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厄贝沙坦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连续24小时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04.83±13.62 vs 122.84±12.05)ms,连续24小时相邻RR间期的平方根值(r MSSD):(38.41±7.21 vs 47.55±8.01)ms,连续24小时内5分钟的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92.21±13.63 vs 113.47±14.03)ms,连续24小时相邻的RR间期差值在50ms以上的百分比(PNN50):(13.68±2.73 vs20.61±3.08)%,高频范围功率(HF):(106.34±15.28 vs 117.59±16.16)ms2,低频范围功率(LF):(457.25±33.79vs 363.84±29.04)ms2,低频范围功率与高频范围功率比(LF/HF):(4.23±0.46 vs 2.98±0.27),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8.00%vs 30.00%),且两组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并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分析3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孤立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以及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和24小时时域指标: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并计算P波最大宽度与P波离散度,再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进行比较,可见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5分钟RR间期的标准差、高频段功率较发作后5分钟增高(P<0.05),而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频段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②24小时时域分析显示房颤组的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房颤组的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房颤组的全部RR间期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与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呈正相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特别在发作前迷走神经张力有明显增强,并且其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显著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率变异性(HRV)及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6例作为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5例和非前壁心肌梗死组41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47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2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4例。另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7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MI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亚组AMI患者HRV指标〔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频域分析指标:总频谱成分(TF)、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LF/HF比值〕和QTV。结果 AMI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LF/HF比值大于非前壁心肌梗死组(P<0.05)。死亡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均小于存活组,LF/HF比值大于存活组(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患者SDNN、RMSSD、SDNNIndex、TF、LF、HF及QTV小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LF/HF比值大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 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其对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快速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临床异常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5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3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儿,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AVRT组,80例)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AVNRT组,54例)。记录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相邻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50 ms个数占所有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每5 min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部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电生理指标[包括诱发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心电生理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心电图RR间期、PR间期、AH间期、HV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VNRT组SDNN、SDANN、PNN50均低于AVRT组(P0.05)。AVNRT组诱发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均低于AVRT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电生理指标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诱发VT持续时间、诱发VT频率、SDNN、SDANN、PNN50鉴别诊断AVRT与AVNR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75.0%。结论小儿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需要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平衡协调,心率变异性与电生理指标相互影响,在小儿快速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入选75例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按室性期间收缩Lown's分级对VA进行评估,分为Lown's 1~2级组21例与Lown's 3~5级组54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室性心律失常、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24 h QT间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SDNN、SDNNindex、SDANNindex、rMSSD及24 h QTV均明显减小(P均0.05);与Lown's 1~2级组比较,Lown's 3~5级组除r MSSD外,其它SDNN、SDNNindex、SDANNindex及24 h QTV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 HRV与QTV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STEMI合并ADHF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泵持续注射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泵注射多巴酚丁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4h。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短暂室性心动过速(SPVT)明显增加,观察组患者的PVC、SPVT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HR)、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节段的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的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以及照组患者的HR、LF、HF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5%)显著低于对照组(26.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STEMI合并ADHF患者的疗效优于多巴酚丁胺,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但不会增加其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ACEI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作用。  方法 对 2 5例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后 1周开始服用ACEI ,而对照组 2 4例不给予ACEI ,一年后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室上性、室性异搏和心率变异性的观察。  结果  ACEI组心肌梗死后患者室上性异搏次数和室性异搏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ACEI组心肌梗死后患者所有窦性心率R R (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 5mi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和全程记录中相邻NN间期差值 >5 0ms的个数(PNN5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ACEI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室上性和室性异搏的发生率 ,同时可以增加其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律失常表现特征及其心率变异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兰卅大学第一医院的AMI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下壁组及前壁组。分析各组住院期间动态心电图(DEC)资料,对比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共纳入239例AMI患者。在NSTEMI组、下壁组及前壁组间,频发室性早搏、Lown≥3级室性早搏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STEMI组和下壁组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前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ASDNN)均显著低于NSTEMI组和下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壁心肌梗死相比,NSTEMI和下壁心肌梗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但心率变异性损害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分析 36例正常对照组和 5 2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 2 4h正常 RR间期标准差 ( SDNN)和心率变异指数 ( HRVI)明显低于正常组 ( P<0 .0 1) ,其中离心性组明显。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性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0.
选取急诊PCI治疗的心梗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剂量为40mg/d,观察组80mg/d。结果观察组相邻NN之差50ms的个数在总窦性心搏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梗急诊PCI治疗患者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8例及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正常患者73例,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检测24小时内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两正常窦性R-R间期均值的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24小时内每5分钟节段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小时内每5分钟节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记录仪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结果高血压心功能正常组nDBP下降较心力衰竭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勺型血压发生率心功能正常组为54.79%,心力衰竭组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组SDNN、SDNNI、SDANN、PNN50明显下降,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较心功能正常患者心率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程度均明显下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病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2月11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χ2=5.153,P=0.023);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传导阻滞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病人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入选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n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NOHCM)病人3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病人25例,健康正常者40名为对照组。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3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心律失常的差异,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包括24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连续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所有邻近窦性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相邻两个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HOCM组及NOHCM组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显著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在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NN-Index、PNN 50上低于NOHCM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SSD在HOCM组及NOH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CM组及NOHCM组的各项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频发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多源室性早搏、R on T现象、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在HOCM组均高于NOHCM组(P0.05)。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在HOCM组与NOH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CM病人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提示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功能平衡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特别是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评估及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有90例年龄匹配的单纯性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作为分析患者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force, DC)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工具,其中心率变异性包括的指标有5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差大于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由此评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状态,从而帮助临床预防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均<0.05)。以SDNN≤90ms、SDANN≤75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异位搏动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异位搏动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24 h内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NN50、RMSSD、SDNN及SDAN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6例经冠脉造影狭窄≥70%患者,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1周、3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并与冠脉造影阴性组对照。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每5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min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冠脉支架植入后1周上述指标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有效地改善了心肌缺血,恢复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改善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可能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雷米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米普利(ramipril)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正常对照组(健康查体者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组(100例)服雷米普利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值均显著异常,经雷米普利治疗后血压下降同时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雷米普利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24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及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螺内酯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及rMSSD明显增加,左心重构指标LVEDD、LVESD明显下降,LVEF明显上升(P<0.05)。结论螺内酯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至2016年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31例盐敏感高血压患者,以Hcy≥15 μmol/L为Hcy升高组,<15 μmol/L为正常组。通过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动态监测,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两组间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升高组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升高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A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A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1,P<0.05,P<0.01);而升高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所有相邻心搏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RMSDD)、所有心搏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心搏 R-R 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则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P<0.01)。其中Hcy水平与24HADBP、24HDBPV、RMSSD、SDNN之间有相关性(P<0.01),其中与RMSSD和SDNN呈负相关。且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二者与Hcy水平之间具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BPV和HRV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BPV)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4月,对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7d家庭自测血压以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家庭自测BPV三分位分为低变异性组56例、中变异性组62例和高变异性组54例。结果与低变异性组比较,中变异性组和高变异性组24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的差值均方根(rMSSD)及低频明显降低(P<0.05);与中变异性组比较,高变异性组SDNN、SDANN、rMSSD及低频明显降低(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缩压变异性与SDNN、SDANN、rMSSD和低频呈负相关(P<0.05),与极低频呈正相关(P<0.05);家庭舒张变异性与吸烟呈正相关(P<0.05),与SDNN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BPV与24h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