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椎管成形术、椎板减压融合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方法 :16例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 ,15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加后外侧融合术 ,14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功能改善率 :椎管成形术为 85 .7% ,减压融合术为 84.8% ,固定融合术为 86.2 % ,各组疗效无显著差别 (P >0 .0 5 )。术后 4年功能改善率 :椎管成形术为 84.9% ,减压融合术为 75 .6% ,固定融合术为 84.6% ,减压融合术疗效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椎管成形术治疗稳定性腰椎滑脱 ,术后近中期疗效与影像学评估满意。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 ,腰椎假关节发生率较高和术后中期疗效明显下降。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 ,术后中期疗效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 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的特点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23例。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6个月,平均13个月。按JOA疗效评分标准和SUK等植骨融合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19例,良3例,差1例。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椎管狭窄是值得推荐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手术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退行性侧凸畸形等疾病,其效果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减压融合。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直接减压融合的代表术式,效果确切,但手术可引起后方稳定结构、肌肉神经损伤,引起人们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79例采取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加压融合术治疗,根据融合术式分为两组,即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和cage融合组(B组)。结果79例得到1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JOA评分和VA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加压融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cage应用与否与手术疗效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S1 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随访3~5年.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本组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X线复查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90%,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更合理的方法。方法 对12例Ⅱ-Ⅲ度腰椎滑脱患者行SF复位、椎管减压、TFC椎间融合。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滑脱椎体复位率98%,无内固定松动及矫正丢失,椎间融合良好。结论 SF复位、椎管减压、TFC椎间融合是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以来,3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通过随机选择,分为两个手术治疗组。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其中16例施行单纯椎板减压术,优良率仅43.7%;16例施行开窗减压+后外侧融合术,优良率达93.8%。我们认为,开窗减压+后外侧融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腰椎稳定性好,硬膜及神经根不易发生疤痕粘连。因此,术后在稳定腰椎、缓解腰腿痛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的椎板减压术(P<0.001)。  相似文献   

11.
腰椎融合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退变性椎体滑脱、脊柱侧凸、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和内固定器器械发展,腰椎融合术有了很多方法.开放手术有椎体间融合,包括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脊柱后外侧融合术(posteriorlateral fusion,PLF);微创方法有应用内窥镜、特殊显露器械或经皮入路完成腰椎前、后路融合固定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腰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Cage椎间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Cage椎间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1例和19例。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滑脱复位情况。结果 随访时两组患者腰骶部疼痛改善率分别为80%和84.2%,间歇性跛行改善率分别为88.46%和85.7%。I度滑脱完全复位分别为26例和14例,Ⅱ度滑脱完全复位分别为3例和2例,总复位率分别为93.5%和84.2%。所有病例椎间高度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Cage位置良好,无脱出,未见下沉。椎弓根内固定器无脱出、弯曲和断裂。结论 椎间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都能达到满意复位,可以充分减压,重建脊柱生理序列和稳定性,在复位率、症状改善率、手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下腰椎不稳定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腰椎不稳定的内固定治疗沈根标,阮狄克,罗卓荆,崔海相腰椎因退变、骨质增生引起的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以及由于陈旧骨折所致的继发性椎管狭窄,在椎管探查减压手术之后常带来腰椎不稳定。单纯的融合术不能获得立即稳定,且在没有长期外固定情况下易招致融合失败。近...  相似文献   

14.
保留棘突的H型植骨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后入路植骨融合术的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应用保留棘突和部分椎弓的椎板开窗减压,加H型棘突间及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结果临床症均状缓解,植骨情况经X线检查,证实融合效果佳,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方法:本组87例,其中39例对单侧肢体放射痛的Ⅱ度以内滑脱位患侧推扳切除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术。21例Ⅱ度以内脱位后路环形减压内固定加棘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术。27例不同程度的滑脱行后路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结果:随访8~48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4.6%、90.5%、100%。结论:术前常规动态摄片,如存在动态滑移,术中应纠正滑脱平面客观存在的可逆性滑移,使滑脱获得可能的复位,在此基础上融合。如合并椎管狭窄,最主要的应彻底减压、固定和融合,滑脱复位并非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9~36个月,平均26个月。40例症状完全消失,25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7例Ⅱ度滑脱14例完全复位。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等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固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正腰椎退变性疾病包括腰椎不稳、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传统椎管减压融合术可能带来腰椎活动度缺失、生物力学特征改变、邻近节段退变(ASD)不同程度加速等不良后果~([1])。因此,非融合术式应运而生。棘突间撑开系统作为非融合系统之一,在棘突间提供持久的撑开力,可限制腰椎后伸活动、增加椎间高度、减轻椎间盘后部压力、减少黄韧带皱褶、扩大神经根管空间,通过替代应用于责任节  相似文献   

19.
吕辉照  陈阳  赵枫  曹杰  陈超 《颈腰痛杂志》2012,33(4):249-252
目的 比较分析经后路单、双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03-2008-02我院对100例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9例失去随访.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和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7例,为单Cage组;B组44例,为双Cag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Kirkaldy-Willis综合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Kirkaldy-Willis综合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单枚或者双枚Cage腰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相同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20.
RF-Ⅱ型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2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RF-Ⅱ型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恢复腰椎的生理曲度及增加脊柱稳定性的效果. 方法采用RF-Ⅱ型系统对24例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行滑椎固定、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 结果按照术后症状、功能改善综合评价标准,本组优14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椎体复位率100%,无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及矫正丢失,椎体间融合良好. 结论 RF-Ⅱ型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