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冷圈套切除术是近年来临床上开展的一种用于切除结肠小息肉的新技术,主要应用于直径≤10 mm的结肠息肉,其不需要黏膜下注射和电凝,对黏膜下层血管的损伤较小,有效性和安全性不逊于传统的热圈套切除术,还具有缩短结肠镜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等优点。由于冷圈套切除术的迟发性出血率较低,故特别适用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未来冷圈套切除术的适应证有望扩大到10 mm的无蒂息肉。该文就冷圈套切除术在结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改良内镜黏膜切除术(M-EMR)治疗结肠扁平息肉疗效。方法 将276例297枚结肠扁平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EMR组136例共152枚息肉,M-EMR组140例共145枚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EMR组一次性切除病灶,M-EMR组在病灶周边用圈套器头端切开周边黏膜后一次性切除病灶,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比较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复发率。结果 全部息肉一次性切除。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穿孔,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2.0%(3/152);M-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1.4%(2/145)。EMR组息肉切除时间平均(5.6±2.0)min;M-EMR组息肉切除时间平均(5.7±2.1)min,2组无显著差异(p>0.05)。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92.1%(140/152),M-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100%(145/145),2组显著差异(p<0.05)。术后病理:管状腺瘤135例,绒毛状腺瘤40例,绒毛管状腺瘤57例,增生性息肉29例,炎性息肉34例。腺瘤伴高级别类瘤变8例,其中EMR组1例息肉残留,后行肠段切除,6个月后8例复查无复发。M-EMR组2例黏膜内癌,完整切除,6个月后复查无复发。EMR组12例术后残留,1例手术,11例APC处理后,1例6个月复发,复发率0.66%(1/152),M-EMR组无复发。结论 M-EMR组较EMR组治疗结肠扁平息肉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全球人类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已被证实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因此,肠息肉切除术及相关技术逐渐成为内镜医师研究及改进的焦点。目前,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常用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选择众多,各种传统的切除方法多数会使用电凝功能,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冷息肉切除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完整切除率高、伤口愈合快、迟发性出血、穿孔率低等优点,逐渐被内镜医师应用,本文对冷息肉切除术及相关研究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由于CSP未使用高频电流而是直接机械切割息肉,其术后组织学改变与常规热圈套器切除术明显不同,深入认识其组织学特点,对冷切除预后判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其近期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医师可通过微创、高效的内镜下操作,实现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其中圈套器冷切除术因操作简单、耗时短、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被推荐为1~9 mm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近年来,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迅速,笔者围绕该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径≥10 mm的扁平息肉治疗的应用及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6.
部分结直肠息肉有一定风险转变为结直肠癌,对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息肉切除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热圈套切除术、冷圈套切除术等,临床医师可根据息肉的大小、形状、生长部位及病理类型选择合适内镜切除方式进行治疗。冷圈套切除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10 mm以内的结直肠小息肉的内镜切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很多研究充分证明。近年来,冷圈套切除术及相关技术也被运用于其他类型结直肠息肉的切除。本文就冷圈套切除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内镜下息肉切除技术的不断发展, 内镜医师可通过微创、高效的内镜下操作, 实现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 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其中圈套器冷切除术因操作简单、耗时短、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被推荐为1~9 mm结直肠(微)小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近年来, 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研究进展迅速, 笔者围绕该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对长径≥10 mm的扁平息肉治疗的应用及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逐步改进的内镜切除技术在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黏膜下注射溶液可使病灶及其周围更大范围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充分分离,有助于提高病灶完整切除率,还可降低内镜切除术中出血、穿孔、透壁热损伤等并发症.本文系统总结了传统及新型的黏膜下注射溶液,并基于病变的部位、大小和特征,结合临床的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采用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 CSP)与热圈套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 HSP)治疗10~15 mm结直肠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接受结肠镜检查、发现至少1枚10~15 mm息肉、并行结肠镜下切除患者资料154例,息肉173枚,形态表现为巴黎分型Ⅰsp、Ⅰs或Ⅱ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息肉随机分成CSP组(息肉85枚)和HSP组(息肉88枚)。比较两组手术方式在息肉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切除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肠镜指征、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息肉在大小、位置、形态、组织学分类上具有可比性。CSP组在息肉完全切除率、术中出血率、术后延迟出血、穿孔等方面与HSP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CS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HSP组[(63.5±23.6)s比(184.3±62.4)s,P<0.05],使用金属夹亦明显少于HSP组[(0.8±0.5)枚比(1.4±0.7)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P与HSP在切除10~15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上有相似的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CSP手术时间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冷圈套器切除≤15 mm结直肠腺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与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EM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10 mm肠息肉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后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金属夹。方法 纳入2022年2月15日至2022年5月30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符合冷圈套器切除标准的6~10 mm息肉200例,随机分为预防性金属夹治疗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波士顿评分、进镜时间、创面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术后迟发性出血率、费用。结果 金属夹治疗组98例,切除结肠息肉122枚;观察组97例,切除息肉119枚。各组间年龄、性别、BMI、波士顿评分、进镜时间、创面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夹治疗组和观察组比较,手术时间[(171.03±90.78)s比(69.81±43.26)s,t=2.266,P=0.010]、术中出血时间[(19.98±17.37)s比(29.16±17.56)s,t=-2.875,P=0.006]、手术费用[(571.63±110.92)元比(366.32±13.20)元,t=18.10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率[0.0%(0/98)比1.0%(1/97),P=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6~10 mm肠息肉冷切除术后创面持续出血时间<60 s的患者,预防性使用金属夹虽然可减少术中出血时间,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在预防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注射黏膜切除术治疗长径<2 cm且巴黎分型0‑Ⅰ型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采用非注射黏膜切除术治疗长径<2 cm且巴黎分型0‑Ⅰ型结肠息肉患者资料,即非注射组;采集同期以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者作为对照,即EMR组。对两组的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息肉检出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采集非注射组患者373例,EMR组患者743例。非注射组和EMR组患者在性别[男性占比68.6%(256/373)比64.6%(480/743),χ2=1.796]、年龄[(56.2±11.8)岁比(57.4±11.2)岁,t=-1.984]、息肉数[(1.5±0.9)枚比(1.4±0.8)枚,t=1.776]、息肉分布[右半结肠占比48.0%(269/561)比34.6%(362/1 045),χ2=3.364]、病灶大小[长径<1 cm者占比80.0%(449/561)比76.9%(804/1 045),χ2=2.04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注射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82±1.70)min,短于EMR组的(4.94±2.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89,P<0.001)。非注射组患者金属夹使用个数为(0.90±0.68)个,少于EMR组的(1.30±0.7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1,P<0.001)。非注射组和EMR组病灶整块切除率均为100.0%。非注射组完整切除率[97.3%(546/561)]与EMR组[98.1%(1 025/1 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9,P=0.387)。非注射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和EM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373)比0.8%(6/743),P=0.18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穿孔及迟发性穿孔。两组间电凝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3/373)比0.7%(5/743),P=0.534]。非注射组有63例患者在设定期限内进行了肠镜复查,息肉检出率41.2%(26/63),EMR组有178例患者复查,息肉检查率为53.9%(96/1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5,P>0.05)。结论 对于长径<2 cm且巴黎分型0‑Ⅰ型结肠息肉,采用非注射黏膜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肠息肉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0/2002-05我院应用日本富士电子结肠镜及日本PSD10型高频电切器检查结肠息肉202例、410颗息肉,使用日本PSDl0型高频发生器及其电切电凝圈套共切除310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肠镜下切除的结直肠息肉绝大多数为微小息肉(≤5 mm)或小息肉(6~10 mm),对于此类息肉的最佳切除方法目前缺乏统一指南。本研究旨在探究冷圈套息肉切除术联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直肠息肉(直径≤10 mm)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直径≤10 mm)的3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1∶1随机分配接受冷圈套息肉切除术联合黏膜下注射(CSPI)或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治疗。其中CSPI组在切除息肉之前先进行黏膜下注射,再行息肉切除,而CSP组则套取息肉后直接切除,然后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引导下对息肉切除部位底部及侧切缘活检2~3块,用于病理组织学评估切除完整率。术中记录息肉切除时间、息肉回收情况和并发症。 结果纳入研究的300例患者,CSPI组(n =150)和CSP组(n=150)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7.7 mm和6.7 mm。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及息肉部位、大小、形态、分型在组间均衡。CSPI与CSP相比完全切除率为96.7% vs 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息肉均回收,其中9例CSP患者出现术中出血,CSPI组无术中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尽管CSPI较单纯采用冷圈套的治疗时间长,但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息肉切除术,尤其对于6~10 mm息肉其全切除率高达98.9%,并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小儿结肠息肉1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结肠息肉178例姚桂琴1许伟华1张运贵1杜红2Subjectheadingscolonicpolyps/pathology;adenoma;colonicpolyps/diagnosis主题词结肠息肉/病理学;腺瘤;结肠息肉/诊断中国图书资料分...  相似文献   

16.
正现已明确息肉切除术可有效中断腺瘤至腺癌进展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发展的风险[1]。而该操作也是内镜医师的基本技能。多样化的息肉切除技术和设备因医疗水平及内镜医师经验的不同,导致切除方式上具有一定差异。一般而言,活检钳钳除和冷圈套器切除是结直肠小息肉常推荐的切除方法,热圈套器切除为较大息肉的治疗方法,而热活检钳已不再受青睐。如今绝大多数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切除较困难的息肉还需不断改进切除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高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于云霄县中医院接受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各40例。A组予以低剂量(0.5 g/d)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B组予以高剂量(1.5 g/d)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并予以安全性评估。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确切,能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指导内镜治疗及随访。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观察腺瘤患者的年龄、症状及腺瘤部位。结果192例结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性息肉共64例,其中高危腺瘤34例(53.13%),低危腺瘤30例(46.88%)。两组腺瘤的血便发生率、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低危腺瘤比较,高危腺瘤更易出现血便,更多出现在左半结肠。  相似文献   

20.
结肠息肉46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息肉463例诊治体会王要军孙自勤陈桂荣权启镇高同胜任洪波Subjectheadingscolonicpolyps/diagnosis;colonicpolyps/surgery;electrosurgery主题词结肠息肉/诊断;结肠息肉/外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