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是引起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的常见神经眼科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具有复发率高、预后差的特点。控制急性炎性反应、预防复发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的两个主要目标。随着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不断出现针对病变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的治疗现状和治疗前景综述如下。(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539-543)  相似文献   

2.
陈雪莲  邹文军 《眼科学报》2022,(10):821-826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以视神经、脊髓和大脑受累为主要特征,该疾病易复发且致盲、致残率高,严重威胁人类视力和健康。目前NMOSD病因尚不明确,现有治疗方案也无法彻底治愈NMOSD,而动物模型是探索其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特点的重要工具。NMOSD动物模型主要建立在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 4 immunoglobulin G,AQP4-IgG)致病基础上,主要包括破坏或绕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被动转移AQP4-Ig G或AQP4特异性T细胞等,目前还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完整模拟人类NMOSD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因此在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相关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冲击(IVMP)治疗对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NMO-ON)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眼科门诊确诊为复发性NMO-ON的35例(48只眼)发病患者。所有患者AQP4抗体检测均为阳性, 具有急性视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既往有视神经炎发病史且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均给予500 mg/d或1 000 mg/d, 共3~5 d的IVMP治疗, 糖皮质激素序贯减量。治疗后1~2周视力较治疗前提高4行及以上为显效;提高2~3行为有效;变化在1行内或无变化或下降为无效。分析复发次数、治疗前视力、年龄以及糖皮质激素冲击剂量对复发性NMO-ON疗效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U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男性2例, 女性33例;发病年龄15~73岁, 中位数36岁。在复发的48只眼中, 治疗显效41.7%(20/48), 有效20.8%(10/48), 无效37.5%(18/48)。复发1次的患...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可能在NMOSD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 NMOSDs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目与正常健康人存在差异, 发生改变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诱导T细胞分化以及影响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分泌途径触发NMOSDs发生。总结分析NMOSDs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可能的潜在机制, 有助于为将来防治NMOSDs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总结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眼科联合门诊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5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比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IgG阳性和AQP4-IgG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异同点。结果 75例患者中,男12例、女63例,男女比例接近为15,发病年龄7~77岁,病程1个月~30 a,发病次数1~20次,16例(21.3%)患者起病前有明显诱因,其余59例(78.7%)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首次发病症状视神经炎发病28例(37.3%),脊髓炎发病18例(24.0%),视神经和脊髓同时受累19例(25.3%),颅内发病10例(13.3%),有19例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5例(60.0%)患者检测了视神经脊髓炎特异性抗体(AQP4-IgG),其中31例(68.9%)患者呈现AQP4-IgG阳性表现,13例(28.9%)患者呈现AQP4-IgG阴性表现,尚有1例(2.2%)患者呈现...  相似文献   

6.
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睡眠期间反复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过浅, 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中断, 是睡眠呼吸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几十年来, 随着肥胖和老龄人口的增加, 睡眠呼吸障碍的流行有上升的趋势并日益受到关注。睡眠呼吸暂停导致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的环境中, 不仅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甚至出现威胁视力的情况。讨论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发病机制, 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青光眼、视神经疾病、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眼前节疾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现有文献, 介绍了其关联性。在临床工作中, 重视早期筛查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有助于避免相关眼部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在超高分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UHR-OCT)中视网膜神经纤维和轴突损伤、视网膜厚度的亚临床变化,以更好地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该疾病。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利用UHR-OCT分析21 例NMOSD患者和20 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9 个区域视网膜结构厚度,并根据NMOSD患者是否伴有视神经炎又分为非视神经炎(NO-ON)组(13 眼)和视神经炎(ON)组(13 眼)。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ON组在总厚度上较健康对照组、NO-ON组薄,除中央区外,其余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NO-ON组视网膜总厚度较健康对照组视网膜薄,主要在鼻侧内环(P=0.011)、颞侧内环(P=0.003)以及上侧外环(P=0.019)、下侧外环(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N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L+IPL)厚度在各象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薄(P < 0.001),NO-ON组的RNFL厚度较健康对照组鼻侧内环(P=0.049)和颞侧(P < 0.001)薄。NO-ON组的GCL+IPL较健康对照组上侧外环(P < 0.001)和下侧外环(P=0.002)薄。ON组内核层厚度较对照组上侧内环(P=0.001)、下侧内环(P=0.003)、颞侧外环(P=0.043)厚,而NO-ON组较对照组在上侧外环(P=0.015)、下侧外环(P=0.012)薄。NO-ON组的Henle纤维层+外核层厚度较对照组比较在上侧内环(P=0.009)、上侧外环(P=0.018)、下侧内环(P=0.001)、下侧外环(P=0.001)有下降,O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NMOSD患者不同层次的视网膜结构存在改变,在视神经未受累眼视网膜RNFL和GCIPL存在厚度下降,提示NMOSD患者未受累眼存在潜在的视网膜神经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8.
逆行跨突触变性视神经病变(TRDON)是指外侧膝状体及其后视觉通路受损引起突触前神经元(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和(或)凋亡。目前发现, TRDON病理基础是继发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P型β细胞的凋亡, 导致出现与原发病引起的视野缺损相一致的视束萎缩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薄变以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降低等表现, 其中神经节细胞层薄变被认为是其特征性表现。目前国内对TRDON的认识及相关研究较少, 临床医师可以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进行观察, 关注患者发生上述结构改变的特征和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部位, 监测病变的活动和进展, 并将其作为药物干预的时间截点和开发新治疗方法的药物靶点, 为患者恢复部分视功能, 减轻残疾程度带来获益。  相似文献   

9.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可分层获取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 评估视盘和黄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血管形态及血流灌注情况, 为视神经疾病的描述和量化、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和评价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近年来, OCTA在神经眼科的疾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CTA可辅助诊断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特发性颅内高压所致的视盘水肿等疾病, 并在一定程度评估患眼视功能。OCTA对视盘及黄斑区的血管形态和定量分析对于各种病因所致视盘肿胀和不同类型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能具有鉴别价值, 并有利于进一步探讨视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本文综述了OCTA在视神经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及局限性。目前, OCTA在神经眼科中尚未进入有意义的临床应用阶段, 但今后会有更多有意义的研究和发现, OCTA在神经眼科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10.
黄斑区是形成空间视力和色觉的关键解剖结构, 黄斑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非人灵长类动物(NHP)是唯一拥有类似人类黄斑结构的哺乳动物, 因此在研究黄斑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 多种方法包括自发性、基因编辑、药物诱导、光诱导及机械性损伤等, 可用于筛选和构建NHP模型, 用于研究眼皮肤白化病、全色盲、视网膜色素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及一些罕见的眼部综合征。在构建NHP模型时, 应充分考虑其他动物模型, 以实现模型之间的互补研究。此外, 应充分发挥NHP的资源优势, 创建具有可控遗传背景的灵长类品系, 有助于早日实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NMOSD-ON)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双向队列研究。2015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眼科病区检查确诊的AQP4抗体阳性NMOSD-ON患者10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4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 将患眼分为低视力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BCVA≥1.0]、非低视力组(logMAR BCVA<1.0), 分别为66、37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及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03例中, 女性96例(93.2%, 96/103);单眼94例(91.3%, 94/103)。首次发病48例(46.6%, 48/103)。发病时伴眼痛或眼眶痛85例(82.5%, 85/103);视盘水肿21例(20.4%, 21/103)。血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51例(49.5%, 51/103)。行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101例, 视路未见明显异常信号5例(5.0...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鞘脑膜瘤(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 ONSM)是一种罕见且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起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 较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CT/MRI的典型表现为视神经呈管状或梭形增粗, 增强扫描后呈"双轨征", 可伴有钙化。治疗包括观察、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其中放疗是首选方式。目前ONSM的放疗方式有很多, 包括空间分割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束治疗、三维适形放疗等。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丧失, 通常不予采用, 但新的手术入路, 可以防止肿瘤延伸至对侧。药物治疗在一些病例中取得良好的视力改善结果, 有望成为治疗ONSM的潜在方法。ONSM死亡率几乎为零, 但视力预后通常较差。(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378-383)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渗漏是一个常见的病理现象, 是许多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 其机制非常复杂。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是观察和评价视网膜渗漏的主要手段之一。渗漏指数是评估视网膜渗漏的一种新指标, 已有研究探索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在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中的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数量较少, 且结论不一致。未来仍还需进一步推进关于渗漏的定量分析、渗漏在更多疾病中的应用及关于渗漏速率的临床试验, 探索其在视网膜疾病预测与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合并血清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或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的脱髓鞘性视神经炎(DON)在免疫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反应均有别于典型视神经炎。鉴于高复发率及潜在致盲风险, 往往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本文将就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主的B淋巴细胞耗竭疗法在两种不同抗体类型DON中治疗现状、研究进展及潜在争议进行汇总与分析, 以便优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阳性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抗GFAP抗体阳性患者4例纳入研究, 包括视神经炎(ON)3例, 脊髓/脑病变1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5岁。3例ON患者接受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视觉诱发电位、头颅和眼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1例脊髓/脑病变患者行头颅、颈椎、胸椎MRI检查。所有患者接受血清脱髓鞘抗体检测, 脊髓/脑病变者同时接受脑脊液脱髓鞘抗体检测。ON患者急性期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脊髓/脑病变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 ON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右眼突发性视物模糊伴眼球转动痛;BCVA分别为手动/眼前、0.2和0.12;血清抗GFAP抗体均为阳性;MRI检查, 1例视神经毛糙、增粗。BCVA手动/眼前者, 出院时BCVA提高至数指/30 cm;2例BCVA无变化。出院2~3年后电话随访BCVA均提高至0.6以上。脊髓/脑病变患者无视神经受累, 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无力及抽搐;血清抗GFAP抗体阴性, 脑脊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预防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临床确诊为NMOSD的38例患者进行研究,给予小剂量RTX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史采集、眼科检查和血清学指标检测,记录NMOSD年复发率(ARR)、最佳矫正视力(BCVA)、合并自身抗体情况和追加治疗的情况。视力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 MAR)视力记录。随访至少12个月(17.29±2.2)个月,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比较治疗前后ARR、BCVA;分析复发与发病年龄、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和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追加治疗的时间。结果:共38例患者61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女性34例。发病年龄12~60岁,中位发病年龄23 (18~29.3)岁。病程10.0~265个月,中位病程65 (48.3~101.0)个月。治疗前log MAR矫正视力(1.15...  相似文献   

17.
视盘旁高反射卵圆样团块状结构(PHOM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视盘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征象, 可见于多种视神经疾病。目前, 对于PHOMS的OCT结构特点、病理表现已有初步认识, 本文总结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 重点关注PHOMS与各种视神经病变的关系及最新进展, 期望加深认识, 有助于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血清抗视网膜抗体(ARA)是一组血清中可与视网膜自身抗原结合的抗体谱, 在视网膜退行性改变、炎症微环境的形成、组织破坏等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 AR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中表达升高, 且表达程度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然而目前对ARA的研究尚不完善, 缺乏动物实验以及大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导致ARA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尽管多项研究已经证明, 血清ARA在遗传性、自身免疫性、退行性视网膜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但目前缺乏公认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实验室指标, 仍需结合临床体征才能对疾病进行确诊,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确ARA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能够为探索多种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从而更好地保护视网膜细胞, 对维持视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 4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个月伴眼眶疼痛且加重2周, 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为1.0, 左眼为20 cm手动;眼压右眼为10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为12 mmHg;双眼角膜透明, 未见角膜后沉着物, 前房中深, 未见前房闪光, 虹膜纹理清, 瞳孔圆, 右眼瞳孔直径为3 mm, 对光反应灵敏, 左眼瞳孔直径为4 mm, 表现为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功能障碍, 晶状体透明;右眼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 左眼视盘鼻上方水肿合并颞下方萎缩, 视盘表面可见视神经睫状分流血管, 视盘颞上方可见线状出血, 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1。增强眼眶MRI检查:左眼视神经呈"双轨"征(精粹图片2), 视神经鞘和前床突可见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左眼视神经鞘脑膜瘤。  相似文献   

20.
与经典的常染色体隐性Wolfram综合征不同, Wolfram-like综合征是一种由WFS1基因单个杂合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本例7岁男性儿童因体检时发现视力无法矫正来眼科就诊。患儿自幼听力差, 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视神经萎缩, 其中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可见WFS1基因单一变异所特有的双眼外网状层增厚且结构异常分层。进一步行基因检测, 患者WFS1基因单个杂合错义变异c.2051C>T(p.A684V), 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 最终诊断为Wolfram-like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