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结合腕关节镜技术治疗特发性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结合腕关节镜探查修复术治疗2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32.5±4.9)岁(范围,18~62岁);均为单侧病变,均合并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术中先使用腕关节镜探查TFCC损伤、月骨软化及月三角韧带损伤情况,清理增生的滑膜,修复TFCC损伤,清除月骨及三角骨剥脱的软骨,而后在尺骨中下段背侧行尺骨斜行短缩截骨内固定。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尺骨变异,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关节镜探查示25例TFCC损伤者,根据Palmer’s分型,其中ⅠB型5例、ⅡA型5例、ⅡB型7例、ⅡC型4例、ⅡD型4例。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1.9)个月(范围,12~46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4.0±1.9)周(范...  相似文献   

2.
Sun LY  Tian GL  Zhu SN  Chen SL  Tian W  Li C  Zhang YT  Pan YW  Rong YB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17-1220
目的 建立一种测量桡尺远侧关节(DRUJ)径向移位的方法,且可用于尺骨正、负向变异者;获得DRUJ在掌、背向应力作用下径向移位的正常范围.方法 应力CT检查37侧正常DRUJ,于三维重建影像上,选取桡骨远侧关节面与侧方关节面交汇处的掌、背侧顶点及尺骨茎突下隐窝最凹陷处为参照点,即A、B、C三点,作A、B两点连线,过C点作AB垂线,交于D点,依次计算AD/AB、DB/AB比值;由2名手外科医师独立完成测量,其中1人进行复测,然后评价该方法可信度.结果 37侧正常DRUJ重建影像的AD/AB、DB/AB均值分别为0.39±0.07、0.37±0.07,正常值范围((-x)±2s)依次为0.25~0.50、0.23~0.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0,P=0.170),同一移位方向的男性女性之间、左右侧手之间,同一性别、手别的背、掌侧移位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AB、DB/AB观察者间相关系数(ICC)分别是0.84、0.80,观察者内ICC分别是0.93、0.92.结论 本法无论尺骨变异如何,均可测量DRUJ移位,且可重复性强、可信度好;AD/AB比值小于0.25或BD/AB小于0.23,可提示DRUJ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术式。胫骨内侧双平面开放截骨术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的应用, 使HTO实现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标准化,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长期疗效, HTO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展。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内翻畸形及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骨关节炎所处阶段, 年龄和活跃程度需求, 以及体重、性别、骨质情况、关节活动度等个体因素, 为处于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远侧桡尺关节损伤漏诊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远侧桡尺关节损伤的病人并不少见.一部分合并有腕部或前臂骨折损伤,例如Colls,Smich、Galeszzi骨折等,这部分比较容易诊断,即使没有明确诊断出远侧桡尺关节损伤,在处理骨折整复过程中也使桡尺关节得到了整复和固定,所以漏诊漏治的较少.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从桡尺远侧关节解剖、生物力学、损伤类型、致伤机制及诊治现状作一概述,以期充分认识桡尺远侧关节及损伤特点,从而准确诊断与及时正确地处理,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双圈"法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Palmer 1B型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 我科对11例TFCC Palmer 1B型损伤患者, 在腕关节镜下采用"双圈"法, 经骨或经关节囊缝合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PRWE评分、DASH评分、握力及活动度。结果 11例中经骨缝合8例, 经关节囊缝合3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时间(17.1±7.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PRWE评分、DASH评分、握力及前臂旋转度均较术前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屈伸度较术前略有改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DRUJ不稳定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腕关节镜下"双圈"法修复TFCC Palmer 1B型损伤方法可行, 可更好地修复TFCC尺侧止点, 缩短手术时间, 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CWDFO)中实现快速精准截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 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 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 将导向器与骨面贴紧, 顺导针孔钻入导针, 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 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截骨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 矫形后皮质与皮质、截骨面与截骨面的对合情况, 截骨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 截骨块上下面的面积, 股骨远端后方角, 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8.
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太  孙海浪  左文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3):1030-1031,i0004
[目的]研究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0例行单侧桡骨粗隆下截骨,术后辅以功能锻炼。[结果]1例因功能锻炼困难,旋后功能不满意,其余9例均获满意的功能。[结论]桡骨粗隆下截骨术辅以较完善的功能锻炼是治疗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或隐窝处骨折引起急性开放性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对1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或隐窝处骨折的桡尺远侧关节急性不稳定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通过掌侧钢板复位固定桡骨骨折后,术中对比健侧进行桡尺远侧关节冲击试验。如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dams-Berger法韧带重建治疗慢性桡尺远侧关节不稳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我们采用Adams-Berger法韧带重建治疗慢性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患者11例.术中于桡骨远端尺背侧钻孔,将切取的掌长肌腱穿过桡骨隧道;并在尺骨颈和茎突隐窝之间钻孔,将肌腱两个断端经尺骨隧道引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OWHTO)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一科接受MOWHTO治疗的131例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 女性56例, 年龄(62.8±5.1)岁(范围:48~70岁)。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比较出现并发症患者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估表(IKDC)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的差异。手术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组间测量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随访时间(18.5±3.4)个月(范围:13~22个月), 共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6.8%), 其中血肿8例(6.1%), 神经感觉异常5例(3.8%), 肌间静脉血栓4例(3.1%), 深静脉血栓2例(1.5%), 其中1例行血管外科手术治疗(0.8%), 矫正角度丢失3例(2.3%), 浅表感染3例(2.3%),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术中实现快速精准截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中西医结合骨科收治的14例(17膝)行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截骨治疗的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 女性11例, 年龄(41.4±16.4)岁(范围:18~56岁)。体重指数(23.5±3.5)kg/m2(范围:18.1~28.9 kg/m2)。术前利用Solidworks软件行精确术前测量, 计算旋转角度和旋转半径;术中均在自主设计的角度可调式截骨导向器辅助下行导针置入, 根据测量参数调节导向器, 将导向器与骨面贴紧, 顺导针孔钻入导针, 透视确认导针的位置良好, 即完成导针的置入;在导针引导下进行截骨后使用Tomofix接骨板固定。记录导针放至满意位置所需置入次数、时间和透视次数, 矫形后皮质与皮质、截骨面与截骨面的对合情况, 截骨块计划厚度与实际最大厚度, 截骨块上下面的面积, 股骨远端后方角, 力线的矫正情况等;应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Tegner评分等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并观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转移负重力线至胫骨平台外侧, 明显减低内侧间室压力和磨损, 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但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可导致术后早期失败。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需要明确目标力线的标准, 行正确的术前计划及准确的手术操作, 同时考虑影响力线矫正不足和矫正过度的危险因素。随着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 基于三维打印的个体化截骨导向器和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应用, 将有助于实现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的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源性内翻适宜的手术方法, 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骨科收治的医源性内翻患者资料。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因素, 分别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内翻个体化矫治:(1)单纯软组织松解+关节外侧结构重建;(2)反向截骨+软组织松解+关节外侧结构重建;(3)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4)趾趾间关节融合术。关节外侧结构重建主要包括长伸肌部分腱固定术和短伸肌腱固定术。术后随访比较患足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的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的改变, 以及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前足评分的变化, 并统计患者对术后效果的满意度情况(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 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共纳入医源性内翻患者37例(41足), 男2例, 女35例, 年龄20~77岁。(1)手术方式:7足采用单纯软组织松解+关节外侧结构重建, 20足采用反向截骨+软组织松解+关节外侧结构重建, 12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2足采用趾趾间关节融合。其中, 涉及长伸肌部分腱固定术3足、短伸肌腱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腕掌关节不稳的方法, 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 评价该手术修复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4例患儿的单侧拇指发育不良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均为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 且X线片示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手术采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后期行拇对掌和伸拇功能重建。术后通过测量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伸拇和改良Kapandji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5~3.0年, 平均2.1年。术后拇指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的平均角度分别为78°和41°, 患儿拇指主动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获得改善。术后平均拇指伸直度为-5°, 接近正常拇指。4例患儿术后的第一腕掌关节均稳定。Kapandji评分显示术后所有儿童的拇对掌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于第一掌骨长度接近正常的ⅢB型拇指发育不良患儿, 使用桡侧腕长伸肌腱的一半重建第一腕掌关节韧带结合肌腱移位的分期手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脊柱截骨矫形作为重建脊柱力线的有效方式, 广泛应用于脊柱矢状序列重建中,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避免截骨角度不佳引起的术后躯干矢状面二次失平衡, 术前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 精确评估截骨角度尤为重要。目前, 学者们通过对患者脊柱-骨盆参数及其代偿机制的全面分析, 针对不同患病人群和疾病特点提出相应的脊柱矢状面重建目标, 并根据不同重建目标、截骨部位和截骨方式提出多种截骨角度的预测方法, 为制定最佳手术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探查、尺骨截骨、环状韧带复位(三合一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35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 女13例;左侧19例, 右侧16例;年龄(6.8±2.5)岁;桡骨头向前侧脱位30例, 向前外侧脱位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9±9.9)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三合一手术治疗。测量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12个月随访, 术后1.5~4.0个月尺骨截骨端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直活动度(-1.0°±5.9°)、屈曲活动度(128.5°±4.9°)均较术前(-9.3°±18.0°、108.4°±17.3°)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61.5°±19.4°)较术前(72.7°±22.4°)受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前臂旋后活动度(86.7°±4.5°)与术前(81.0°±17.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 女性4例, 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 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 行内踝双平面截骨, 下翻截骨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 完整切除异常软骨, 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 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骨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 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 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骨桥切断和椎间隙植骨治疗僵硬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采用Ponte截骨联合骨桥切断和椎间隙松解植骨治疗僵硬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 男7例、女14例;年龄(67.6±9.1)岁(范围59~76岁)。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伴行走受限, 15例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术前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为51.3°±24.1°(范围36°~61°)、腰椎前凸Cobb角为5.4°±13.6°(范围-10°~19°)。脊柱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 distance, CBD)即C7铅垂线(C7 plumb line, C7PL)与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的距离为(4.3±2.0) cm(范围0.5~6.2 cm)。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即C7PL与S1后上缘的距离为(5.9±3.1) cm(范围1.5~6.8 cm)。所有患者顶椎区均有巨大骨赘和骨桥, 伴明显的成角和旋转畸形。仰卧位左右bending...  相似文献   

20.
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膝关节退变的早期阶段, 表现为膝关节单一间室退变, 多发生于内侧间室, 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伴有力线异常的单间室膝关节OA, 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力线矫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调整下肢力线, 将压力从患侧间室转移至正常间室或正常力线位置, 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 改善膝关节功能。目前尚无膝关节周围截骨下肢力线矫正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OA的临床指南。经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的专家共同讨论, 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分级体系和卫生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 遴选出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5个问题, 先后通过证据检索、证据体质量评价以及确立推荐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