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不同类型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RD患者23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1例12只眼, 女性12例12只眼;年龄(33.3± 13.7)岁。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脉络膜视网膜缺损类型, 将患眼分为累及视盘组、未累及视盘组, 分别为15、9只眼;根据RD是否累及缺损区, 将患眼分为RD累及缺损区组、RD未累及缺损区组, 分别为15、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随访时间(19.5±16.3)个月。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网膜复位、BCVA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t检验;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 24只眼中, 视网膜复位20只眼(83.3%,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拟诊的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检查并拟诊的结核性视网膜血管炎且抗结核治疗(ATT)有效患者15例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5例, 女性10例;双眼、单眼受累分别为7、8例;年龄(49.3±11.1)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7只眼。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全身结核相关检查包括胸部CT、血清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结核相关检查。所有患者行全身ATT。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患眼的眼底多模式影像特征。治疗前后BCVA比较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所有患眼视网膜血管纡曲扩张, 其中伴血管白鞘3只眼;视网膜散在出血点5只眼, 其中沿血管走行3只眼。病变主要分布于视网膜中周部及周边部, 部分累及后极部。单纯视网膜血管炎12只眼(54.5%, 12/22);视网膜血管炎合并脉络膜炎10只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斑兜带手术(MB)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MB治疗的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5例15只眼, 年龄(51.80±10.72)岁;女性42例42只眼, 年龄(59.14±11.51 )岁。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黄斑脱离(MHMD)21例21只眼,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黄斑脱离(FSMD)36例36只眼, 并据此分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均行MB治疗, 对于存在明显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的患眼, 联合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1、3、6个月及1、2、3、4年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 观察两组患眼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手术前, MHMD组、FSMD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35±0.47、1.17±0.59;手术后4年, 分别为1.02±0.49、0.73±0.55。两组患眼手术前、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治疗后不同体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青岛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接受PPV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治疗的RRD患者192例192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超广角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B型超声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手术后体位要求将患眼分为面向下体位组和可调节体位组, 分别为97例97只眼和95例95只眼。两组患者年龄(Z=0.804)、病程(Z=-0.490)、眼别(χ2=0.175)、logMAR BCVA(Z=-0.895)、眼压(Z=0.178)、晶状体状态(χ2=1.090)、脱离时钟位数(Ζ=0.301)和累及黄斑(χ2=0.219)、裂孔数量(Z=-1.051)和下方裂孔例数(χ2=0.619)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1, P<0.05)。手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观察患眼一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内界膜(ILM)翻转覆盖与ILM多层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1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连续MH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21例21只眼, 女性32例32只眼;年龄(55.28±11.40)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ILM覆盖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ILM多层填塞组(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 分别为11例11只眼、42例42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均接受标准经睫状平坦部三通道23G玻璃体切割手术。ILM覆盖组联合行上方ILM翻转覆盖;ILM多层填塞组联合行保留黄斑区ILM的环形ILM剥离, 并将裂孔周围的ILM翻转行多层ILM填塞。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时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以及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黄斑区增生情况。结果 ILM覆盖组11只眼中, 手术后1周时, 裂孔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空气填充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治疗伴玻璃体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伴玻璃体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1例(101只眼), 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空气填充联合节段性巩膜扣带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 对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单次手术实现视网膜解剖复位94只眼, 占93.07%(94/101);首次手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7只眼, 占6.93%(7/101)。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伴硅油填充治疗后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0%。不同术眼视网膜裂孔大小和裂孔数量的视网膜复位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 7.15;P=0.005, 0.018)。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BCVA分别为1.27±0.93、0.43±0.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 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手术后BCVA和术前BCVA呈正相关(r=0.40, P<0.001)。术前BCVA(P=0.024)...  相似文献   

7.
佘海澄  张熙芳  段安丽 《眼科》2023,(3):251-253
回顾7例(9眼)眼内镜(ICL)植入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植入ICL至因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间隔时间、眼轴、术前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手术术式及视网膜复位等情况。患者接受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在ICL植入术后3~13年(中位数6年)。9眼中的6眼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玻璃体手术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余3眼为黄斑区局限视网膜脱离,不伴视网膜裂孔,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松解联合气体填充。2眼因白内障在术中行ICL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眼在随访期间视网膜复位。术后BCVA(LogMAR)为0.36±0.53,较术前(1.58±1.42)显著提高(P=0.015)。因此,在植入ICL的眼中可按常规完成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仅在出现明显白内障时需取出ICL并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眼科,2023,32:251-25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7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原发性RRD患者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27G PPV,视网膜完全复位后,视网膜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激光光凝;使用27G钝性针头将Healaflow完全覆盖于视网膜裂孔表面,注射量根据视网膜裂孔大小确定,以裂孔完全被包含为标准。手术后无体位限制。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8±6.3)个月。观察首次和最终视网膜复位率、BCVA、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例(58.0%),女性21例(42.0%)。平均年龄(58.5±11.2)岁。单一裂孔28只眼(54.9%);2~5个裂孔23只眼(45.1%)。是否累及黄斑区分别为32(62.7%),19(37.3%)只眼。首次视网膜复位50只眼(98.0%),最终所有患眼均复位(100.0%)。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logMAR BCVA分别为0.95±0.80、0.22±0.17;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0.001)。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31只眼(60.8%)。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27G PPV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RRD,成功率高,视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查确诊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7例7只眼, 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55.18±7.91)岁。所有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PRF填塞手术, 手术完毕时行空气填充。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和1、3个月, 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 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眼BCVA、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以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等变化情况。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17只眼中, 巨大黄斑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复发性黄斑裂孔分别为6、7、4只眼;裂孔直径(723.94±38.30)μm。手术后3个月, 所有裂孔均闭合。与手术前比较, 手术后3个月患眼BCVA(t=4.458)、SV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中间葡萄膜炎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16例(16只眼)并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中间葡萄膜炎患者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4.25±7.9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视力、术后并发症及中间葡萄膜炎的复发情况.结果 16例(16只眼)患者中,有4例分别患有肺结核、多发性硬化、Beheet综合征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其余12例无系统性疾病.术前所有患者均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使用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94±2.67)个月.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包括重度玻璃体混浊伴机化5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玻璃体积血2只眼,黄斑前膜伴玻璃体机化2只眼,所有患眼均出现周边部视网膜新生血管.术后并发白内障3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术后4例患者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1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术后未见中间葡萄膜炎复发者.结论 对严重或药物控制不佳而出现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中间葡萄膜炎患者采用经平坦部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减少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区微结构改变及其与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RRD患者79例79只眼纳入研究。根据视网膜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区将患眼分为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分别为51、28只眼。对侧健康眼设为正常对照组。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联合硅油填充手术。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手术前及硅油取出手术后3个月,行BCVA、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浅层FAZ面积,同时观察黄斑前膜、黄斑水肿、视网膜下液、椭圆体带和外界膜完整性等黄斑区微结构改变。FAZ面积和BCVA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BCVA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硅油取出手术后3个月,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FAZ面积分别为(0.447±0.041)、(0.409±0.034)、(0.335±0.027)mm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患眼FAZ面积均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148,P<0.05)。累及黄斑组、未累及黄斑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00±0.180、0.386±0.160;椭圆体带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7,P=0.00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FAZ面积、椭圆体带断裂发生率与手术后BCVA呈正相关(r=0.329、0.290,P=0.003、0.010)。结论RRD患眼手术后FAZ面积扩大;FAZ面积、椭圆体带断裂与手术后BCV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视网膜下注射复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CEIIS)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伴硬性渗出物(HE)(DME-HE)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DME-HE患者33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5例16只眼, 女性18例20只眼;年龄(62.00±6.54)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容积(MV);采用RETIsan检查系统行mf-ERG检查, 测量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 分别为17例18只眼、16例1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logMAR BCVA、HE面积、CMT、MV、1环P1波振幅密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3、0.972、0.291、0.023、-0.268、-0.206, P>0.05)。A组行玻璃体切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前膜剥除(ERMP)和(或)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方法 高度近视MHRD患者85例8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矫正视力检查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间接检眼镜、A/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压检查.患者平均眼轴长度(29.1±1.8) mm.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萎缩24只眼;部分性萎缩61只眼.将小数视力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93±0.37.均行玻璃体切割曲安奈德(TA)或吲哚青绿(ICG)辅助的ILMP和(或)ER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85只眼均联合TA辅助行ERMP.其中,单纯TA辅助行ERMP 21只眼;ICG辅助行ILMP 56只眼;TA辅助行ILMP 8只眼.平均硅油填充时间(6.2±1.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行t检验;对影响手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行相关性分析;视网膜脱离复发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黄斑区视网膜劈裂对裂孔闭合的影响行x2检验.结果 患眼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34±0.48.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8,P<0.01).手术后矫正视力与患眼眼轴长度(r=0.142)、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程度(t=0.23、-0.165)、黄斑裂孔是否闭合(t=0.12、-0.005)均无相关性(P>0.05).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79只眼,占92.9%.视网膜脱离复发6只眼,占7.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脱离复发与患眼手术前脉络膜是否脱离、增生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眼轴长度、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程度以及是否行ILMP均无相关性(比值比=1.428、5.039、0.815、2.578、0.432,P>0.05).85只眼中,黄斑裂孔闭合10只眼,占11.8%;黄斑裂孔未闭合75只眼,占88.2%.手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24只眼,占28.2%,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12只眼,占14.1%,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ERMP和(或)ILMP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MHRD患者中获得较高的首次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睫状体复位联合玻璃体手术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严重钝挫伤患者20例(20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3~5个钟点,其中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术前眼压4~17mmHg,12例IOP≤6mmHg.伴随症状包括外伤性扩瞳、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根部离断、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等.所有患眼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睫状体修补术.结果 术后UBM检查睫状体脱离消失,离断口封闭.术后1月眼压13≤21mmHg,平均(17±3.15)mmHg.随访所有外伤眼视网膜在位,屈光间质清晰.结论 对于复杂眼外伤,尤其是伴有低眼压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UBM检查.对于睫状体离断口范围超过2个钟点的,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同时要联合睫状体修补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32±17.34)岁.视力光感6只眼;手动/眼前者12只眼;数指者9只眼;0.01~0.1者8只眼;0.2~0.3者1只眼.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为2.13±0.50.平均眼压为(9.17±6.28)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均行23G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手术.手术中硅油填充35只眼,C3 F8填充1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23±3.07)个月.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再发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手术后1d,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占100.0%;手术后1个月,视网膜复位33只眼,占91.7%;视网膜局限性脱离3只眼,占8.3%,再次行巩膜扣带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30只眼,占83.3%.手术后1d,1、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分别为1.77±0.66、1.53±0.72、1.31±0.77,与手术前平均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1,P<0.05).手术后1d,1、3个月眼压分别为(12.47±7.28)、(15.51±6.86)、(15.82±7.60) mm Hg(1 mmHg=0.133 kPa).手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眼压与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P<0.05).手术后3个月,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只眼;此外无与治疗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成都普瑞眼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的RRD 45例(45眼)。其中, 男性24例, 女性21例;年龄19~68(45±13)岁。患眼均行25 G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裂孔激光封闭, 术毕气液交换, 填充过滤空气。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 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43例, 占95.56%(43/45);首次手术后2~3周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 占4.44%。术前BCVA为1.04±0.72, 术后提升至0.56±0.18(t=6.50, P<0.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过滤空气填充治疗RR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曲安奈德(TA)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31例患者3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4±0.36),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CRT)为(484.48±164.81) μm.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IVR治疗;第3次IVR治疗时黄斑水肿消退不明显者同时联合TA注射治疗.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时,给予黄斑激光光凝治疗;FFA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出现无灌注区,行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患眼接受雷珠单抗平均注射次数为(3.52±2.01)次;联合注射TA治疗15只眼,平均注射次数为(0.84±1.21)次;联合激光光凝治疗21只眼,平均次数为(0.97±0.95)次.先后接受了IVR联合TA和激光光凝这3种治疗12只眼.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及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42±0.33).治疗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1,P=0.000).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2.90±3.07)行.31只眼中,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者20只眼,占64.52%.患眼平均CRT为(326.19±117.80) 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平均降低了(333.58±134.17) μm.治疗前后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4,P=0.000).31只眼中,CRT降低在100μm以上者17只眼,占54.84%.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白内障加重、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IVR联合TA或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18.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行白内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7例586只眼,平均随访35.6月(8~12月),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0.68 mm(26.11~35.17 mm).结果 15只眼(2.56%)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术前39只眼(6.65%),术后64只眼(10.92%)行预防性光凝治疗,随访期间未见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手术会增加高度近视眼并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白内障术前、术后预防性光凝对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寻求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9例(19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给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4mg,并对病人症状、眼压、手术条件的改善以及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曲安奈德成功注入18只眼的玻璃体腔,1只眼误入脉络膜上腔。注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都有缓解;前房闪辉、浮游细胞及玻璃体情况改善;17只眼眼压回升,UBM检查脉络膜、睫状体复位;2只眼眼压不升,UBM检查脉络膜、睫状体未能复位;视网膜复位手术一次性成功17只眼(89.5%),2只眼需行二次手术。随访2个月至13个月,18只眼视网膜复位。1只眼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需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能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黄斑微血管结构和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变化, 初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单眼RVO继发ME (RVO-ME)患者62例6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33例33只眼, 女性29例29只眼;年龄(58.30±12.15 )岁。其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12.29±7.65)d。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以及MPOD检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双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 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流密度(VD)、血管骨架密度(S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测量MPOD。双眼通过检测37例;患眼未通过检测25例。对比观察患眼、对侧眼之间黄斑VD、SD、FAZ面积、CMT、MPOD变化。患眼、对侧眼MPOD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FAZ面积、CMT、VD、S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