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及对照组12例,两组均用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结果: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FMI、MBI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针久留针配合互动式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5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内科基础治疗.两组头针均选取病灶同侧(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治疗组头针留针7 h并配合互动式训练,对照组仅留针7 h,不进行互动式训练.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后进行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和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74.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的FTHUE-HK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治疗4周后的FTHUE-HK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2周后,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治疗2周和4周后的FTHUE-HK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期间FTHUE-HK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治疗2周内的差异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后的差异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和4周后FMA-U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两组治疗4周后FMA-UE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2周后,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FMA-UE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的FMA-UE评分均逐渐升高,两组FMA-UE评分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差异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久留针配合互动式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头针久留针,且持续治疗2周以上时,疗效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超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3-734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36例和C组28例。三组患者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A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B组采用单纯头针治疗,C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amii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BI)指数。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针康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康复科护理常规及头体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对两组进行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有提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康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学习.  相似文献   

5.
6.
盛培新  戴朝富  项旭芳  林兵宾  邵琳  胡哲 《新中医》2023,55(13):148-150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下配合松动上肢张力试验治疗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 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80 例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和松动上肢张力试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2 组均每周治疗5 次,连续4 周。于治 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 肌痉挛评级、Fugl-Meyer 量表手运动功能(FMA) 评分评定2 组手功 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 组MAS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均 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留针 下配合松动上肢张力试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缺血性)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缺血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头针组、改良强制运动组及头针结合改良强制运动组,各20例。采用简式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改良强制运动组及头针结合改良强制运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头针结合改良强制运动组明显优于头针组、改良强制运动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缺血性)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并发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脑卒中后并发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悬吊组、康复组,每组各33例,康复组给予患者单纯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悬吊组在康复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训练,联合组在悬吊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电针疗法进行治疗。3组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每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U-FMA评分、WMFT评分、BI评分方面,与康复组患者相比,悬吊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 0.05),且联合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P 0.01)。在上肢各关节活动度方面,联合组与悬吊阻患者的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度情况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P 0.05);而在腕关节活动度情况方面,与康复组相比,联合组有明显的提升(P 0.05),悬吊组未有明显改变(P 0.05)。在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比较,联合组在显效率较其他两组更高(P 0.05);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康复组相比,联合组与悬吊组明显提高(P 0.05或P 0.01)。结论采用头电针疗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并发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结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OMT)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镜像组和头针组,每组26例(镜像组及头针组各脱落1例)。3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镜像组接受TOMT治疗,每天40 min,每周5 d,连续治疗8周。头针组在头针结束后进行TOMT治疗,互动式头针组在头针留针期间同时进行TOMT治疗,两组取穴均为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及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留针4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上肢运动功能部分评分、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评定各组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各组患者上肢屈肘肌群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各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3组患者治疗4、8周后FMA评分、FTHUE-HK分级和M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治疗4周后MAS评分高于治疗前(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头针与镜像疗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镜像治疗纳入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纳入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1,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2,P <0.05)。结论:在恢复早期,头针、镜像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有效结合,对脑卒中患者软瘫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头针合运动组和运动组,每组40例。头针合运动组采用头针配合运动疗法,头针取穴以运动区、平衡区、感觉区、震颤控制区、足运感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及百会、四神聪为主,予针刺治疗并配合运动疗法;运动组只采用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儿童功能独立性(WeeFIM)评分的变化。结果:头针合运动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分别为106.58±54.19、154.20±46.31,WeeFIM评分分别为58.93±25.07、86.05±23.97,运动组GMFM评分分别为106.55±54.20、127.10±47.93,WeeFIM评分分别为60.90±23.44、73.30±23.02,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头针合运动组优于运动组(P<0.05);头针合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运动组的72.5%(P<0.05)。结论:头针配合运动疗法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3.
马振宇  许美飞  余小锋 《新中医》2019,51(1):182-18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镜像疗法+常规康复治疗)与对照组(镜像疗法+常规康复治疗)各20例,治疗4周后应用Fugl-Meyer量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痉挛情况,改良Ba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B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治疗组上述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头针结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单纯镜像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率为53.3%(48/90),总有效率93.3%(84/90)。病程3个月以上与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症患者与中症、重症患者的针刺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病情的轻重程度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的采取头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能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已明确诊断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B组(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即综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等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与运动想象联合治疗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72例脑卒中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及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治疗组接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15 d,之后继续采用每周5次的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ARAT指数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行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平衡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落枕96例,与同期采用以传统针刺为主治疗的82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程与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4.8%,对照组愈显率为8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衡针疗法治疗落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且疗程短,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体针、腹针交替应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222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33例)与对照组(89例),治疗组使用头针、体针与腹针交替治疗,对照组使用体针治疗,治疗5周后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结束后1、3个月后疗效。对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进行观察。结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5周,治疗后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积分明显升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5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体针、腹针交替应用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因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偏瘫侧躯干及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控制协调及错误等导致的平衡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行走及日常生活。在脑卒中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中,针灸及运动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结合运动治疗则效果更佳。该文介绍头部留针配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验案1则,指出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选取穴位,保留头针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激发经气,还可以促进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头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天1次,每次30 min,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治疗前后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