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儿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2岁以下儿童急性细支气管炎和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致病病原体,是婴幼儿和低龄儿童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该病毒与反复发作的喘息有因果关系,并与小儿哮喘有关.迄今为止,尚无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严重病例需要支持治疗,主要是补充氧气和水合作...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致病性病毒,RSV感染遍及世界。自1956年发现RSV以来,对有关RSV感染的认识日趋深入,但它在婴幼儿中引起严重疾患的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1990年2~3月份上海国际妇婴保健院婴儿室发生呼吸道感染暴发,大多数患儿确诊为肺炎,部分患儿经血清学检查证实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就此次因医院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作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分析特提出以下讨论。 1.本次病儿发病集中在同一产婴室,产妇先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而蔓延到多数新生儿受累,RSVIgM检测,阳性率高,为受检人数的61%。所以我们认为本次为RSV病毒感染, 2.RSV病毒感染的发病季节较局限于冬未春初发病率高,并易在新生儿室发生医院感染。本次发病均集中在2~3月份,4月份未出现新的感染患者。 3.对于RSV感染的临床表现、新生儿症状不一,本组病儿有的仅有鼻塞,轻咳或低热等症状而无肺部体征,但多数引起肺炎,症状表现较轻,少数有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与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常可引起严重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因此了解RSV、ADV感染临床流行的情况与临床表现特点,将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病原学资料。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整群抽取2006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1年4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呼吸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26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氧疗、雾化吸入及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后将其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L-6、IL-12、CRP、IgE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260例患儿痊愈239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62%,住院时间为(12.8±2.8)d,治疗后IL-4、IL-6、IL-12分别为(7.55±2.69)、(16.69±7.14)、(56.48±13.39)ng/L,CRP为(6.88±2.39)mg/L,CD8+为(26.52±5.69)%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IgE为(808.34±205.30)μg/L,CD3+、CD4+分别为(63.12±5.20)%、(45.58±5.20)%,CD4+/CD8+为(1.68±0.43)%,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合理治疗,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炎性因子及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瑾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5):780-783
目的:探究影响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LRI)患儿1540例,根据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RSV阳性组(n=816)和RSV阴性组(n=724)两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发病季节、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先心病、居住人口、家庭月收入、母乳喂养、家庭吸烟、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高血压、孕母特应性疾病等。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秋冬季节发病(OR=1.579,95%CI=1.172~2.127)、合并先心病(OR=1.317,95%CI=1.028~1.685)、孕母特应性疾病(OR=1.802,95%CI=1.235~2.631)是婴儿RSV相关ALRI的危险因素,而家庭月收入≥10千元(OR=0.679,95%CI=0.499~0.92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秋冬季节发病、合并先心病、孕母特应性疾病的婴儿RSV相关ALRI发病率高,而家庭月收入≥10千元的家庭RSV相关ALRI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8.
9.
1956年 Morris 首次从患感冒的黑猩猩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次年 Chanock 等在患严重下呼吸道病变的婴幼儿中也分离出该病毒。以后很快证实 RSV 是一种人类广泛感染的呼吸道病原 相似文献
10.
用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快速诊断合胞病毒感染余福勋,孙俊秀,郭万申,吕新华,曾贵金,李林村,吴振溢河南省卫生防疫站(450003河南郑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据报道,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有40%是由RS... 相似文献
11.
补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补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对75例1岁以下RSV感染的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补硒组在症状、体征缓解天数方面短于常规治疗组,细胞免疫指标恢复正常者较常规治疗组多。补硒使血浆和白细胞中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增高。本研究结果提示补硒可促进该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制已经历30多年,但至今仍无满意的疫苗可供预防RSV感染。近年来,RSV疫苗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重组疫革的研制,为RSV感染的疫苗防治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导致患者住院治疗甚至死亡。虽然RSV疫苗的研究已有近60年历史,但依然没有商品化的疫苗可用。近年来,随着RS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新型疫苗设计策略的应用,RSV疫苗研究进展迅速。目前正在研制多种针对不同免疫对象的候选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和纳米颗粒疫苗等,其中亚单位疫苗和纳米颗粒疫苗适用于孕妇和老人,减毒活疫苗、载体疫苗和部分亚单位疫苗有望用于婴幼儿。本文介绍了RSV的生物学特性、RSV疫苗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RSV候选疫苗的研究进展,为RSV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研制已经历30多年,但至今仍无满意的疫苗可供预防RSV感染。近年来,RSV疫苗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的研制,为RSV感染的疫苗防治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钱伟钧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2,(6)
关于在儿科病房中发生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流行时的传播方式现在还没有评价。本文研究了在儿科病房工作的青年志愿受试者,按不同的方式接触患婴,以探讨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可能的传播方式。作者假设RSV可能有三种传播方式:(1)直接接触大颗粒粒子和飞沫;(2)接触患婴的污染物品后的自身接种;(3)吸入小颗粒的气溶胶。方法是将健康的青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传播途径,制定出切实可行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并评价该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1-12月RSV病例92例,对所有与其接触前和接触后物品的物体表面采用逆转录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寻找RSV的传播途径,根据结果重新制定消毒隔离措施,并应用于2008年,比较2007、2008年RSV患儿医院感染情况以评价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61.8%的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后手上检出RSV,38.5%的RSV患儿使用后的布类物品上发现RSV,60.9%的工作人员帽子上发现RSV,38.9%的患儿粪内检测出RSV,40.4%的患儿尿内检测出RSV;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制定后应用于2008年,与2007年的病例进行比较,RSV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的流行季节为冬春季节,但其他月份存在散在病例。结论 RSV可通过呼吸道以及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所有与患儿接触过的物品上,故应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的控制可以大大降低RSV的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非呼吸道合胞病毒(non-RSV)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间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17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RSV(76例)和non-RSV(101例)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间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ICU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危险因素。结果 RSV组患儿喘息发生率、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RP水平显著高于non-RSV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non-RSV组(P<0.05)。Non-RSV组患儿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应用率显著高于RSV组,RSV组患儿的ICU收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non-RSV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个月、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新生儿肺不张和发绀是RSV患儿ICU收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SV与Non-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存在差异,RSV感染患儿的预后较差,年龄<6个月、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肺不张、早产儿和发绀是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需要ICU收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