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水中运动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某院收治的KOA患者62例,采用暗箱信封法,根据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水中运动训练,对照组行徒手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肌肉力量和膝关节功能水平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肌肉力量和膝关节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均产生积极的变化,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水中运动训练KOA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和手法配合训练伤痛治疗仪对过度运动锻炼致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设两组,对照组仅施手法,综合组在手法治疗前、中、后辅助训练伤痛治疗仪的同时进行热疗、音乐电疗、中频电疗,观察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ROM)、主动ROM和疼痛(NRS)评定恢复指标。结果关节ROM改善度数综合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综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配合训练伤痛治疗仪对过度运动锻炼致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泡涡流浴疗法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进行气泡涡流浴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行膝关节被动屈曲度测量和记录,评定气泡涡流浴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前后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以评价气泡涡流浴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气泡涡流浴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后膝关节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分析,总有效率达95%,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增加明显(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气泡涡流浴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肌肉、韧带紧张,增加关节活动度;再配合康复功能训练,不但大大减轻病人训练中的痛苦,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骨性膝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后脑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其疼痛状况,为临床治疗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骨性膝关节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另选3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使用磁共振成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差异以及疼痛状况。结果研究组右侧丘脑对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上小叶、楔前叶影响显著强于对照组,而右侧丘脑受右侧顶上小叶、楔前叶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无痛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疼痛平均评分为(1.92±1.03)分,显著低于手术前的(3.97±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1,P0.05)。结论骨性膝关节炎因长期慢性疼痛将引发脑功能病变,尤其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其疼痛感知将受到影响。术后使用MRI对脑功能进行评估,其应用价值较高,能够进一步对脑功能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国产人工关节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近期疗效和特点。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5月对19例膝关节OA患者应用国产人工关节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总结治疗效果和临床特点。结果根据HSS系统评分标准,术后膝关节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国产人工关节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OA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李海晴  郑广昊  魏媛媛  王璐怡 《骨科》2024,15(2):155-158
目的 探讨高能量激光疗法(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拟行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病人术后康复训练2周后,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采用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学指标(步频、步长、步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SF-12评分、AKS的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12评分、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类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RA)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方法自2010-01—2012-04采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68例(84膝)膝关节疾患,按照疾病类型分为OA组和RA组,对比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HSS单项评分及总分等。结果术后68例(84膝)获得平均47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无人工膝关节假体脱位。O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显著低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个月疼痛和HSS总分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年和3年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单项评分和HSS总分均显著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A及RA人工全膝置换术后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与OA相比,RA患者术后近中期疗效相对较差,但远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丹郁骨康丸对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共有140例患有轻至中度(Kellgren-Lawrence II级和III级)膝关节OA患者参加该项随机临床对照试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治疗组添加丹郁骨康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VAS、Lequesne和Lysholm评分改善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及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Lequesne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TNF-α、CTX-Ⅱ、CTX-Ⅰ和M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郁骨康丸使用3个月可有效减轻疼痛和相关症状,改善关节液相关炎症指标并改善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减轻其疼痛及改善其膝关节功能的作用。方法截选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86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治疗组则于术后辅以玻璃酸钠注射关节腔内治疗,1次/周,共5周。于治疗前、治疗5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疼痛程度;采用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膝关节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治疗组VAS评分下降程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增加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P<0.05。结论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辅以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可极大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腔内注射在早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病人血清和关节液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估。方法 ACL损伤病人91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6例,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联合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45例,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临床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82.2%)(P0.05);术前两组病人的相关关节液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10周研究组病人的相关关节液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前两组病人的相关血清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10周研究组病人的相关血清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前两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10周研究组病人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联合玻璃酸钠是治疗早期ACL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此方案不仅可减轻病人的氧化炎性应激反应程度,同时还能起到镇痛作用并可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疗法是治疗髋、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一线治疗方法,因其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运动疗法治疗髋、膝关节OA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运动疗法能够取得良好的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临床效果,并针对不同患者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涉及运动类型、最佳治疗剂量、安全性等方面.该文就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接受运动功能训练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前肌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于每次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实施。术后4、8、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AROM)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双侧腿围,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的患肢膝关节屈曲AROM,并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状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AROM、VAS评分和双侧腿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组患膝疼痛VAS低于对照组(Z=-2.68,P<0.05;Z=-4.53,P<0.01;Z=-3.84,P<0.01);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膝关节AROM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92,均为P>0.05),治疗12周、术后6月治疗组膝关节AROM范围大于对照组(t=-3.72、-4.42,均为P<0.01);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腿围差低于对照组(t=3.68、7.14、9.70,均为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0,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肢体功能改善等具有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消炎止痛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双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人,其中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双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1次1支。1周1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消炎止痛治疗,首先双膝关节腔内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以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消炎止痛,然后双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功能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消炎止痛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治疗安全性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液压疗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治疗冻结肩的疗效。方法分为二组,治疗组采用液压疗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配合传统的中医按摩手法,临床治疗20d后比较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55例,显效率83.63%,对照组42例,显效率73.81%,二组显效率采用x2检验,P0.05,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手法是无痛治疗,对照组手法松解疼痛明显,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液压疗法配合肌肉力量技术能充分发挥患者的能动性,增加关节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并降低其敏感性,内扩张外减压,在微创及微痛中松解挛缩的关节囊及粘连的滑液囊,解旋关节周围扭曲的肌肉,有效地缓解冻结肩的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疗效,避免了传统治疗中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实验组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10次为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采用的评分系统分别为:疼痛严重程度评定:采用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关节活动范围、峰力矩: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功能障碍程度采用Lequesne指数评价。结果:运用BTEprimusRS系统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度、VAS、肌力及Lequesne指数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结论: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可对OA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冷敷对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7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清水冰袋冷敷患膝关节,观察组用30%酒精冰袋冷敷。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评估膝关节肿胀、疼痛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术后第1、3、7 d肿胀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肿胀明显减轻(P0.05);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疼痛明显缓解(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持续冷敷有利于减轻伤口疼痛、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后,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IL-17水平变化。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关节腔PRP注射治疗(每周1次,连续3周)的30例膝关节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以30例自愿者正常膝关节作为对照(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试验组患者注射PRP之前及第3次注射后1、3、6及12个月抽取肘前静脉血以及患侧关节滑液,采用ELISA法测量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前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 PRP注射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红肿、发热等局部感染及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PRP注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KS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RP治疗前后血浆IL-17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浆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PRP治疗可显著改善膝关节OA患者疼痛症状及关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7水平,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以患者疼痛点为中心施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口服西乐葆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内旋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严重骨关节炎(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引起的膝关节畸形患者在应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术后风险做出评估。[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HSS评分,评价TKA对两种疾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指标结果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风险。[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及HS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相互对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OA组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RA组(P<0.05),对比术后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资料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D-dimer、FIB、ESR检查结果治疗半年后回访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RA组三项数据均明显高于OA组(P<0.05)。[结论]TKA治疗严重OA及RA引起的膝关节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RA患者的术后DTV风险高于OA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90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和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石膏固定,4周开始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支具固定,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减轻术后疼痛,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