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个体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孤立性肺肿块CT诊断在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吻合度.方法 三个不同工作经历的临床影像科诊断医师作为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9例孤立性肺肿块的CT图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肺肿块的边缘、轮廓、分叶、棘状突起、毛刺、密度、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病变的良恶性共13项观察指标.观察者一敛性用Kappa值(K值)判定.结果 病灶的良恶性判定在任何两位观察者之间存在适中~较高的一致性(其中观察者1与观察者2对肿块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79.59%(39/49,K=0.435,P=0.001);观察者2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5.71%(42/49,K=0.644,P=0.000);观察者1与观察者3的定性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1.63%(40/49,K=0.422,P=0.002).其余12项CT征象中,肿块的轮廓识别一致性中等;棘状突起、毛刺、密度、支气管充气征、周围血管集束征识别一致性差;轮廓、分叶、空泡征、空洞、钙化、胸膜凹陷征的识别一致性在个体之间不同.结论 不同资历的影像科医师对于孤立性肺结节征象的识别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征表现,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细支气管肺泡癌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图像处理后对病灶的分布、部位、边缘特征及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细支气管肺泡癌分炎症型、结节型和弥漫型。炎症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多个密度稍高、边缘不清晰、肺叶或肺段有实变;结节型病灶部位分布在胸膜下区和肺门区,病灶形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磨玻璃晕征、毛刺征尾征、血管集束等;弥漫型病灶呈双肺弥漫性分布,以肺中叶和下叶分布居多。病灶密度高,病灶边缘清晰或模糊,有部分细角状或棘状突起,部分结节病灶形状不规则或伴有尾征、晕征、部分融合成小片状、局限性小叶间隔增厚、条索网状改变、伴有小空洞征或空泡等。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在早期诊断治疗中,多层螺旋CT检查至关重要,是诊治该病必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DR胸片与CT的表现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DR胸片及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气管肺泡癌分三型,即结节型,弥漫型,浸润型。结节型病灶聚集融合成结块状,结节影内密度不均,内可见小泡状低密度影;弥漫型病灶,多发弥漫性小结节状影逐渐融合成片状、大片状实变影;浸润型病灶,按肺段或肺叶分布,形似普通肺炎的表现,可见充气支气管征,CT增强可见典型“CT血管造影征”。结论无论是结节型,弥漫型和浸润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其DR胸片及CT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结节型,DR胸片可见病灶好发于肺外围,边缘有毛刺及胸膜凹陷征象,而其HRCT表现在纵隔窗上可见典型的小泡征;弥漫型,DR胸片呈散在分布多发粟粒样结节影,而CT表现比DR胸片更能发现多发病灶,HRCT特征表现是两肺广泛小结节影,可伴小叶间隔增厚;浸润型,DR胸片表现为肺实变及充气支气管征,而CT表现为CT血管造影征和低CT值肺实变阴影,具有特征性。掌握各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DR胸片及CT表现,有助于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胸部CT检查在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性及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就诊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别对其实施胸部CT横断平扫和三维重建,诊断以穿刺病检结果为准,分析CT检查两种方式中各征象的检出率。结果:胸部CT三维重建在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以及分叶征上的检出率大于横断平扫,空泡征检出率小于横断平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胸部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准确度,能够有效显示出各种病灶征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结节(SPN)CT影像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50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螺旋CT机扫描,由2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进行阅片,确定有无结节以及结节的特点。结果 SPN的CT特征包括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统计学处理显示:周围性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发生率高于结核瘤、炎性假瘤、肺错构瘤3种疾病(P<0.05);结核球钙化、空洞比率高(P<0.05);炎性假瘤病灶空泡、邻近胸膜反应多(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 CT能够较好显示SPN特点,是区分良、恶性SPN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内容包括在2 mm薄层肺窗图上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毛刺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果 35例病变直径均小于2 cm,35例均形态不规则、密度浅淡,细短毛刺征23例,僵硬细支气管充气征30例,空泡征29例,血管集束征31例,胸膜凹陷征23例。结论局灶性炎症样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边缘欠规整,有小空泡、细短毛刺、僵硬的细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等多层螺旋CT征象,这些征象有助于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动态CT变化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4例炎症型PIMA患者的系列CT影像征象及病灶动态变化特点,并观察镜下病理切片有无气腔播散(STAS)现象。结果:24例患者中位年龄67岁,男16例(66.7%),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其中11例咳白色泡沫痰;18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双肺多发病灶。CT均表现为片状实变影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GGO),并见支气管充气征、肺叶膨隆征及血管造影征。动态CT观察病灶实性成分周围可出现游走性GGO及结节影,且随病程进展其数目增多、体积增大。12例病理切片中均观察到STAS现象。结论 :炎症型PIMA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病灶周围出现结节影或远处肺组织出现新发病灶时,应考虑到STAS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各种血液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罹患侵袭性真菌肺部感染且生存期超过3个月者中发现胸部异常的多次CT影像资料.结果 首诊胸部CT主要征象:晕征,小叶中心结节,斑片状实变,磨玻璃样阴影,胸膜下楔形实变,空洞,肿块以及支气管气像.CT表现类型:以肺叶或肺段炎性实变或胸膜下楔形实变为主8例,以结节、肿块伴或不伴小空洞21例,弥漫性小叶中心结节为主或并少量结节、肿块3例,双肺磨玻璃样阴影4例.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多次CT复查:小结节、段或叶实变性炎症在2周~3个月均不同程度吸收,大结节、肿块多数出现空洞,其中12例共27个结节或肿块变为空洞,7例14个空洞出现毛刺,空洞与肺气囊并存3例,5例缩小的楔形实变与胸膜增厚融合,支气管扩张与炎性实变并存2例,1例为多发肺气囊,2例纵隔气肿,2例液气胸,2例5个结节复查时结节中心钙化.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肺部病变CT表现以散在多发结节、肿块、胸膜下实变常见.治疗后动态CT检查结节或肿块吸收慢且病灶易出现空洞,胸膜下病变出现胸膜粘连、气胸、脓胸,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有分叶征25例;毛刺征22例,血管集束征1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空泡征5例,空洞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15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增强扫描24例中,强化CT值增幅在40 ~ 60 Hu 21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磨玻璃结节样多灶性肺腺癌(MLA)的CT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 收集16例(共36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MLA患者资料,并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7)、微浸润腺癌组(n=20)、浸润性腺癌组(n=9),对3组病灶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6个病灶中,圆形/类圆形19个(52.78%),分叶征19个(52.78%),毛刺征12个(33.33%),空泡征13个(36.11%),血管集束征12个(33.33%),瘤肺界面清晰32个(88.89%)。浸润前病变组7个(7/7,100%)病灶均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组12个(12/20,60.00%)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8个(8/20,40.00%)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浸润性腺癌组仅有1个(1/9,11.11%)病灶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余8个(8/9,88.89%)病灶表现为部分实性结节。3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0.001);微浸润腺癌与浸润性腺癌毛刺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4、0.001)。结论 综合分析多发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ML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分析肺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的CT定量参数及影像学特征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MIA组(n=36)和IAC组(n=44),分析两组患者的CT征象,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肺窗最大径、肺窗最大径的垂直径、肺窗病灶体积、肺窗平均CT值、纵膈窗最大径、纵膈窗最大径的垂直径、纵膈窗病灶体积、肿瘤影消失率指标鉴别IAC和MIA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结果  IAC组和MIA组CT影像中的病变位置、病灶形态、空泡征、肺瘤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胸膜凹陷症、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AC组肺窗最大径、肺窗最大径的垂直径、肺窗病灶体积、纵膈窗最大径、纵膈窗最大径的垂直径、纵膈窗病灶体积均高于MIA组(P < 0.05),肺窗平均CT值和肿瘤影消失率低于MIA组(P < 0.05);ROC曲线显示,CT定量参数中鉴别诊断价值最高的是纵膈窗病灶体积,然后依次是纵膈窗最大径、肿瘤影消失率、肺窗病灶体积、肺窗最大径的垂直径、纵膈窗最大径的垂直径、肺窗平均CT值、肺窗最大径。  结论  当病灶影像学特征具有胸膜凹陷症、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时,IAC的可能性大,纵膈窗病灶体积和纵膈窗最大径鉴别IAC和MIA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炎症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30例CT均见肺内实变灶,其中5例为单纯实变,25例实变伴多种改变;肺内实变平扫CT密度均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多呈轻度强化;26例实变灶内见血管造影征,12例见肺叶膨隆征。30例中,首次CT诊断肺癌9例,21例误诊为感染性病变或其他病变。结论 炎症型PIMA实变平扫CT密度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可见血管造影征、肺叶膨隆征等;合并GGO、结节及囊状透亮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炎症型PIMA与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结果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及胸痛,无症状8例。CT上根据病灶形态分三型为:①结节、团块或片状影27例,其中单发病灶(结节或团块影)6例,多发病灶(包括多发结节、结节并团块或片状影)21例;②浸润实变影6例;③弥漫混合型3例。36例病灶中位于两肺下叶21例(58.3%),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区22例(61.1%),伴有空洞11例(30.6%),晕征7例(19.4%)。结论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以结节、团块或片状型多见;病灶多分布于肺外周,可伴空洞、晕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肺隐球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螺旋CT特征与病理对照。方法:对48例BAC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型的中心小低密度区(69.2%)、磨玻璃征和晕征(30.7%) 弥漫型病灶中心小低密度区(38.4%) 炎症型边缘磨玻璃密度或多发结节(66.7%)、病灶内空泡征或蜂房状(55.6%)。结论:BAC的螺旋CT征象有其特征,螺旋CT是BAC的临床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学特征,早期做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或病理证实的4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采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重点对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结果:恶性结节26倒,良性结节20例。恶性结节边界清晰,形态多不规则(19/26),较多出现空泡征(15/26),支气管充气征(7/26),沙砾状钙化(7/26),毛刺(22/26).血管集束征(17/26),胸膜凹陷征(9/26)等。而良性结节大多边缘光滑(10/20),呈类圆形(16/20),较多出现同心圆状、爆米花样或包膜下钙化(11/20)。结论;肺内孤立性结节具有较明显的CT特征,综合分析各种表现,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节型局灶性肺炎的CT征像,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结节型局灶性肺炎的CT资料。结果病变部位:该病大多部于肺外周、胸膜下区.主要CT表现:病灶与相邻胸膜的关系密切:常与邻近胸膜广泛均匀增厚,呈广基相连,部分病灶中部层面有垂直部分呈“刀切样”边缘及出现“方形征”;病灶多呈现楔形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缘可见粗长毛刺状改变,部分病灶与肺门之间可见一条或多条增粗血管相连;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抗炎治疗后病灶7例吸收缩小,1例无变化。结论病灶部位与CT征像对结节型局灶性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PSP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1例均为孤立性病灶.病灶最大长径1.10-8.03cm,平均3.23cm.左肺9例,右肺12例.病灶形状呈卵圆形及类圆形16例,不规则型1例,浅分叶4例;出现钙化9例;增强后血管贴边征11例,血管强化征5例,空气新月征3例,晕征1例,尾征2例.结论:大多数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CT检查有特征性表现.当患者为中年女性,病灶为3cm左右单发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样肺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滑,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同时伴有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及晕征、尾征时,PSP诊断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病理特征分析肺内纯磨玻璃结节与侵袭性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经病理证实为肺内纯磨玻璃结节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差异分为浸润性组(n=38)、微浸润组(n=30)、浸润前组(n=52),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平均CT值、病灶形态、毛刺征、充气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节大小:浸润前组微浸润组浸润性组(P 0. 05);浸润性组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所占比例高于浸润前组与微浸润组,瘤肺界面清晰光整所占比例低于浸润前组与微浸润组(P 0. 05)。纯磨玻璃结节大小与侵袭性肺癌发生呈正相关(r=0. 546,P 0. 05)。结论肺内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多层螺旋CT结合病理特征对评估结节侵袭程度可提供重要指导,边缘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属于鉴别侵袭性肺癌主要因素,结节大小与侵袭性肺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CT表现特点,提高PS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为PSH的10例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10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6例行增强CT。结果 10例患者共11个病灶,左肺6个,右肺5个,病灶均呈类圆形肿块或结节,边缘清楚,直径1.2~8.6cm,9个病灶直径小于3.0cm,3例周边有分叶,3例与胸膜粘连,7例密度均匀,CT值26~53Hu,平均32.6Hu,3例可见点状钙化,2例周边见空气新月征。注射造影剂后,6例病灶强化明显,大小3.2~7.5cm,平扫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CT值59~86Hu),2例见贴边血管征。结论 PSH多呈球形或类圆形,密度偏高且较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病灶内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并可见贴边血管征;多数病灶术前可以诊断,少数确诊仍需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转移瘤非典型CT表现,提高肺转移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肺转移瘤患者的CT图像.结果:肺转移瘤非典型CT表现有单发结节、空洞、钙化、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晕圈征.结论:肺转移瘤非典型CT表现有助于疾病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