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多发于高龄人群、起病不易察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疾病。其发病机制有多重学说。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二价铁离子增多,发生芬顿反应,抗氧化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和有毒脂质过氧化物堆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过程中主要涉及铁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其中铁代谢失衡引起的铁死亡与AD关系密切。我们将对铁代谢引发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对AD特征性病理进程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为一种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由凋亡引起的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等.目前,有关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大量的人群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和体内外实验表明,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不仅对AD的治疗有效,更重要的是能预防AD发病及推迟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继而出现持续性智力衰退、失语、判断能力丧失及运动障碍等,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最显著的神经病理组织学特征是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研究显示AD的发病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突变、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载脂蛋白(Apo)E4等有关,但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氧化应激损伤在AD的发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金属铁在其中起核心作用.本文就AD时脑组织铁代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症(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以及脑卒中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目前A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没有被完全阐述清楚,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与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异常在AD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以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发挥的作用最为关键,其亚单位在AD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故研究NMDA受体介导的突触可塑性损伤机制对阐明AD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占痴呆患者的50%~6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AD发病机制有很多假说,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最近许多学者发现Aβ相关乙醇脱氢酶(Aβ binding alcohol dehydrogenase,ABAD)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BAD性质、在体内的功能及在AD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 受铁、活性氧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调控, 在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是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肝脏疾病, 其患病率逐年上升, 病因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多样。本文基于先前的研究, 概述了铁死亡的特征、过程、功能和机制, 讨论了铁死亡与ALD之间的相关性。这将有助于深入探究铁死亡在ALD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为发现新型ALD生物标志物和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的"有害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以智力缓慢性、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 ,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 (NFT)、区域性神经细胞死亡是 AD的主要病理特征。AD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AD的发病过程相当复杂 ,目前尚不能用单一的因素来解释 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D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引起的 ,即 A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的多种代谢紊乱的异质性发病过程。研究发现 ,不同的致病因素在导致 AD的发生上有一条普遍的致病途径 ,即不同的 AD致病因素会导致…  相似文献   

8.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其在形态和调控机制上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等细胞死亡形式显著不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介导的铁自噬能调节铁死亡。最新研究表明,铁死亡和铁自噬在多种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系统性回顾铁死亡和铁自噬的概念、生化特点以及在CVD发病机制中的具体病理分子机制,旨在通过明确铁死亡和铁自噬在CV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CV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铁代谢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生理活动,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人们对铁代谢、铁死亡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作用了解局限。在患有PCOS的患者中发现铁超载现象, 且铁代谢也对PCOS患者的激素、代谢、生殖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铁死亡亦可造成PCOS患者代谢紊乱。目前, PCOS的发病机制不明, 通过对铁代谢、铁死亡的了解阐明其与PCOS之间的关系, 以期探索出对PCOS的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AD组脑脊液 (CSF)中sIL 2R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血管性痴呆 (VD)组及对照组 (P <0 .0 5 ) ;(2 )AD组血清和CSF中IL 2和sIL 2R含量明显高于VD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3)AD组IL 2与sIL 2R在血清或CSF中含量均呈正相关 ,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AD组患者CSF中IL 2和sIL 2R可来源于外周免疫系统 ,还可能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合成。检测AD患者CSF中IL 2和sIL 2R水平可反映AD的病理改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的疾病,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的障碍及记忆功能的损伤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Tau蛋白假说、胆碱能假说和炎症假说等,但是目前AD发病率高且预后不佳,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物治疗也有待进一步去探究和完善.本文从AD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来论述,通过总结相关资料,寻求对AD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多种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5 7例患者分为AD组和VaD组进行血清和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检测。对照组2 8例均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结果 (1)AD组CSF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P <0 .0 1) ;(2 )AD组和VaD组CSF中IL- 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AD组血清中IL -1β水平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3)AD组和VaD组血清和CSF中IL 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 5 ,P <0 .0 1) ;(4)AD组患者CSF中的TNF -α、IL -1β及IL -8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 =0 .0 6 ,P <0 .0 5 ) ;(5 )血清或CSF中的TNF- α、IL- 1β及IL -8检测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及认知功能下降,并逐渐丧失自理能力[1]。随着全球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预计2050年AD全球患病人数将达到1亿人。AD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中沉积、神经元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神经元缺失等[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NA代谢水平改变是A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非编码RNA在AD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有望成为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炎症免疫反应在A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Ghrelin被广泛研究,成为炎症反应及其控制手段的热门研究,该文就与AD炎症反应发病机制相关的Ghrelin、Toll样受体和炎症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和认知损害为特点的进行性发展神经退行性疾病,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1〕。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DHA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中重要的成员。脑组织中DHA可以改善脑的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D,本文对DHA对AD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1 AD AD起病隐袭,发病后10~20年因并发症而死亡~〔2〕。AD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形成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疾病,年发病率为每100万人中5~10人[1,2],未经治疗的AD患者,发病初24h内每小时死亡约1%,半数以上一周内死亡,70%二周内死亡,90%一年内死亡,可见该病为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重症之一。AD的确切病因不明,多见于40岁以上具有高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80%。目前,关于AD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且除了可以暂时缓解症状的药物外,尚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可以减缓或阻止AD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了解AD病理生理背后的分子机制,可以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新的途径。目前,普遍认为,AD的病理学特征是胞外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AD)是临床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快、表现复杂多样、病程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虽然目前A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发现,微小RNA(miRNA)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等相关研究发现,AD患者组织与正常主动脉组织的一些miRNA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表达,这显然有助于AD的诊断。诸多研究表明miRNA在AD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诊断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miRNA在AD的差异性表达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等.通常认为SP和NFT是AD的病理学标志,其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在对AD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有决定性的作用[1].随着对AD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的因素与AD发病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痴呆患者的危险因子载脂蛋白E 4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ε4的相互关系,为AD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可能的外周生物学指标.方法我们收集了107例AD患者、68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7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DC).均取外周血抗凝,酚、氯仿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AD患者中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VD及NDC组(P<0.01),而VD患者ε4等位基因频率与ND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D患者中,ε4纯合子基因型者的发病年龄较ε4杂合子基因型者明显年轻、ε4杂合子基因型携带者的发病年龄较非ε4基因携带者明显年轻(P值均<0.05),而VD患者的发病年龄与是否携带ε4等位基因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还发现3例携有ApoEε4/4基因型的家族性痴呆患者.结论ApoEε4与AD密切相关,是AD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