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近期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3±0.50)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6.6%.假体松动影像学表现:髋臼磨损程度轻28例,中度磨损2例.双极假体活动度良好26例.28例无明显髋部行走痛,无明显人工关节松动及下沉等,均对疗效满意,2例患者出现髋部轻微疼痛及跛行.[结论]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短期内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9)
目的:比较改良髋关节置换术(张力带重建股骨粗隆股骨距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应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9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改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失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各具优势,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各项临床资料,按自愿入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FNA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治疗,记录两组出血量、输血量、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血红蛋白、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平均下床负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均已下降,研究组降幅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14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出血量与输血量多,但术后疼痛轻,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骨水泥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EvansⅡ型11例,Ⅲ型39例,Ⅳ型7例.所有患者均有骨质疏松,多数伴有内科疾病.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3-24个月),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余49例Harris评分,优39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4%.随访期间X线检查,无假体松动、下沉等病例.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置换组35例与内固定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与并发症等。结果置换组治疗优良率、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IF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TH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治疗高龄IFF患者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髋7例,半髋69例),分析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时间及康复训练远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6~48个月,平均27.4个月的随访,1例在术后22个月死亡,1例术后26个月死亡.其余X线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无假体松动及骨折不愈合,Harris评分91.8分,优良率为93.6%.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早、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4):300-302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髓内钉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每组23例,髓内钉组患者采用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髓内钉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髓内钉组(P<0.01)。术后1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1.29±4.75和72.44±4.18,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5.65%(22/23)和73.91%(17/23),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4%(3/23)和17.39%(4/23),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性均良好,但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髋部畸形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5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部畸形率、内科并发症发生率、内置物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有其各自优势,需要对患者实际病情全面分析后才能决定所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治疗的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PFNA组,将采用HA治疗的患者设为HA组,每组各44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少于HA组,下床时间、负重时间均长于H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83、14.844、13.089、18.993、30.150,均P<0.05);而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8,P>0.05);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HA、PFNA内固定术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方式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康医学》2017,(23)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术式将13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87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5%)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良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发病率明显增加,早期手术治疗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它不仅可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近年来,在国内外相继报道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我院自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应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经随访取得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3岁,左侧6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摔伤8例,车祸2例。病例均为新鲜骨折。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型股骨长柄半髋关节置换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5月—2021年3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6),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生物型股骨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相关指标、Harris评分、VAS评分。结果 研究组IL-10、IL-6、TNF-α水平为(37.53±3.11)、(42.82±5.43)、(40.43±3.38)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44.66±4.33)、(51.82±6.22)、(48.17±4.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1、7.393、9.951,P<0.001);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17.47±2.88)周、(56.28±4.27)d、(17.36±2.42)d、(213.28±23.72)mL、(80.37±4.33)min低于对照组(21.54±2.96)周、(68.73±5.12)d、(21.93±2.53)d、(357... 相似文献
16.
17.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比较及相关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我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其中1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2例接受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内固定组的卧床并发症明显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提示相对于内固定组,人工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该方法在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前提下,具有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骨科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各47例,统计分析两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NRS评分低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Harris评分、MBI评分、QOL-BREF评分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62%(44/47)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内固定术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康医学》2019,(24)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Harris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