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合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需要采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利用丙泊酚联合咪达挫仑进行镇静治疗,对照组仅利用咪达挫仑,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和停药后苏醒时间极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达到理想镇静深度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发生停药后清醒再入睡和恶心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镇静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刘映  钱明江  梅鸿 《中国药房》2010,(44):4176-4177
目的:对比观察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的疗效。方法:将101例重症创伤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33)、丙泊酚组(n=33)和联合组(n=35),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评估镇静效果。结果:联合组在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在治疗费用上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咪达唑仑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效果明显且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3.
吴永明  朱宇丽 《中国药业》2013,22(11):140-141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ICU病房呼吸功能不全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照组52例采用咪达唑仑镇静。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后兴  梁静芝  杨伟 《中国药业》2013,22(9):113-114
目的探讨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丙泊酚镇静,B组50例给予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镇静完善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效果均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中效果显著,可减轻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量效、时效特性,及它们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ICU机械通气中进行过镇静治疗的5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丙泊酚治疗组和咪达唑仑治疗组各25例,回顾分析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镇静治疗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的异同。另外总结两组病例在镇静治疗前和给药10min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组镇静治疗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给药10min后心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咪达唑仑组给药10min后心率、动脉血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中,丙泊酚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丙泊酚能明显降低心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镇静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咪达唑仑、异丙酚+咪达唑仑两种镇静方法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3~12月本院ICU收治的64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瑞芬太尼+咪达唑仑,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咪达唑仑。比较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0.5、6、12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等循环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0.5、6、12 h后的Ramsay镇静评分、Ricker镇静-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R、MAP、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HR、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相当,但瑞芬太尼+咪达唑仑对患者的MAP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宫腔镜诊疗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接受宫腔镜诊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R、S2组,每组30例,R组为瑞芬太尼组,(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S组为舒芬太尼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给药,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R组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S组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患者有体动时追加丙泊酚0.3-0.5mg/kg,观察并记录术中受术者心率、血压、呼吸、SPO2、躁动次数的变化,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丙泊酚用量及术中体动次数与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组术中麻醉深度更平稳,而舒芬组循环系统更稳定。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有经验的麻醉师操作下均可有效安全的应用于宫腔镜诊疗术。  相似文献   

8.
李江东 《海峡药学》2013,25(6):58-59
目的分析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行ICU机械通气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给予丙泊酚镇静,B组50例给予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镇静。结果 B组药物起效时间、镇静完善时间、自然清醒时间、镇静效果均优于A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配合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中效果显著,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异丙酚、咪达唑仑及两者联合应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以寻找较好的镇静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ICU行机械通气需要镇静的患者69例,随机分3组,每组各23例。异丙酚组(P组),先静注负荷量1~3mg/kg,后微量泵维持0.5~4mg/(kg.h);咪达唑仑组(M组),静注负荷量0.03~0.1mg/kg,后以0.03~0.2mg/(kg.h)的剂量维持;异丙酚+咪达唑仑联合用药组(P+M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然后丙泊酚1mg/kg镇静诱导,维持用咪达唑仑0.08mg/(kg.h)+丙泊酚1~2mg/(kg.h),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以Ramsay镇静评分Ⅲ~Ⅳ级为镇静目标。观察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遗忘率及镇静前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每日治疗费用。结果与M组比较,P+M组在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苏醒后大多数患者仍呈嗜睡状态,P组较少;在镇静期间,P组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的情况发生,P+M组进入平衡镇静深度后血流动力学基本保持稳定(P<0.05);P+M组的费用低于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组、M组、P+M组分别有68%、98%、90%患者产生遗忘。3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联用可利于两者的协同作用,减少了各自的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镇静治疗费用,又达到同样的镇静深度,是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合剂应用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选自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ICU收治的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0~92岁,ApacheⅡ评分16~32,随机分为P组(丙泊酚组,17例)及M-F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组,21例).给予机械通气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mg/kg,之后根据不同镇静程度用药量为1.0~3.0mg·kg-1·h-1静脉泵入持续镇静;M-F组患者静脉推注咪达唑仑3.0mg及芬太尼0.1mg,之后以咪达唑仑100μg·kg-1·h-1、芬太尼2μg·kg-1·h-1同时静脉泵入镇静.观察两组用药后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并记录患者用药前及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出现明显心率、血压下降的例数.结果 P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23.3±7.7)min,M-F组达到Ramsay3~4级所需的时间为(54.3±19.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患者用药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P组(16.1±5.1)min,M-F组(34.9±13.0)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M-F组中有4例出现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3例心率下降超过25%;P组中有1例给药后5分钟内血压短暂下降超过25%.结论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均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有效的镇静剂,但丙泊酚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对老年患者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组镇痛镇静药物联合应用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疗效,以探讨满意的镇痛镇静方法。方法 60例需镇痛镇静治疗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20例。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μg/kg后,持续微泵输注咪达唑仑0.04mg/(kg·h),芬太尼0.6μg/(kg·h);丙泊酚+芬太尼组(PF组):静脉滴注丙泊酚1.5mg/kg+芬太尼1μg/kg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 mg/(kg·h),芬太尼0.6μg/(kg·h);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静脉滴注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0.1μg/kg后,持续泵注丙泊酚1.5mg/(kg·h),瑞芬太尼0.8μg/(kg·h)。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h、48h、72h、96h等各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各组出现的躁动、谵妄、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观察停药后达到唤醒标准的等待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镇痛效果均满意,无统计学意义。PF组、PR组镇静效果优于MF组。唤醒等待时间上,PR组等待时间少于PF、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MF组明显高于PF组、PR组。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泵注对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疗效好,镇静满意,唤醒时间短,不良反应低,可控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咪迟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逸唑仑剧烈。  相似文献   

13.
田桂芳 《家庭医药》2016,(12):42-43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的参照组(36例)及研究组(36例),参照组仅单一采用咪达唑仑治疗,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使用呼吸机天数、总镇静时间均比参照组患者所用时间短,惊厥、躁动、谵妄、人机对抗等不良情况发生率少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应用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马建华 《海峡药学》2012,(12):244-245
目的观察与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治疗中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36例,将其分为咪达唑仑组与丙泊酚组,每组各118例,两组均成立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的药剂量、作用时间,以及患者在给药前后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与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起效时间与苏醒时间显著较短,丙泊酚组患者在给药10min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有显著降低,咪达唑仑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对镇静治疗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均安全有效,但丙泊酚具有迅速起效、可控性较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单独应用和联合瑞芬太尼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镇静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本科室收治气管插管持续机械通气患者32例,随机划分为咪达唑仑组16例: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组16例:泵入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分别对照镇静镇痛效果和持续泵入药物剂量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联合泵入获得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咪达唑仑,并且达到相同镇静镇痛效果下泵入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结论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联合泵入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作用更强,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用芬太尼对颅脑外伤躁动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基础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用药后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频率、血压、平均动脉压等基础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理想镇静深度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用于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镇痛、镇静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镇静后谵妄发生率的比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6例ICU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3例,应用右美托咪啶治疗方法)和咪达唑仑组(33例,应用咪达唑仑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ICU患者的平均镇静起效时间、镇静后谵妄发生率。结果:两组ICU患者的平均镇静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镇静后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ICU患者(P0.05)。结论:ICU患者用右美托咪啶的镇静后谵妄发生率相比起咪达唑仑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急诊脑外科气管插管后患者镇静的效果、安全性,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急诊脑外科气管插管后需镇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较镇静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镇静后血氧饱和度(SPO2)较镇静前显著提高,咪达唑仑组患者镇静后SPO2在90min、120min较镇静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镇静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起效快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静后10min、30min咪达唑仑组较右美托咪定组呼吸频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镇静后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可用于脑外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镇静,但前者起效更快,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瑞马唑仑组给予瑞马唑仑麻醉,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5 min后(T1)、手术1 h(T2)、关胸时(T3)、拔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T0与T4时应激反应情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在T4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评估镇静程度,术后2、12和24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观察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瑞马唑仑组58例,丙泊酚组64例。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T1时MAP分别为(85.03±4.37)和(78.24±4.48)mmHg, T2时MAP分别为(80.39±3.95)和(75.49±4.11)mmHg, T3时MAP分别为(84.43±4.02)和(79.59±3.97)mmHg, T2时HR分别为(76.44±5.75)和(72.39±6.03)b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64例。A组使用咪达唑仑给予患者镇静,B组使用丙泊酚给予患者镇静,对比观察两组镇静的效果。结果在镇静效果的观察上,丙泊酚的起效时间和镇静评分均明显优于咪达唑仑(P<0.05);而在血压的观察上,使用丙泊酚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而使用咪达唑仑的患者较为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各有优缺,在镇静时要按不同患者的情况给予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