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ero-P钢板与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4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1例单节段颈椎病,24例术中采用Zero-P钢板(观察组),27例术中采用传统钢板与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JOA评分(脊髓型颈椎病)、NDI指数、颈椎Cobb角、吞咽困难Bazaz等级、植骨融合Eck等级、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结果 51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81.0±4.4)个月,对照组随访(79.0±3.4)个月。观察组术后1、6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术后12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Eck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疼痛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中应用Zero-P钢板在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困难症状方面较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具有优势,但这两种手术方式在维持颈椎生理曲度、缓解临床症状、植骨愈合、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估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到2015年4月在我院行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植骨融合的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行颈椎X线正侧位、过伸过屈位、左右侧偏位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患者术后假体的位置和稳定性、置换节段活动度和异位骨化情况、融合节段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4例,9例患者行单节段置换+双节段融合术,其余15例行双节段置换+单节段融合术,共植入39枚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假体和33枚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和NDI指数在术后历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植骨融合的三节段Hybrid手术是一种安全的可以选择的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颈椎节段活动度,降低植骨不融合风险和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的24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并通过统计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7~32个月的随访,平均12.7个月。24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均无不良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椎间高度外,其余指标均随术后时间推移改善明显,但仅JOA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ro-P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固定融合及恢复椎间高度效果好,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48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融合率、吞咽困难情况.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零切迹(Zero-P)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的初中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采用Zero-P系统治疗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患者18例,其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脊髓型颈椎病6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术前测定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同时比较术前和术后3、12、36个月时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 16例为单节段手术,2例为双节段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2±21)min,术中出血量(50.5±22.5)mL。术后随访36~50个月,平均40.1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仅有1例出现融合器下沉,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颈椎功能明显改善,NDI功能评分、JOA评分、颈椎曲度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各个随访时期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有2例女性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2个月时完全消失。结论 ZeroP系统用于伴骨质疏松的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可以达到满意的植骨融合效果,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及恢复椎间高度,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初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73-1177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的影响。[方法]2012年8月~2015年3月,2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间隙减压后Zero-P系统固定。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X线片、MRI或CT,根据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的矫形效果;分析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6~33个月的随访,平均22.7个月。26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均明显减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并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症状改善愈发明显甚至消失;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术前分别为:(9.37±0.99)分、(6.70±0.55)分、(23.48±2.3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18±1.03)分、(2.02±0.37)分、(10.10±1.67)%;颈椎Cobb角:术前(-2.26±1.04)°,末次随访(14.73±1.00)°;颈椎椎间高度:术前(4.16±0.54)mm,末次随访(7.42±0.88)mm;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后弓畸形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Zero-P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刚  田野  沈晓龙  曹鹏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2020,18(4):243-247,25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钉板系统(PCC)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对术后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ACDF治疗的136例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Zero-P(Zero-P组),65例采用PCC(PCC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6、12和24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术后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及邻近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个月,Zero-P组C_(2~7)颈椎曲度、手术节段Cobb角和邻近椎体高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与PCC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DF术中采用PCC可获得与Zero-P相同的临床效果,虽然PCC在控制手术时间方面不如Zero-P组,但可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2—2016-02诊治的65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8例(观察组),行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27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Cobb S角、椎间高度,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情况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2(12~16)个月。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疼痛VAS评分、Cobb C角、椎间高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Cobb 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2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传统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效果相当,但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最大限度延缓邻近节段椎体异位骨化发生,且操作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3月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与传统钛板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其中Zero-P组(A组)65例,传统钛板组(B组)48例,A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44)和双节段组(n=21),B组再分为单节段组(n=28)和双节段组(n=20),4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4组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e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椎体骨化情况,在颈椎MRI上应用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术前、末次随访时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单节段A组随访时间为18....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但接骨板内固定在增加融合率的同时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对51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使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固定;B组18例使用Zero-P。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术后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B组随访6~19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及改善率,NDI评分,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O.05)。但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尸〈0.05)。结论:Zero-P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吞咽不适的发生,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生物型可吸收颈椎前路钉板系统应用于单节段颈椎病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0例)采用传统钛合金钉板系统固定,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采用生物型可吸收钉板系统固定。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颈椎病分型及病变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颈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片及颈椎MRI检查。影像学评估其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变化、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有无内固定断裂及移位、是否存在MRI伪影干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程度及持续时间,采用VAS、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随访时间为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半年后每月复查颈椎X线片一次,观察是否融合)。结果:钛合金钉板固定组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可吸收钉板固定组术后第1天出现轻度吞咽困难1例,均在术后2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术后第1天生物型可吸收钉板固定组颈椎MRI上伪影面积及伪影涉及层数较钛合金钉板系统固定组明显减少(P0.05)。钛合金钉板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15.9±1.4分,与术前(9.0±1.9分)比较明显提高(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7.5±1.2分减少至0.6±0.7分(P0.05)。可吸收钉板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为16.1±1.0分,较术前(9.7±1.9分)有显著改善(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9±0.9分减少至0.5±0.5分(P0.05),两组术后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钛合金钉板固定组1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3.3%,融合时间为7.8±0.4个月(7~8个月);可吸收钉板固定组1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骨融合,融合时间为7.4±0.5个月(7~8个月),两组融合率、融合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与椎间高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内固定断裂及移位的发生。结论: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后采用生物型可吸收颈椎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效果满意,可明显减少术后MRI伪影干扰,短期随访不会因钉板降解而导致吞咽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与颈椎前路钢板联合cage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颈椎后凸畸形矫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我院治疗的多节段伴后凸畸形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3例行椎间隙减压Zero-P固定。B组22例行椎间隙减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cage植入术。根据患者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变化情况比较其矫形效果,根据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比较其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平均24.7个月,B组平均25.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松动、螺钉断裂及相邻节段退化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内固定均稳定在位,椎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对比及术后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后凸畸形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Zero-P固定及传统钢板固定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接受经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脊髓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融合器植入、钉板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应用ZeroP行椎间固定融合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颈椎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且颈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与零切迹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6—2013-05采用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钛板组)及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零切迹组)治疗的49例颈椎病,钛板组24例,零切迹组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NDI指数、JOA评分、Bazaz吞咽困难分级,测量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 2组手术时间(t=0.789,P=0.347)、术中出血量(t=1.488,P=0.3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均获得随访24~60个月,平均37.8个月。零切迹组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3)。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NDI指数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钛板组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大于零切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与零切迹融合均能良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在减少吞咽困难、相邻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方面,零切迹系统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估和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和颈前路钢板固定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情况。方法经过标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且应用Zero-P或传统颈椎前路钢板的患者,根据标准的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吞咽情况进行电话随访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和吞咽困难程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筛选出2013-09-2015-09在我院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164例,其中Zero-P组80例,钢板组84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2个月以上随访进行吞咽困难评估。Zero-P组和钢板组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总吞咽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7.50%和42.86%、18.75%和33.33%、11.25%和23.81%、8.75%和20.24%、6.25%和16.67%,根据非参数检验(Mann Whitney U test)结果显示,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历次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0.05。结论和传统的颈椎前路钢板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能降低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部分吞咽困难患者为轻度和中度吞咽困难,重度吞咽困难不常见,并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将得到自发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显微减压联合颈椎Zero-P植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41例颈椎病患者共52个椎间隙行前路显微镜下椎间盘减压联合颈椎Zero-P系统植入术,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3.1岁。诊断为脊髓型25例,神经根型9例,混合型7例。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5.4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VAS评分、JOA评分和N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症状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Zero-P系统植入联合显微减压手术能彻底去除对神经组织产生压迫的致压物,疗效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中传统钉板系统与颈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45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22例;年龄32~71岁,平均53.7岁;病程5个月~2年。其中24例采用传统钉板系统固定(传统钉板组),21例采用Zero-P系统固定(Zero-P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颈部疼痛情况;通过X线或CT观察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C2-C7的Cobb角)恢复情况、椎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探讨术后吞咽困发生程度及其发生率。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个月。传统钉板组和Zero-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7.6±23.2)min和(62.7±17.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分别为(80.2±36.8)ml和(78.4±29.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钉板组和Zero-P组Cobb角术前分别为(8.7±4.3)°、(8.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分别为(14.5±6.4)°、(17.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吞咽困难发生率传统钉板组为29.17%,Zero-P组为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全部融合。未见气管食管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融合器移位、沉降、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Zero-P与传统钉板系统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均能提供即刻稳定性、可靠地融合性等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ZeroP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更好的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远期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ACDF治疗的10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9例应用ROI-C固定(A组),49例应用融合器并钛板固定(B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Cobb角、颈椎弓深、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分别采用Odom法及Vaccraro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定,记录2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NDI明显降低,颈椎Cobb角和弓深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JOA评分、NDI、手术疗效优良率和同时间点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B组相比,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持续时间更短,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ACDF中应用ROI-C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相比,ROI-C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经椎间孔镜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PTED)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分别采用PTED与ACDF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PTED组15例,ACDF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活动度,以及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结果 PTED组14例、ACDF组27例获得9~26(15.6±5.1)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ED组术中出血量较ACD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邻近下位节段活动度较ACDF组小,颈椎整体活动度明显大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邻近上位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TED组邻近上、下位节段活动度均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均较ACDF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ACDF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PTED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节段退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ZERO-P钢板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治疗的手术特点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零切迹钢板固定并椎间融合术,分析手术过程特点,对比手术前后、末次随访的吞咽情况,临床疗效(VAS和JOA评分)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Cobb氏角变化,判断椎间稳定情况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手术时间85.8±26.6 min;术中失血83.7±32.7 mL。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13%。术后随访12月,23例患者术前颈及上肢VAS评分分别为3.2±1.5分、6.5±1.6分,JOA评分9.4±1.9分,末次随访颈及上肢VAS评分2.8±1.6分,1.2±0.7分,JOA评分14.8±1.9分,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和Cobb氏角度明显改善(P0.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无明显间隙高度和角度丢失(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内固定螺钉松动、移位,末次随访颈椎动力位片判断椎间稳定率100%。结论 ZERO-P钢板单独应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的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低,并可有效改善和维持颈椎的病变节段生理曲度和间隙高度,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