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背侧韧带同时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 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并将第一掌骨悬吊的作用,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 临床应用3例,效果满意。结论 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法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Schekker技术,应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半桡侧腕屈肌腱重建第一、二掌骨基底间韧带,并与剩余肌腱自身悬吊控制掌骨基底背侧半脱位,并形成肌腱填塞物内置大多角骨切除遗留空间控制掌骨下沉等手术步骤,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6例.术后手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握力(grip strength),捏力(key-pinch),第一腕掌关节直观模拟疼痛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 score),术后12个月随访X线前后位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2~ 26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前后疼痛(VAS)平均分值为7.0/1.6;握力平均为11/22 kg;捏力平均为1.8/3.4 kg;Kapandji score 平均为6.0/8.7;12个月时测量X线前后位片第一掌骨基底-舟骨远关节面间距平均值为8.8mm.结论 大多角骨切除,桡侧腕屈肌腱动力性悬吊结合掌骨基底间韧带重建,最大程度地接近了该部位韧带解剖及生物力学方面的结构,可有效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半脱位的韧带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半脱位的韧带重建费起礼刘巨荣周强拇指的腕掌关节是拇指的关键性关节,它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拇指功能的发挥.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创伤性半脱位在临床上表现为拇示指捏物无力,第一掌骨基底向桡背侧突起,按压第一掌骨基底能回纳,松手后呈半脱位,劳累...  相似文献   

4.
爆炸伤断指远位寄养二期回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7岁。因炮炸伤致左拇指离断,第一掌骨游离,示、中指毁损2h入院。急诊检查:左拇指自第一腕掌关节处离断,残存指伸肌腱相连,第一掌骨完全游离外露,拇指掌侧及背侧有明显呈暗黑色烧灼痕迹,拇长屈肌腱自近端抽出,两侧血管神经束均抽出长约8cm,大鱼际肌毁损,示指中、远节缺损,中指缺损,环指近节桡侧至第1腕掌关节部分皮肤缺损,皮缘不规则,污染严重(图1)。  相似文献   

5.
部分桡侧腕屈肌腱瓣修复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为第一掌骨受到轴向加尺偏暴力使掌骨基底部向背侧、桡侧近端移位所致,常常伴有韧带断裂,招致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及外展活动。作者自1999年始采用部分桡侧屈腕肌腱瓣修复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患者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性,年龄18~25岁。受伤原因:击打沙袋3例,擒拿格斗4例,摔伤1例。受伤时间:3个月~1年,平均6.7个月。所有病例均经过门诊复诊。1.2手术方法于前臂腕掌桡侧作“S”形切口,自腕掌横纹向近端延伸,长约10cm,切开皮肤、皮下及前臂深筋膜,…  相似文献   

6.
腕掌关节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伴骨折的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比较少见,手法整复及石膏外固定后极易再脱位。以往治疗主要采用腕掌关节融合术,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的拇指部分功能受限,尤其对掌功能受限更明显。近三年,我们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转位治疗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二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因桡神经不可逆损伤,造成伸腕、伸指、伸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可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重建其功能。修复的方式较多,至今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标准的、疗效最好的肌腱移位术,是1960年Boyes提出的肌腱移位组合方式:即用旋前圆肌移位修复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指总伸肌,掌长肌移位修复拇长伸肌的方式。1 适应证用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屈肌移位,修复伸腕、伸指和伸拇功能,主要用于桡神经不可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滑车,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肌腹长度为[(85.67 ± 1.67) mm, ± s,下同],肌腱长(102.41 ± 1.65) mm.桡侧腕屈肌纤维鞘管长度为(13.76 ± 0.40) mm,宽度为(6.18 ± 0.16) mm,高度为(4.11 ± 0.18) mm.8例拇对掌功能重建者,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制定的评定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结论拇短伸肌腱位置恒定,长度、肌力足够,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作用方向一致.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作滑车,用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张煜  范卫民  徐南伟  顾卫东 《中国骨伤》2013,26(12):1037-1040
目的:探讨桡侧腕长伸肌腱重建第一腕掌关节周围4束韧带治疗急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对4例急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的患者切开复位后采用单根桡侧腕长伸肌重建关节周围4组韧带,即背侧韧带,掌侧韧带,桡背侧韧带,第一、二掌骨间韧带;其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38.7岁(22~63岁)。术后根据X线片、JAMAR握力测试、拇指关节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伤口均I级愈合。术后1、3、6个月x线片未见第一腕掌关节脱位复发,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退变。JAMAR握力测试患侧恢复至健侧的60%N90%。ROM测定3例屈伸、收展活动恢复正常,1例内收受限。拇指活动时疼痛VAS评分0-1分。结论:对于急性第一腕掌关节脱位,桡侧腕长伸肌腱重建关节周围韧带可恢复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4月~2002年5月应用桡侧腕屈肌腱束同时重建第一腕掌关节掌侧韧带、背桡侧韧带和骨间后韧带,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桡侧腕长伸肌腱移位桥接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拇长伸肌腱陈旧损伤的功能重建,临床常采取掌长肌腱、尺侧屈腕肌腱、食指固有伸肌腱的移位或者游离肌腱移植。本例患者拇长伸肌腱系陈旧性的闭合断裂,拇长伸肌腱断端缺损较多;使用在止点处撕裂的桡侧伸腕长肌腱移位来桥接修复拇长伸的断裂缺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第2掌骨纵向半侧骨干移位和二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改良Blauth 3B和3C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改良Blauth3B和3C型患儿资料12例.将第2掌骨纵向半侧移位延长第1掌骨,稳定第一腕掌关节.确认骨折愈合后,二期行肌腱移位拇对掌功能重...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伸腕、伸指和拇指桡侧外展功能丧失患者6例,通过利用前臂屈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1],均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32岁。伤情:桡神经不可逆性损伤5例,前臂背侧绞扎伤术后伤口感  相似文献   

16.
桡侧腕长伸肌腱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2002年,我们利用桡侧腕长伸肌腱固定治疗第一腕掌关节脱位3例,术后随访5—8个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第一腕掌关节脱位为第一掌骨受到轴向加尺偏暴力使掌骨基底部向背侧、桡侧近端移位所致,常常伴有韧带断裂,招致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及外展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大多角骨切除加肌腱固定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以大多角骨完全切除加部分桡侧腕屈肌腱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的方法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11例。测量患侧手术前后及健侧腕关节和拇指的活动度、握力和捏持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中的10例随访1~3年,平均2年3个月,比较术后和术前腕关节及拇指活动范围和握力及捏持力,术后有明显的增加,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健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腱固定第一掌骨基底部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尺侧腕伸肌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掌、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腕伸肌腱加掌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4例因正中神经毁损无缝合条件行急症手术;8例正中神经缝合后形成神经瘤,瘢痕粘连,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外展功能丧失;6例断腕再植后拇指功能恢复较差;2例正中神经的腕横支和鱼际肌挫灭伤,外展肌腱毁损,急症重建。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后,患肢外展,掌背侧取“S”切口,分离出尺侧腕伸肌,从止点处切断,分离至尺骨茎突处,做皮下隧道,转向掌侧,斜向…  相似文献   

20.
患者均系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35岁,皆为切割伤,均漏诊正中神经断裂2周后,因拇对掌不能、鱼际麻木入院。手术取经过腕和手掌近侧横纹的“S”形切口,掌长肌腱及正中神经常规吻合,顺其掌长肌腱掀起掌腱膜并于远侧掌横纹处切断,缝卷成腱条。另作拇掌指关节桡背侧弧形切口,将掌腱膜腱条通过皮下隧道移位贯穿缝合于拇短展肌止点处,松紧以被动伸腕、拇指能自动外展即可,远端腱条编入拇长伸肌腱内使拇旋前,屈腕、拇外展对掌位背侧石膏托3周后改为中上位2周煅炼。术后4周患者拇指可完成对掌对指动作,肌力较健侧低1级,但可满足生活要求,4个月后肌力同健侧,鱼际区感觉恢复,8个月后示指感觉恢复。 体会 腕正中神经一期吻合并拇对掌重建,术后疗效的迅速使患者康复信心倍增,也同时提高了掌长肌腱吻合的必要性。另外由于拇对掌动作的重建,通过日常生活需求性动作,延缓了大鱼际肌肉恢复期的萎缩,为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