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单胎与多胎ROP的发病及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病例共4596例,使用RetCamⅡ系统进行眼底筛查,记录单胎及多胎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及ROP的分期、分区、治疗等情况,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96例早产儿中,诊断为ROP共239例,发病率为5.20%。单胎4096例,发生ROP 178例(4.35%),多胎500例,发生ROP 61例(12.20%),其中双胎60例,三胎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62,P<0.001)。单胎ROP组和多胎ROP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急进性后极部ROP、附加病变、ROP分期、手术治疗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ROP分区的比较中,多胎组视网膜1区的病变较单胎组高[12 (19.67%),11 (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0,P=0.009)。结论 我院ROP的发病率为5.20%,多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多胎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9年12月至2018年6月于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ROP筛查的早产或低体重多胎儿758名(多胎组)和同期单胎儿2363名(单胎组)纳入研究。多胎组中,双胎735名,三胎23名。多胎组758名中,男性441名,女性317名。平均出生胎龄(32.22±2.14)周,平均体重(1.69±0.43)kg。顺产202名,剖宫产556名;有吸氧史750名。单胎组2363名中,男性1421名,女性942名。平均出生胎龄(32.06±2.52)周,平均体重(1.70±0.46)kg。顺产1146名,剖宫产1217名。有吸氧史2333名。观察多胎ROP检出率以及ROP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生产方式、首次ROP诊断时间以及ROP严重程度。组间率的比较行χ^2检验,均数比较行t检验。结果多胎组758名中,检出ROP 68例(8.97%)。其中,双胎64例(8.71%,64/735);三胎4例(17.39%,4/23)。单胎组2363名中,检出ROP 187例(7.91%)。随胎数增加,ROP检出率逐渐升高,但不同胎数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7,P=0.213)。多胎组、单胎组受检儿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5,P=0.355)。单胎组、多胎组ROP患儿性别构成(χ^2=0.069)、生产方式(χ^2=1.900)、出生体重(t=0.139)、出生胎龄(t=-0.478)、首次ROP诊断时间(t=0.37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93、0.168、0.889、0.633、0.371);不同病变程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3,P=0.223)。结论与同等条件单胎儿比较,多胎儿ROP发生率、出生胎龄、出生体重、ROP诊断时间以及ROP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嘉兴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出生的ROP的发病率及其特点。结果接受筛查的早产儿共206例,发生ROP病变16例,均为双眼发病,发病率为7.77%;出生体质量≤1000g组、~1500g组、~2000g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7,P<0.05);出生胎龄≤28周组、~32周组、~34周组、>34周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6,P<0.005);需要吸氧治疗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χ2=4.12,P<0.05),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χ2=19.98,P<0.005);性别(χ2=1.03,P>0.05)、出生方式(χ2=2.68,P>0.05)、多胎与单胎(χ2=0.21,P>0.05)间发生ROP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嘉兴市ROP的发病率为7.77%,低出生体质量、低出生胎龄、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并分析多胎与单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52例,根据出生胎儿数量分为多胎组(二胎及以上,52例)与单胎组(600例),使用RetCamⅢ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和视频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各组之间发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多胎与单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分别为32.69%和20.83%,多胎发病率高于单胎(P =0.047).随着孕周的增加,多胎组与单胎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均降低;≤30周的早产儿,多胎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单胎组(P =0.040);>30周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随着出生体质量的增加,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均降低,多胎组和单胎组相比,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中吸氧>5d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均高于吸氧≤5d者(P=0.025、0.001);吸氧≤5 d不同胎别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5d的多胎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单胎组(P =0.020).多因素分析发现,多胎和小孕周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孕周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吸氧时间越长(>5 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多胎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总体发病率高于单胎.孕周越小、吸氧时间越长的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于单胎.不同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与胎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方法 对出生体重≤2500g,胎龄≤37周患儿进行ROP筛查,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筛查275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发现ROP38例(13.82%);出生体重≤1500g组,~2000g组,~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胎龄≤30周组,~32周组,≥33周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ROP早产儿的吸氧时间明显高于无ROP组(Z=5.292,P=0.000),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较多(x2=30.597,P=0.000),多胎与单胎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48,P=0.387),ROP发病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机械辅助呼口等因素相关.结论 出生体重越低,出生胎龄越小,吸氧时间较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ROP患病率越高.早产儿应及时检查眼底,尽早发现ROP.  相似文献   

6.
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志立  董应丽 《眼科研究》2008,26(3):228-230
目的 分析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预后状况.方法 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多胎早产儿36例、单胎早产儿90例进行眼底检查,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半年,观察预后.结果 多胎早产儿中,发现ROP 20例,发病率为55.6%,其中ROP 1期4例,ROP 2期6例,ROP 3期7例,均达到阈值病变,阈值病变占ROP的35%,其中双眼患儿5例,ROP 5期3例.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21±0.36)kg(t=4.012,P<0.05);孕周为(30±3.5)周(t=2.56,P<0.05);吸氧时间为5~25 d,平均18 d;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2例(χ2=7.33,P<0.05).上述指标与单胎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未达到阈值期的患儿、部分间接激光治疗术后患儿,视功能良好,但ROP 5期病例预后不理想.结论 孕周少、出生体重低、使用机械辅助吸氧是多胎早产儿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本部3 471例新生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患病情况。

方法:选择2010-01/2016-09在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苏州市母子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本部ROP专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筛查标准的3 471例早产、低体质量、有吸氧史的患儿采用RetCam Ⅱ辅以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wk开始。诊断标准按照国际ROP分类法,双眼病变程度不对称则记录病变严重眼,双眼或单眼发病的患儿均按1例人数纳入统计; 接受治疗的病例均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6a余ROP及重症ROP患病情况。

结果:筛查的3 471例6 942眼患儿中,发生不同程度ROP患者591例1 132眼,ROP患儿检出率17.03%; 重症ROP患儿 40例80眼,占筛查人数的1.15%。男性检出率16.38%,重症ROP为1.08%; 女性检出率17.85%,重症ROP为1.25%; 男性和女性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6,P=0.255)。单胎儿ROP检出率为17.61%,重症ROP为1.13%; 多胎儿检出率为 15.13%,重症ROP为1.23%。单胎及多胎RO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6,P=0.100)。出生体质量<1 000g、1 000~1 499g、1 500~1 999g、2 000~2 499g、≥2 500g者,ROP检出率分别为75.00%、36.17%、10.75%、6.86%、3.77%(体质量<2 000g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重症检出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6.54%、1.68%、0.31%、0.19%、0(体质量<2 000g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出生胎龄<28周、28~31周、32~36周、≥37周者,ROP检出率分别为69.12%、29.91%、8.28%、3.33%(胎龄<37周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重症ROP检出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25%、1.52%、0.24%、0(胎龄<37周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筛查的3 471例早产儿中ROP检出率17.03%,重症ROP检出率1.15%,性别及单多胎ROP患病情况无差异,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ROP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及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和治疗模式.方法 对胎龄≤35周,体重≤2500g患儿进行ROP筛查,并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筛查326例符合条件的早产儿,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33例(10.12%);3期及以上组,1~2期组及未发生病变组的吸氧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体重≤1000g组,1001~1500g组,1501~2000g组,2001~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生胎龄≤30周组,30周<出生胎龄≤32周组,32周<出生胎龄≤35周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生子与多生子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少数全身病情严重者可在32周前发生ROP;病变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孕龄、出生体重、氧疗时间、胎数等因素有显著相关.9例患儿行冷凝术,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吸氧时间长、体重低于1500g、胎龄小于32周多生子中发病率高,对一些高危产儿应尽早行ROP筛查;病变严重程度与性别无关,与孕龄、出生体重、氧疗时间、胎数等因素有显著相关,及早行冷冻术病情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

方法:采用Retcam Ⅲ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对2015-01-15/2017-10-15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及眼科门诊就诊的出生胎龄<37wk或出生体质量≤2 000g的2 20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ROP发病率,并分析致病因素。

结果:早产儿2 203例中,共检出ROP者367例(621眼),发病率为16.66%。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的887例早产儿中检出ROP者236例(399眼),发病率26.61%,筛查标准之外的1 316例检出ROP者131例(222眼),发病率9.95%。ROP组与无ROP组两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与ROP发病密切相关,人工受孕、剖宫产、性别、多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亲孕期高血压、母亲孕期糖尿病、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与ROP发病无关。ROP发病在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不同吸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本研究中ROP发病率为16.66%,《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之外ROP仍占有一定比例。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筛查出生体质量≤2500 g、胎龄≤37周的315例早产儿,分析其ROP的临床特点.结果 315例(630眼)患儿中发生ROP42例(84眼,13.33%);ROP患儿胎龄为(29.79 ±2.29)周,非ROP患儿胎龄为(32.81±1.88)周,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ROP患儿出生体质量为(1 440.00±359.57)g,明显低于非ROP患儿(1 863.65±347.38)g(P<0.001);吸氧患儿ROP 36例(18.27%)明显高于未吸氧惠儿6例(5.08%;X2=11.11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29.47%)比不需机械辅助呼吸患儿(6.36%)多(X2=30.665,P=0.000);多胎6例(9.68%)与单胎36例(14.23%)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3,P=0.345).结论 ROP发病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辅助呼吸等因素相关.早产儿应及时行规范的眼底检查,尽早发现ROP,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情况,探讨其相关危 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ROP筛查的出生体重不足1000 g早产儿共14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2例;平均胎龄(28.5±2.0)周,平均出生体重(923.0±85.0) g。统计时,诊断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最重ROP病情为录入标准,双眼非对称病例以发病严重侧为录入标准。以是否发生ROP将患儿分为ROP组和非ROP组,ROP组患儿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轻症组包括1、2期ROP,未达阈值的3期ROP,以及以上各期ROP发生的瘢痕病变;重症组包括阈值前1型、阈值、急进性后部型以及4、5期ROP。将胎龄>28周或≤28周、出生体重<750 g或≥750 g、胎数单胎或多胎、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性别男或女作为危险因素,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例出生体重不足1000 g的早产儿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ROP,占66.21%。其中,重症患儿59例,重症ROP发生率为40.69%。ROP组和非ROP组胎龄(χ2=15.021, P=0.000)、胎数(χ2=4.744,P=0.029)、分娩方式(χ2=11.848,P=0.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胎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胎龄与ROP的发生相关[Exp(B)=0.328 07,P=0.005 197]。结论 超低出生体重儿具有ROP发生率以及重症率高的特点。胎龄≤28周、顺产、多胎是ROP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胎龄小于37周或体重低于2500g的616例早产儿Ret Cam III眼底筛查情况。结果 616例早产儿中,ROP的年发病率为7.63%,其中ROP3期以上的发病率为1.1%。结论秦皇岛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与欧美国家、台湾及北京地区ROP发病率低。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的关系。

方法:对2011-01/2015-12在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病房及门诊接收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儿童2 527例5 054眼,按照胎龄分为4组(≤32周,> 32周且≤34周,>34周且≤37周,>37周),每组再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IUGR组和非IUGR组,分别比较每个孕周组中IUGR组和非IUGR组ROP发病率的差异。

结果:所有受检2 527例患儿中, IUGR共702例,其中ROP患儿78例,非IUGR共1 825例,其中ROP 329例。≤32周胎龄组991例中,IUGR组共63例,其中ROP 27例(42.9%),非IUGR组共928例,其中ROP 274例(29.5%),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8,P=0.026)。>32周且≤34周胎龄组1 025例中, IUGR共232例,其中ROP 33例(14.2%); 非IUGR共793例,其中ROP 51例(6.4%),IUGR的ROP发病率高于非I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8, P<0.001)。>34周且≤37周胎龄组464例中, IUGR共374例,其中ROP 18例(4.8%); 非IUGR共90例,其中ROP 4例(4.4%),IUGR的ROP发病率略高于非IUG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37周胎龄组47例中, IUGR共33例,非IUGR共14例,均无ROP发病患儿。

结论:IUGR和ROP的发病密切相关,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IUGR的患儿R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IUGR的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和治疗的结果。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0年5月~2022年4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和双目间接检眼镜进行筛查的1 589例新生儿纳入研究, 按胎龄分为6组, 比较不同胎龄组ROP的发生情况;需治疗的ROP患儿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IVR)或激光光凝术, 比较不同胎龄组ROP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新生儿中检出102例(6.42%, 102/1 589)患有不同程度ROP, 需要手术治疗的ROP 45例(2.83%, 45/1 589), 其中41例接受了IVR治疗, 4例接受了激光光凝治疗。不同胎龄组间ROP发病率(χ2=300.30, P<0.001)和需治疗ROP比例(χ2=278.50,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组间需治疗ROP患儿男/女、多/单胎、I/II区病变、IVR/激光治疗比例及出生至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胎龄组首次治疗时矫正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 P=0.019)。胎龄<32周患儿首次治疗时矫正胎龄(36....  相似文献   

15.
规范氧疗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规范氧疗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状况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7-12住院并符合筛选条件的早产儿277例的临床资料以及ROP筛查随访资料。结果:ROP发生率为5.4%,均为Ⅰ,Ⅱ期ROP,无Ⅲ期或以上的ROP;出生胎龄≤32wk的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1499g的早产儿占93.3%;首次诊断ROP时患者32~37(34.7±1.4)wk;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和氧疗时间是致ROP发生的高危因素(P<0.01)。结论:规范氧疗可降低ROP发生率,筛查主要对象是出生胎龄≤32wk且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95例(190眼)。收集早产儿出生时胎龄、体重、性别、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根据ROP筛查结果分为ROP组(46例)和非ROP组(49例)。于出生后第1、7、14、21、28天分别采集早产儿外周血,ELISA检测早产儿血清MCP-1和ICAM-1水平,并比较各时间点的动态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MCP-1及ICAM-1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分娩方式、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P组与非ROP组早产儿血清MCP-1、ICAM-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组间<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辅助生殖技术(ART)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并接受眼底筛查胎龄≤32周的早产儿639名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366名, 女性273名;出生胎龄(28.3±1.4)周;出生体重(1 153.8±228.8)g。检出重度ROP者60例(9.4%, 60/639)。ART者120名, 自然受孕者519名, 据此分为ART组、对照组。两组受检儿母亲孕期糖尿病(χ2=21.675)、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χ2=13.558)、双胎(是)(χ2=145.568)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定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ART对RO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60例重度ROP患儿中, ART组、对照组分别为18(15.0%, 18/120)、42(8.1%, 42/519)例;ART组重度ROP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 P=0.024)。与对照组比较, ART组出生胎龄<28周者和出生...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0年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深圳地区近10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状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对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或早产儿出院后至深圳市眼科医院ROP专科门诊检查且符合筛查标准的9100名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首次检查在出生后4~6周开始。接受筛查的早产儿中,男性5401名,女性3699名;出生体重520~2990 g,平均出生体重(1710±410) g。其中,<1000 g者206名;1000~1499 g者2473名;1500~1999 g者4038名;≥2000 g者2383名。出生胎龄24~36周,平均出生胎龄(31.57±1.99)周。其中,<28周者208名;28~32周者3608名;33~34周者3553名;>34周者1731名。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压迫器和(或)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按照国际ROP分类法的规定和ROP早期治疗研究标准记录检查结果。双眼病变不对称时,记录病变严重眼;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例统一定义为重症ROP。回顾分析近10年ROP总体发病率、重症率,以及第一、二阶段即2004年至2008年和2009年至2013年6月ROP发病率、重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9100名早产儿中,发生不同程度ROP 1137例,发病率12.49%;重症ROP 454例,占筛查人数的4.99%。出生体重<1000、1000~1499、1500~1999、≥2000 g者,ROP发病率分别为62.62%、28.40%、11.34%、3.63%;重症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4.95%、12.21%、3.73%、0.49%。出生胎龄<28、28~32、33~34、>34周者,ROP发病率分别为67.31%、25.27%、7.22%、3.87%;重症率分别占筛查人数的37.02%、10.71%、1.79%、0.68%。第二阶段ROP发病率、重症率与第一阶段比较,ROP发病率、重症率分别从14.64%、6.52%降至11.47%、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6、26.61,P<0.05)。出生体重<1000 g的患儿,第二阶段ROP发病率、重症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6、5.271,P<0.05)。出生胎龄<28周的患儿,第一阶段ROP发病率与第二阶段ROP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3,P>0.05);第二阶段重症率较第一阶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结论 2004年至2013年深圳地区ROP发病率和重症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Yin H  Li XX  Li H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95-299
目的 探讨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全身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胎龄≤34周或体重≤2000g的早产儿进行眼部检查,并分析发生ROP的相关因素。结果 北京妇产医院98例早产儿中,有17例发生ROP,ROP发生率为17 .3%。出现阈值病变需进行激光治疗者4例(7只眼),占4. 1%。ROP组与正常眼底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 >5d)和最高氧分压及发生败血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等是发生ROP的基本因素,长时间吸氧是发生ROP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等因素与ROP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发展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的筛查标准和治疗模式。方法:对胎龄≤35wk,体质量≤2500g的1626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发现ROP173例(10.64%);出生体质量≤1000g组,1001~1500g组,1501~2000g组,2001~2500g组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9.64%,29.71%,7·82%,1.29%,P<0.05);出生胎龄≤30wk组,30wk<出生胎龄≤32wk组,32wk<出生胎龄≤35wk组间ROP患病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1.11%,12.24%,4.04%,P<0.05);单生子与多生子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99%,34.12%,P<0.05);少数全身病情严重者可在32wk前发生ROP;患儿行冷凝术36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体质量<1500g,胎龄<31wk,多生子中发病率高;及早行冷冻术病情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