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允怡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S1)
中国是肝癌大国, 每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约占全世界病例数一半。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 新一代的中国医学家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 在肝癌领域, 我们已经可以走在世界前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肝癌病人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4.
男, 40岁, 因传送带绞伤右前臂致完全离断出血、疼痛1 h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右上肢离断, 皮肤离断平面约为肘上8 cm, 肌肉等软组织离断平面约为肱二头肌腱膜止点平面, 尺桡骨离断平面约为远端1/3平面, 尺骨断端远端缺损。肘部至前臂可见残存肌肉组织挫伤较重, 仅屈伸肌群起点处活性尚可, 尚可见肌组织渗血;屈伸肌群近端存留少量腱性组织, 远端腱性组织呈马尾状撕脱。神经血管束长段抽出, 断端挫伤回缩, 鼠尾征明显。尺桡骨断端不规整, 尺骨远端毁损。创面重度污染, 指端无血运。诊断:右前臂旋转撕脱离断伤。考虑截肢术, 截肢平面设计在肘关节上方, 但患者再植意愿强烈, 故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再植术。术中于肉眼及显微镜视下清除较重挫伤的软组织, 标记残存活性腱性组织。显微镜视下清创至神经断面神经纤维束整齐, 血管清创至神经内外膜无挫伤, 断端无血栓形成。尺骨于正常骨质处截骨, 旷置, 桡骨截骨后短缩约5 cm。钛板固定桡骨骨折断端, 术中透视见骨折对位及对线可。尺动脉近端毁损, 桡动脉远端毁损, 显微镜视下以8-0无损伤线吻合桡动脉近端与尺动脉远端、头静脉及前臂肘正中静脉。6-0无损... 相似文献
5.
6.
7.
患者 男, 28岁, 因左环指指端肿物1年就诊。1年前发现左环指指端有一结节, 无其他异常表现, 未诊治。近几个月指端肿物增大, 无疼痛等其他异常情况。专科检查:肿物位于指端、甲游离缘甲板下, 背侧具有完整的、独立的甲板, 位于正常甲板的深层, 掌侧为正常外观皮肤, 基底部与指端存在一弧形切迹(图1), 触之质地韧, 无活动度, 无分泌物渗出, 局部无压痛, 余未见异常。摄X线片检查示:左环指末节指骨爪粗隆远端可见一椭圆形骨肿物影, 密度与末节指骨一致, 基底部与末节指骨间未见骨性连接, 边界清楚(图2), 无骨膜反应, 无骨质破坏, 诊断为"左环指肿物"。左环指局部浸润麻醉, 拔甲后见甲床远端肿物, 位于指端, 掌侧为正常外观皮肤, 背侧具有完整、独立的甲板(图3)。沿肿物基底部切开, 钝性分离肿物(图4), 仔细检查周围组织无残留后, 修补甲床。术后病理报告:由内向外依次是软骨化骨层、纤维软骨层、增生的纤维母细胞、纤维膜层, 骨小梁之间为纤维组织, 符合甲下外生性骨疣(图5)。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1岁, 工作时被高压氩气注射枪头穿刺左前臂后出现疼痛, 手指麻木, 皮温降低, 伤后6 h到达急诊。临床检查:左前臂近1/3背侧一针孔样穿刺伤口(图1), 无出血, 左前臂较健侧轻度肿胀, 伤口周围压痛明显, 皮温较健侧降低, 自肘关节至腕关节全程可触及皮下"握雪感", 手指指端痛触觉略减退, 指腹血运及张力正常, 手部主动活动自如, 无被动牵拉痛。X线片示左前臂全范围皮下积气(图2, 3)。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前臂切开减压并VSD负压吸引术。术中发现穿刺点位于小指伸肌腱与指总伸肌腱间隙, 穿刺深度达肌膜, 挤压肘关节可见深筋膜下积气(图4), 锐性切除部分深筋膜, 采用手法及驱血带驱赶的方法释放积气。再次检查前臂背侧皮下"握雪感"明显减轻, 但前臂远端掌侧及近端尺侧皮下"握雪感"仍非常明显。依次从前臂远端掌侧及近端尺侧作小切口, 相同方法释放皮下积气(图5)。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 以VSD覆盖创面。术后预防性应用一代头孢抗菌素24 h,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 IU肌肉注射, VSD持续冲洗并负压吸引3 d, 复查X线片示左前臂皮下积气显著消失(图6), 缝合... 相似文献
9.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
肩肘损伤涉及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两大学科, 治疗技术和理念更新迭代非常快, 对于肩肘外科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熟练掌握传统术式的基础上, 将逐渐普及的关节镜技术、三维导航和骨科机器人等应用于肩肘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期特邀蒋协远教授组织一期"肩肘关节损伤"重点刊, 旨在针对我国该领域目前最新的理念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深化骨科医生对各类肩肘损伤特点的正确认识、掌握最新的诊疗技术和辅助工具,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0.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3,(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民众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迅猛, 并在治疗肥胖症及代谢综合症等方面获得广泛肯定。本期重点选题为"减重代谢外科", 旨在探讨和分享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3,(9)
随着基础医学、解剖学、外科手术技术及材料学研究的进步, 疝与腹壁外科发展迅速。为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本期重点选题为"疝和腹壁外科", 旨在总结和分享相关临床经验和成果, 以期规范和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樊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S1)
中国肝癌发生率高、预后差, 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国2030"战略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 因此, 肝癌免疫临床治疗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6)
自体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骨移植的"金标准"。然而, 供区的医源性二次损伤、来源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原性和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 来源也受到较大限制。异种骨(即动物骨)来源广, 避免了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的缺点, 且具有与人骨相似的物理结构, 目前已在口腔科领域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免疫原性、供体体积及结构差异等原因, 异种骨移植在骨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期特邀请罗卓荆教授撰写"骨损伤的异种组织修复现状与展望"一文, 详细阐述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意义与历史沿革、异种骨移植的骨科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异种骨移植临床转化的障碍与前景展望等, 为实现异种骨移植的大规模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以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2)
骨科快速康复的难点之一即术后负重的时机、力量等问题, 但是骨科下肢术后如何进行合理负重?目前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 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形成真正可操作的科学、细化的指南及操作规范。本期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专家组成员联合制定的"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总结了术后负重临床存在的普遍问题, 形成了8条下肢骨折术后合理负重基本原则及专家建议, 目前该共识对创伤骨科术后下肢合理负重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可以规范临床研究及相关技术发展, 为骨折下肢创伤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3)
2022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强调了防治患者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由于创伤骨科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等5家组织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着眼于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在上述指南基础上邀请全国多位创伤骨科知名专家进行讨论研究, 最终形成"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临床指南(2023)"。该指南根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 主要从术前血液管理、术中血液管理及术后血液管理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推荐或建议, 为创伤骨科医生规范、合理地进行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7)
跟骨骨折多涉及跟距后关节面, 将明显移位的关节面解剖复位并良好固定是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关键, 载距突作为内侧不易移位的锚定结构, 为置入螺钉提供了解剖条件, 临床上对载距突的形态和范围并没有详细的界定, 但可以确定的是载距突并不是孤立骨性突起, 跟骨骨折线汇总热图分析可见骨折分布带与骨小梁组分布相关, 跟骨内侧面骨折块往往是包含载距突在内更大的范围。为了解跟骨载距突骨小梁延续范围及其相应骨皮质解剖特征, 肖发娇等撰写的"载距突骨块的CT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文, 引入载距突骨块的概念, 界定载距突骨块为跟骨中央三角内侧第一条连续骨小梁以内部分, 并在跟骨轴向坐标系测量载距突骨块的解剖学范围, 汇总载距突骨块在跟骨外侧壁投影, 并根据投影范围, 选择特定的入钉点, 测量入钉点至跟骨内侧面距离, 希望能够为载距突螺钉固定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为置钉位置和螺钉长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聂兰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3,(9)
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生长棒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脊柱侧凸的矫形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期特邀请仉建国教授撰写"传统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一文, 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传统生长棒的背景、发展历史及适应证、传统生长棒治疗过程中畸形的控制与脊柱的生长、传统生长棒的"毕业"策略及"毕业"后疗效、顶椎控制技术在传统生长棒技术中的使用、生长棒技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 并针对传统生长棒技术的缺点(多次手术创伤、反复多次全身麻醉、并发症风险高等), 展望了新型撑开型生长友好型技术:磁控生长棒和Spring系统, 为脊柱骨科医生尽早突破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瓶颈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