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引发尼加拉瀑布样T波改变心电图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女性,6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h入院。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min,房性早搏,QT间期0.40s,部分T波改变。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胸痛、胸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即刻心电图(图1B)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min,R波振幅较前减低,肢体导联、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无胸闷憋气,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胸痛。行Holter检查示:平均心率122次/分,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及4:1传导。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查体示血压(BP)110/70 mmHg (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及湿罗音,心率116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图1),超声心动示双房增大,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强心及利尿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3.
室内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掩盖心肌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1岁。入院诊断:①高血压3期(极高危);②冠心病;③心房颤动(Af)。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示Af,从间歇性室内传导阻滞转变为完全性室内传导阻滞,经抗凝、降压、营养心肌等治疗同时服用胺碘酮转复心律,心电图示Af→心房扑动(AF)→阵发性房速呈2:1~3:1下传→窦性心律。(图1A)阵发性房速2:1~3:1下传,肢导联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胸导联主波向下,QRS时限0.16s,Lv1.倒置,  相似文献   

4.
患者杨某某,女,46岁.因"咳嗽、咳痰2月."入院.既往健康,无吸烟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上呼吸音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CT示右肺上叶不张表现(图1-2).入院诊断:右上肺不张原因待查右肺肿瘤.入院第3天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上叶支气管开口被息肉样状肿物完全堵塞,表面欠光滑(图3).活检病理示腺上皮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伴炎细胞浸润.后转到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给予右肺上叶袖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上叶开口处,约2×2×3 cm大小,术后病理结果示软骨瘤型错构瘤(图4).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随访半年病人无不适,复查胸部CT未见局部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38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一月余伴右下肢水肿一周,加重2天”,以“脑梗塞、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于2007年3月31日入院。入院时查头颅CT示:右侧大面积脑梗塞。查颈动脉及髂静脉彩超示:①右颈内动脉闭塞;②右髂静脉及下肢深浅静脉血栓形成。入院时查心电图(图略)示:心率62次/分,电轴+83°。心电图诊断: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2岁。工作时突然昏倒,呼吸困难、口吐白沫30min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入院体检:血压测不到,急性痛苦病容,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头面、口唇紫绀。对光反射迟钝,双瞳孔等圆等大西2.5mm,呼吸不规则、呈点头呼吸。入院即查心电图(图1)示:11:59心房颤动,心室率约132次/分,QT间期0.32s,QTc间期0.47s,QRS在V1、V2呈qs型,ST段在V1、2导联呈墓碑型抬高,在V3导联呈巨R型抬高,Ⅰ、aVL(图略)、V4~6导联ST段呈上斜型明显压低。12:01心房颤动,心室率约78次/分,QT间期0.34s,QTc间期0.42s,V1,2及V3导联仍呈墓碑型和巨R型抬高。12:0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以主诉运动中意识丧失3次来诊。患者首次晕厥发生于20年前运动过程中,伴摔倒;4年前运动5分钟后自觉心悸,伴晕厥前兆,未处理;20天前运动过程中再发晕厥,伴小便失禁,救护车入院,血压、血糖未见异常,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至542 ms,心率48次/分,考虑晕厥为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所致。入我院心电图示QTc 472 ms,动态心电图未捕捉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心脏超声和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未见异常,无家族史,未服用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PTSMA)对心电图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4±11.2)岁]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HOCM,在我院行PTSMA,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3年分别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PR间期、传导阻滞情况、QRS时限、QT、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JT间期、JT离散度(JTd)、校正JT离散度(JTcd)及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比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SMA,1例患者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植入永久起搏器,PR间期术后3天显著延长,术后3年恢复正常;术后3天所有患者均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年仍有24例患者为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QT间期术后3天、3年均明显延长;QTd、QTcd术后3天明显延长,术后3年恢复至术前水平;JT、JTd、JTcd术后3天、3年均无明显变化;LF、HF、rMSSD、PNN50术后3天、术后3年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而LF/HF比值、SDNN、SDANN术后3天、术后3年无明显变化。结论PTSMA治疗HOC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心电图主要改变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短期QTd、QTcd明显延长,对中远期的心电学参数无明显影响,其可能通过增高迷走神经张力而改善HO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杨柳  王慧超  李田华 《心脏杂志》2022,34(4):496-498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10月30天,双胞胎弟弟。因“间断发热8天”于2020年3月15日以“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收入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查体: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痰鸣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入院前胸部正位片示:双肺纹理粗乱、模糊,右位心,内脏反转(见图1)。入院后行心脏彩超检查示:1.卵圆孔未闭:房间隔卵圆窝处可见回声分离2.4 cm;2.右位心;余心内结构未见异常(见图2)。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出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8岁,因“4h内突发晕厥3次”于2007年9月2日急诊入院。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前额有5×2cm:皮肤擦伤,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初步分析入院时心电图(图1A):窦性心律,74bpm,QT/QTe700/752ms,V3-V6导联T波基底增宽,顶部变尖(似LQT1的T波改变),室性早搏。随后,患者情绪激动时,再次发作尖端扭转型室速(Tap),Tdp终止后,描记心电图(图1B):窦性心律,103bpm,QT/QTc470/625ms,II、aVF、V2-V4导联可见明显双峰T波(箭头指示),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1.
患者48岁女性,因发热1天入院.10月前行胃癌切除术,术后予奥沙利铂+CF方案化疗4个周期.入院前一天因"吻合口炎,胃癌术后"从我院消化内科出院.本次入院查体:T:40.2℃,P 102次/min,RR 22次/min,BP 105/70 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啰音.查血常规示三系减少(其中血小板47 G/L),凝血功能异常(PT延长16秒,APTT延长22秒,D-二聚体阳性,达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胸片示:左下肺炎,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2、胃癌术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8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7年,加重2天”入院。7年前因劳累性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示:双支病变:左前降支和右冠(LAD+RCA),未干预,仅药物治疗,2天前(2008-08—14)突发左背部压榨性疼痛,急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医院心内科,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mv,心肌酶示:肌钙蛋白-I(CTNI):0.08ng/ml,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8岁,因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LCSD)后7年,再发晕厥1 d,于2012年5月14日入院。患者2005年因突发晕厥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行胸腔镜下左心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术后服用普萘洛尔治疗(20 mg,2次/d),1年后自行停药,7年来无不适。入院前1天因情绪激动后突发晕厥,伴尿失禁,数分钟后自行苏醒,醒后感乏力,伴头晕、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急查电解质:血钾3.3 mmol/l,心电图示:QTc 0.58 s,室性早搏(室早)二联律。给予静脉补钾,仍反复晕厥发作,心电监护提示:尖端扭转型室速,数秒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图1A),加用利多卡因及硫酸镁后,疗效欠佳,先后紧急予以非同步电复律4次,恢复窦性心律后予以地西泮镇静,继续补钾补镁,并转入监护室。患者父母健在,家族人群中无类似晕厥史。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58例(溶栓组30例,其中发病6小时内溶栓16例,6-24小时溶栓14例;对照组28例)入院时入入院后24小时心电图的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溶栓组QTcd较溶栓前显缩短,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但发病6小时内、6-24小时溶栓的QTcd无明显差别。结论:AMI后24小时内溶栓可以缩短QTcd。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8岁。因胸闷1年加重伴气急2天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P-R间期0.15s,QRS0.08s,QT间期0.40s。各导联均可见P’波,频率44次/分。P’规律出现其后无相关QRS-T波。常规ECG后3小时即作动态ECG,次日动态ECG显示:窦性心律,心率快慢时均存在P’波,且规律出现频率44次/分,其后无相关QRS-T波。动态ECG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心房分离伴孤立性缓慢性房性自主心律(图1)。  相似文献   

16.
心脏介入术后急性肺栓塞抢救成功两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1: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年,加重3个月,以"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入院。查体:BP150/90mm Hg(1mm Hg=0.133kPa),呼吸18次/min,双肺检查(-);心界大,心率72次/min,余未见异常。入院心电图(ECG)示:  相似文献   

17.
休克低温致心电图巨大J波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9岁。因精神分裂症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图1A)。入院后给予奋乃静治疗3个月。症状稳定。于2005年10月23日22:40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呼吸浅慢。查体:体温35℃。心率58bpm,呼吸12次/min。血压80/50mmHg,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窦性P波,心率58bpm。各导联均可见小J波。Ⅰ、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QT间期0.44s(图略)。临床诊断休克,给予抗休克治疗,患者情况一度好转,次日9:00时。出现窦性动过缓(心率42bpm)。PR间期0.24s。各导联均可见巨大J波;除aVR、aVL、V1、V2导联外,T波均倒置。ST段下移,QT间期0.72s(图1B),查体:患者全身皮肤低温,测体温仍35℃,呼吸18次/min,血压80/50mmHg。继续给予抗休克治疗,此间多次测量体温不升。下午15:30。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直线,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8岁。第2次孕双胞胎,剖宫产后20天,以突然胸闷、心慌、不能平卧3天人院。有妊高症病史。测血压150/110mmHg,血电解质:血钾2.77mmol/L,血常规:白细胞中性11.1&;#215;10^9/L,心脏三位片,心脏向左右两侧增大,左侧胸腔积液。彩色心脏B超:左室射血分数(EF值)38%,围产期心肌病。人院第2天心电图示:长QT间期,最长达0.78s,短者达0.62s(V2~v4导联),T波U波融合,伴同时出现宽大提前的室性期前收缩(PVS)。人院第3天(图1)胸导(V3、V6)Q-T间期长达0.80s,T波巨大,振幅交替,仍有频发PVS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疑尖端扭转型室速)。10min后突然出现晕厥、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和短暂意识丧失,经积极救治,脱离危险。次日复查心电图示:T波倒置,巨大T波和电交替现象消失。经过补钾,纠正心衰,控制血压,改善营养心肌等措施后逐渐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出现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7岁,因“胸憋、气短、腹胀、纳差、尿少10天”入院。入院A体示:心率88次/分,呼吸20次/分,m斥95/50mmHg(1mmHg=O.133kh)。、F卧位,口唇紫绀,四肢修长.蜘蛛指(图1);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2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主因“间断呃逆10余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0余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间断发作,呕吐黏液后缓解,入院前2个月呃逆加重,伴反酸、胸闷。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时呃逆、反酸、乏力、口干,无腹痛、腹胀,饮食尚可,夜寐尚安,大便1次/d,尿频。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100 mmHg。神志清楚,自动体位,营养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前可见条索状瘢痕,咽部正常,双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腹部平坦,柔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未见胃肠型,振水音(-),移动性浊音(-),麦氏点(-),墨菲征(-)。既往颈部淋巴结核5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药物过敏史、进食异物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检查,胃镜检查示食管约30 cm处有一圆形孔道,形态规则。胃镜诊断:(1)食管窦道;(2)慢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胸部正位片示两上肺陈旧性结核,纵膈内及左侧颈根部淋巴结钙化。立位腹平片未见异常。胸部CT回报:两肺局灶性炎症并两肺间质性改变,纵膈淋巴结钙化。两肺上叶陈旧结核钙化、条索影。碘海醇食道造影示食道右前壁刺样突起,未见瘘管(图1)。肿瘤检查全项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诊断:(1)食管窦道;(2)慢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炎;(4)陈旧性淋巴结核;(5)高血压Ⅰ级。入院后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电解质等对症治疗,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奥美拉唑粉针剂40 mg静脉点滴,1次/d,膜固思达0.1 g,口服,3次/d,入院第4天给予乐加500 ml,静脉点滴以及中药汤剂治疗,患者入院第13天呃逆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消化门诊进一步治疗,随访至投稿之日呃逆症状未见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