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瘘术前高分辨力3.0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外口及肛瘘分型。结果MRI诊断2例高位肛瘘,16例低位肛瘘;复杂肛瘘3例,其中两例为高位,15例为简单肛瘘。根据Parks分型,MRI,显示括约肌间瘘12例,经括约肌瘘3例,括约肌上瘘1例,括约肌外瘘2例。与手术相比,MR诊断肛瘘(或脓肿)、内口、外口及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4.4%(17/18)、85.7%(18/21)、100%(18/18)、88.9%(16/18)。结论MRI术前检查能够为外科治疗提供较多信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前诊断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就诊于宝鸡市陈仓医院肛肠科的62例高位肛肠瘘患者,手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结合手术结果比较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判断瘘管分型能力的差异。结果: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高位肛瘘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检查准确率为93.55%(58/62),直肠内超声检查准确率为84.48%(5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内口、主管、支管准确率更高,内口与支管检出率高于直肠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主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型检查结果比较,MRI检查总准确率高于直肠内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直肠内超声,其中,经括约肌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应用直肠腔内超声和MRI检查对高位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诊断准确率均较高,MRI检查准确率更高,分型判断更准确,直肠内超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探讨肛管磁共振检查对肛瘘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磁共振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肛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分析肛瘘分型手术结果及肛管磁共振诊断分型结果,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手术分型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分型结果对比。结果:在脓肿、外口、支管、主瘘管、内口诊断结果对比中,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括约肌外型、括约肌上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间型的肛瘘分型对比中,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瘘诊断中采用肛管磁共振检查,可对肛瘘分型进行准确鉴别,对内、外括约肌与瘘管关系进行精确评价,准确判断有无脓肿及脓肿数目,准确显示瘘管走行、数量、内外口位置,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0 T高分辨率MRI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6例经临床确诊的肛瘘患者采用3.0 T高分辨率MRI检查,并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明确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支管,有无脓肿、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根据Parks分型法分型;内口位置描述采取截石位时钟定位法,MRI内口显示位置与术中所见位于同一象限内认为显示正确。结果 (1)156例肛瘘患者的肛瘘主支Parks分型与手术探查分型符合情况:单纯性肛瘘119例,复杂性肛瘘37例,经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均为100%。MRI诊断及术后诊断Parks分型结果分别为:括约肌间型87例/85例;经肛管括约肌型52例/54例;括约肌上型10例/11例,括约肌外型7例/6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7.70%、96.30%、90.90%和85.71%。(2)内口定位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情况:MRI诊断内口189个,术后诊断内口205个,诊断符合率92.20%。(3)MRI诊断肛瘘主、支管分别为196支、20支,术后诊断肛瘘主、支管分别为198支、24支,诊断符合率高于80%。(4)MRI诊断肛周脓肿74例,术后诊断肛周脓肿74,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3.0 T高分辨率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在肛瘘分型与内口定位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水囊填塞法MRI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水囊充填前后MRI扫描,分析记录瘘管数量、瘘管显示及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支瘘管与脓腔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水囊充填前后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3%和94.8%;对肛管直肠环以上(包括环内)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为75.6%和97.2%;肛瘘的分型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95%。结论:水囊充填MRI检查在显示肛瘘内口及位置、瘘管与肛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等优于常规MRI。有助于避免二次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水囊充填前后MRI相结合,有利于发现肛直环上方隐匿性的的内口和隐藏的感染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杂性肛瘘MRI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50例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MRI检查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复杂性肛瘘的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率为74.00%,MRI检查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00%、94.59%,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92.31%、94.00%、97.22%、85.71%;MRI检查同手术检查结果比较主瘘管、外口、内口、瘘管分支及脓肿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扫描技术的复杂性肛瘘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术前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复杂性肛瘘的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于2018年1月一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62例,均进行CT、MRI检查,以肛门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影像学特征。结果:肛门镜检查显示,62例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中,阳性54例、阴性8例;CT检查:真阳48例、假阳6例、真阴2例、假阴6例;MRI检查:真阳52例、假阳1例、真阴7例、假阴2例。MRI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金标准检查结果显示: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共54例,瘘口2~3个、共142个,瘘管及分支:133条,肛门周围脓肿:30例,脓肿周围软组织感染:12例。两组检查方式比较,MRI对瘘口/瘘管及分支/肛门周围脓肿/脓肿周围软组织感染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分析,CT检查均可见细小的分支,隐藏区域的小脓肿/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并分析核磁共振技术诊断复杂性肛瘘手术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核磁共振技术(MRI)扫描及一般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及术前一般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MRI检测结果为4例为单纯性肛瘘且均为肛管括约肌间瘘,46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37例为经肛管括约肌瘘,7例高位肛瘘,2例肛瘘术后改变且合并骶前脓肿及合并盆腔内多发脓肿)。与手术探查的结果相比,MRI诊断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为92.00%,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56.00%,术前MRI诊断准确率与手术探查较为接近,而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则较术前MRI扫描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MRI扫描在肛瘘内口、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方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00%、100.00%、92.00%,术前一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4.00%、60.00%、58.00%,术前一般检查及MRI扫描在肛瘘内口位置的诊断准确率较为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诊断准确率方面,术前MRI扫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一般检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避免过多的肛门括约肌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在诊断肛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0月40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分辨率MRI在检查,将MRI结果与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MRI诊断40例中单纯性肛瘘11例,复杂性肛瘘29例;高位肛瘘22例,低位肛瘘18例;括约肌间型18例、括约肌上型11例、括约肌外型7例、经括约肌型4例,与手术分型的符合率分别为94. 44%、84. 62%、87. 50%、50. 00%; MRI诊断主管、支管、内口、外口、脓肿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3. 98%、81. 25%、87. 50%、100. 00%、100. 00%。结论:高分辨率MRI诊断肛瘘准确、可靠,可提供比较全面的解剖及病理信息,帮助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平扫在肛瘘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经临床确诊的肛瘘患者的1.5 T MRI平扫影像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价肛瘘MR影像特征与手术结果对照的准确性。结果 MRI诊断复杂性肛瘘63例(42.9%),单纯性肛瘘84例(57.1%),与手术对照准确率为91.2%(134/147)。Parks分型,MRI诊断括约肌间型74例、经肛管括约肌型45例;括约肌上型18例,括约肌外型10例,与手术对照,准确率分别为83.8%(62/74)、86.5%(45/52)、85.8%(18/21)和83.3%(10/12)。MRI内口定位准确率:87.8%(172/196),外口定位准确率100%。MRI诊断主瘘管175个,支管62个,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2%(151/175)、75.8%(47/62)。结论 MRI平扫在显示肛瘘分型及内口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肛瘘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析3.0T磁共振成像对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的诊断作用,为其术前提供治疗依据。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20年3月间手术治疗的肛周围感染患者,共51例,均行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检查进行比对。结果:3.0T磁共振对脓肿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括约肌间型100%(36/36)、经括约肌型91.67(11/12)、括约肌上型100%(2/2)、括约肌外型100%(1/1)、脓肿病灶100%(56/56)、内口总数96.08%(49/51),与手术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诊断管理中,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价值高,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对肛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肛瘘患者50例,均给予三维肛肠超声扫描和瘘管造影,分析影像学资料和肛瘘手术结果。结果 50例患者经三维肛肠超声扫描检查及手术确诊为肛瘘,单纯性肛瘘27例,复杂性肛瘘23例。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果:低位肛瘘22例,高位肛瘘28例,其中括约肌外瘘3例,括约肌间瘘4例,括约肌瘘21例。三维肛肠超声扫描联合瘘管造影检查肛瘘内口的准确率为94.0%(48/50)。结论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能准确定位肛瘘,进而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对肛周窦道及瘘管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64例,术前全部行MRI检查,检查序列主要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echo,TSE)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轴位自旋回波(Spin-echo,SE)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及脂肪抑制质子强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DWI),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例肛瘘共74个原发瘘管,89个内口,80个外口,48个肛周脓肿。MRI对原发瘘管、肛周脓肿、内口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95.8%、100%和94.3%,特异度分别为85.7%、97.5%和92.3%。结论 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走行、有无脓肿和支管形成及肛瘘内口的位置,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1-Vibe-FS与T1-Flash-SPAIR动态增强序列联合钆剂瘘管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Avanto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80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行MRI扫描.先行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扫描,后随机行T1-Flash-SPAIR-dyn、T1-Flash-SPAIR-dyn+钆剂瘘管造影、T1-Vibe-FS-dyn、T1-Vibe-FS-dyn+钆剂瘘管造影(依次记为S1、S2、S3、S4组)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ratio,CNR),对比4种扫描方法的SNR、CNR和内口截石位点分布差异;对内口位置、肛瘘原发瘘管数量、分支瘘管数量、脓肿以及Parks分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序列的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T1-Vibe-FS-dyn序列比T1-Flash-SPAIR序列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4种扫描方法的SNR(P<0.05)和CNR(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口截石位点分布有差异(P<0.05);4种扫描方法对内口位置(P=0.676)、原发瘘管数量(P=1.000)、分支瘘管数量(P=0.377)、脓肿(P=0.230)和Parks分型(P=0.712)的影像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扫描方法对Parks诊断分型有特异性(P<0.05).结论 对有外漏口的患者采用方法S4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对无外漏口的患者采用方法S3可以获得较高的SNR和CNR;方法 S1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未定型,方法S2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括约肌上型,方法S3、S4可更好地诊断Parks分型为括约肌外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瘘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腔内超声检查确诊为肛瘘的357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评价肛瘘与内外括约肌的关系、肛瘘的分型以及瘘管及内、外口的显示,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瘘管。单纯性肛瘘患者超声诊断肛瘘位置、内口、外口、分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205/205),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分别为95.4%(145/152)、85.5%(130/152)、100%(152/152)、84.9%(129/152)。超声诊断肛瘘位置、内口及分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明显高于术前触诊检查结果[98.0%(350/357)vs68.1%(243/357),93.8%(335/357)vs60.5%(216/357),93.6%(334/357)vs57.4%(205/357),P<0.05]。结论对于肛瘘,经直肠超声是一种重要的术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耦合剂造影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动态增强(DCE)MRI对直肠阴道瘘(RVF)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或肠镜证实的RVF患者,术前均接受MR检查,扫描前分别向肛管、阴道灌入适量超声耦合剂,而后采集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T1WI、轴位T2WI、轴位脂肪抑制T2WI、DWI和3D-VIBE DCE-MRI,记录瘘口数量、开口位置、瘘管支数及周围软组织病变情况,并与手术及肠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3例患者中,12例经手术治疗,11例接受肠镜检查,共发现26个瘘口、27支瘘管,6例合并周围脓肿,3例存在放射状损伤。超声耦合剂造影+3D-VIBE DCE-MRI对于瘘口、瘘管的显示率及诊断周围脓肿、放射性损伤的准确率均高于各常规序列(P均<0.05)。结论 基于超声耦合剂造影3D-VIBE DCE-MRI对RVF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直肠周围脓肿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直肠周围脓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直肠超声探头和高频探头检查直肠周围脓肿72例,观察其声像图特征,根据病变发生的解剖部位、声像图特征进行超声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99%。直肠周围脓肿及瘘管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病灶区域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病灶周缘区扫查可发现瘘管、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区分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查明瘘管的数目及瘘口位置,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高位肛瘘,在术前利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结果及术前临床一般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术前MRI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的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6.7%;术前MR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3.3%,肛瘘的MR检查与术前一般检查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术前诊断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初步诊断为直肠肛门瘘患者,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后经肛瘘外口注入SonoVue,观察瘘管走向和内口开口位置,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45例患者中单纯性肛瘘19例.常规超声检查17例诊断与手术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89.5%;造影检查18例诊断与手术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94.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肛瘘26例,常规超声检查16例诊断与手术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61.5%,造影检查24例诊断与手术结果相同,诊断符合率92.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noVue超声造影用于肛瘘术前检查有较高的可视性和准确率,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研究组进行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研究组有40个内口,60条瘘管,伴有肛周脓肿5例;对照组有40个内口,62条瘘管,伴有肛周脓肿6例。研究组ERUS诊断复杂性肛瘘符合率92.50%与对照组MRI诊断符合率97.50%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两组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内口和瘘管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诊断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RI与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为了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采取联合应用方式,从而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效依据,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