,超重肥胖且腰围正常、BMI正常且腹型肥胖、超重肥胖且腹型肥胖者的T2DM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6倍(HR=2.26,95%CI:1.84~2.78)、1.32倍(HR=2.32,95%CI:1.64~3.28)和2.87倍(HR=3.87,95%CI:3.18~4.70)。亚组分析中发现基线慢性病对BMI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海南省人群数据,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纳入基线年龄为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28 940人,利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非吸烟者、戒烟者和当前吸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HR值和95%CI。结果 研究人群平均随访6.2年,累积随访177 279人年。随访期间男性1 310人,女性2 200人发病。男性吸烟率(47.0%)远高于女性吸烟率(0.3%)。多因素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HR值(95%CI)分别为急性冠心病1.63(1.12~2.38)和缺血性心脏病1.53(1.22~1.91)。在当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量多于30支的人群急性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最高。结论 吸烟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基于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吸烟者戒烟目标和全人群控烟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辽宁省2003-2015年7 255例接受HAART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用寿命表法分析其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7 255例HIV/AIDS为研究对象,HAART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95%、93%,6~12年的累积生存率均为92%;其中HA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269例,总病死率为1.99/100人年;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59岁(HR=0.330,95%CI:0.203~0.538)、>59岁组(HR=0.569,95%CI:0.395~0.820)与<30岁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文化程度初中(HR=0.503,95%CI:0.324~0.780)、高中及中专(HR=0.284,95%CI:0.200~0.405)、大专及以上组(HR=0.254,95%CI:0.169~0.381)与小学及以下组相比死亡风险低,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组与同性传播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540,95%CI:0.383~0.76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组与<50个/μl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316,95%CI:0.201~0.499);BMI≥24.0 kg/m2组与<18.5 kg/m2组相比死亡风险低(HR=0.459,95%CI:0.344~0.611)。结论 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稳定,5年生存率水平较高。疾病早期进行规范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成都市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患者)1992—2019年失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高随访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历史卡片及定时随访数据库,收集成都市1992—2019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感染HIV途径、病程阶段、病例观察人年和随访状况等信息,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失访情况进行描述,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失访影响因素。结果 1992—2019年现住址为成都市HIV/AIDS患者累计观察12 0617.01人年,失访3 596人,失访率为0.030/人年,1992—2009年间失访率最高,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HIV/AIDS患者发生失访的平均时间为开始随访后1.96年。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00±16.50) 岁,男性占比为79.56%,户籍地为成都本地的占比为75.86%,汉族占比为97.7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0~14岁的 HIV/AIDS患者相比,其他年龄段发生失访的风险更高(15~24岁HR = 16.71, 95%CI:4.00~69.89;25~49岁HR = 12.02, 95%CI:2.87~50.25;≥50岁HR = 9.93, 95%CI:2.37~41.57);户籍为外市(HR = 1.42, 95%CI:1.29~1.55)或外省的(HR = 1.67, 95%CI:1.49~1.87)比户籍为本市的发生失访风险更高;从事服务业(HR = 1.10, 95%CI:1.00~1.20)或工人/民工/驾驶员(HR = 1.20, 95%CI:1.04~1.38)相比职业为农民的更易发生失访;病程阶段为HIV感染(HR = 1.27, 95%CI:1.19~1.36)相较艾滋病更易失访;相较异性传播者,注射吸毒者(HR = 2.94, 95%CI:2.63~3.29)发生失访风险更高。而与未婚相比,已婚有配偶(HR = 0.51, 95%CI:0.46~0.57)发生失访的风险相对较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初中HR = 0.79, 95%CI:0.68~0.92;高中或中专HR = 0.62, 95%CI:0.52~0.74;大专及以上HR = 0.45, 95%CI:0.38~0.54)比文盲的失访风险更低;与异性传播者相比,同性传播者(HR = 0.66, 95%CI:0.60~0.72)发生失访的风险更低。结论 现住址为成都市的HIV/AIDS患者失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开始随访前两年失访风险较高,>14岁、户籍为外地、从事服务业或工人/民工/驾驶员、病程阶段为HIV感染、注射吸毒的失访风险较高。针对失访风险较高的人群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减少失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兰  郭艳强 《华南预防医学》2024,(3):227-230+23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及其交互作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社区随访管理的11 2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其2021年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血压控制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影响,以及采用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对血压控制的交互作用。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39.63%,合并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0.41%、58.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OR=0.694)、血脂异常(OR=0.900)均为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均P<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且血脂异常者血压控制仅为非超重/肥胖且血脂正常者的0.664倍(95%CI:0.596~0.738);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0.228(95%CI:-0.289~-0.167)、-0.500(95%CI:-0.626~-0.374)、1.721(95%CI:1.244~2.381),超重/肥胖与血脂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