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脏在经络循行、生理功能、病理变换等方面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是主要病因,把握"脾升胃降,二者为调节全身气机的枢纽"的思想,围绕健脾以和胃的原则,可使脾胃气机通畅、升降有序。  相似文献   

2.
刘娅 《四川中医》2005,23(12):16-17
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升清是脾最基本的生理活动形式,降浊是胃生理活动的根本概括.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是脾胃生理关系的概括.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反陷,胃失其常,浊气不降反逆,或清浊相干,是脾胃失调的主要病理变化.辛开苦降、健脾降胃、化湿和中、升阳泻火是脾胃同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脾胃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升清阳、胃降浊阴是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的关键所在。脾升胃降是脏腑-时空系统中气机升降枢转的中心,协调平衡心肺之气降、肝肾之气升,对于脏腑气机的生理、病理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作者详细论述"河图时空观"对脾胃升降理论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总结归纳"脾胃为升降之枢"的理论内涵并且分析升降法则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与否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脾升胃降协调统一,化生气血,排泄糟粕,维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脾升胃降失常,不能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日久演变为消渴变证。故消渴的治疗当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升清降浊,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5.
中焦脾胃为一身上下气机枢纽,脾胃升降运转正常,则一身气血阴阳调和,脾升胃降失常是脾胃病的关键病机,陈颜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强调"气机调畅",以恢复脾胃气机为核心,临床疗效满意。结合陈医师验案举隅,以管窥豹介绍其治疗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辛开苦降法与脾升胃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魏玮  郝建军  周晓莉 《中医杂志》2004,45(9):715-716
李杲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升降相因,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用辛开苦降法升清降浊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 1 脾升胃降是对脾胃功能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7.
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但若以气为百病之纲、脾升胃降这两个要点审诊,则有执简驭繁之效,故脾胃病可以用升降理论来诊治.脾胃升降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调理脾胃就应调节脾胃以及相关脏腑之间的气机升降,以求平衡而百病乃除.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相当于中医上"慢性泄泻"、"便秘",常表现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升降为机体升降的枢纽。升降不及或者太过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单兆伟教授重视脾胃升降,脾胃同调,升降相宜,治疗腹泻型肠易激,健脾化湿、疏肝行气,佐以升清;治疗便秘型肠易激,以润降为主,佐以升清;宣降肺气以助降浊;若兼有气虚,则健脾益气,脾升则胃降。  相似文献   

9.
脱屑性唇炎与脾胃关系密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脱屑性唇炎归为"唇渖"、"唇风"、"唇胗"等疾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伏火。脾胃伏火的产生是由于脾胃升降失司,郁遏于内所致。治疗伏火应从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入手。王彦刚教授通过调整脾胃气机升降来消解脾胃伏火治疗脱屑性唇炎,选用泻黄散酌加通降气机之品,是伏火得清,脾肾之功重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有利于枢机之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徐佳  姜希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3-1175
陈彤云教授认为口唇由脾胃所主,慢性唇炎的核心病机在于脾阳不升、胃阴不降、气机失调、中焦不运,治疗原则为升降润燥,通过调畅气机,升阳助脾,益胃润下。  相似文献   

11.
李东垣的脾胃升降学术思想肇始于张元素,大成于《内经》,升降模式是脾胃皆升,先升后降,有始有终.胃先脾后,胃主脾从;升重于降,上下单向.升始于胃,重在于胃;降始于肺,重在于肺.对胃降无系统性深刻论述,是脾胃生理功能结合四时的时间医学,面面俱到,细致繁杂.黄元御的脾胃升降学术思想来源于道家太极河洛及《内经》,升降模式是脾升胃降,左右双向并行,如环无端.脾先胃后,脾主胃从,以脾胃升降失常阐释治疗诸多病症,是脾胃基本功能结合太极河洛的空间医学,规范圆融,执简驭繁.  相似文献   

12.
治疗脾胃病贵在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为阴土,其气宜升;胃为阳土,其气宜降。两者对全身气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而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多是由于脾胃升降出入之气机逆乱而发生。因此,调气在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笔者在临证时,注意调节脾胃气机运动这平衡,用降、通、补、升之法,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 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  相似文献   

13.
气机升降平衡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应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调理脾胃升降的四种治疗大法。针对寒热错杂、中气阻滞成痞之脾胃升降不及,则宜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脾胃虚寒、升降无权之脾胃升降失调,则宜升清降浊,以调脾胃升降。中气虚下陷之脾升不及、升之反作,则益气升阳举陷。中气虚、胃气上逆之降之反作,则降逆和胃,以降胃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升阳法治疗便秘的主要理论为:脾胃为气机的升降之枢,脾胃升降相因,脾升得当方可使胃降正常;清阳不升,则浊阴难降,发为便秘。升阳法升清阳以调气机之升降,使糟粕得以顺利排出。  相似文献   

15.
脾主升,胃主降,这是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特性。清代名医叶天士曰:“脾宜升则建,胃宜降则和”。脾胃的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出入升降至关紧要,举足轻重。只有脾胃升降正常,人体才能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推陈出新,生化不息。诚如《素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肝脏气机及其与脾胃、胆、肺、肾之间相互关系的阐述,认为乳腺癌的形成是肝气郁结所致,且与脾胃升降失常、胆火上逆、肺失肃降、肾气失司密切相关,提出乳腺癌的防治要着眼于调畅肝气,同时与升脾降胃、利胆、降肺、纳肾并重。  相似文献   

17.
岳妍 《国医论坛》2012,27(1):12-13
人体气血升降是以肾水升、心火降为根本,在心肾相交过程中,肝脾助肾水以温升,肺胃助心火以凉降,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仲景所言的痞证,就是气机痞塞不通,升降失常,有的以脾气不升为主,有的以胃气不降为主,也有同时具备脾不升清、胃不降浊的情况,所以才有了泻心汤系列.所以一系列泻心汤均是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而治疗痞证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寒热错杂是指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常,辛温药促肝脾温升,苦寒药助肺胃凉降,故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就是促使脾升胃降,使气机由“痞”转“泰”.  相似文献   

18.
<正>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临床运用升降理论辨治脾胃病建树卓越,享有盛誉。笔者曾有幸聆听徐老教诲,获益匪浅,现就徐老相关经验加以阐述,以飨同道。1以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1.1脾升胃降脾主运化,脾宜升则健;胃主受纳,以降为和,以通为顺。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相因相成,构成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共同维护脏腑气机的协调平衡。升法的内涵,主要指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使肠管蠕动得  相似文献   

19.
胃降脾自升     
脾胃通降学说是脾胃理论重要组成部分,通降是胃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胃失通降是脾胃病最基本病理特征,通降胃气是治疗脾胃病最基本法则,"胃降脾自升"是脾胃生理特征,"胃不降脾不升"是病理表现。掌握胃降脾自升,对诊疗脾胃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振华 《河南中医》2016,(11):1902-1903
赵教授针对眩晕的病机衍变,遵仲景"脾旺不受邪"之旨,以调理中焦脾胃,复其升降为主。赵教授认为胃气健旺,清升浊降则通畅无阻,故健中土,助升降,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僵蚕、蝉蜕升阳中之阳,大黄、姜黄降浊中之浊,助升助降,进而胃气充盛,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升降相因,气机通调,眩晕自除。脾胃居中宫,转运之枢,通上达下,脾升胃降,升降之常矣。若伤及脾胃,升降乖戾,气机阻滞,赵教授常从调中州,健脾运,助脾升切入,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加白扁豆、山药益气健脾,葛根、桔梗助其升提,进而脾运得健,清阳得升,脑髓得养,眩晕即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