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牙源性角化囊肿发生于牙源上皮发育异常的早期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并于始基囊肿 ,但不能解释其含牙率为何高达25%~43%。该囊肿为侵袭性生长 ,易复发 ,有文献报道复发率为5 %~62 % [1],但发生鳞状细胞癌变者则少见报道。我院颌面外科收治1例牙源性角化囊肿癌变患者 ,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总结讨论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 ,58岁 ,因右上颌牙源性角化囊肿于1999年6月16日入院。2个月前右面部被门撞伤 ,伤后面部肿胀 ,未经治疗自行消退后 ,即出现右上前牙剧烈疼痛 ,右上唇麻木。2d后右面部再次肿胀、疼痛 ,并自… 相似文献
2.
3.
付新国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30(7):612-613
<正>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b keratocyst,OKC),因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单纯刮治后具有很大复发倾向。复发率为20%~60%,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造釉细胞瘤或发生癌变(1.5%),故在治疗上颇受人们关注。2005 ̄01—2012 ̄04笔者所在科采用刮除加冷冻治疗OKC 4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3~5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术和减压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期行负压吸引术,对照组第一期行减压术,术后2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均行第二期囊肿刮治术。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和囊肿减小的平均百分率的比较。结果负压组术后2个月和6个月临床效果和囊肿减小的平均百分率均好于减压术,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结论负压吸引术治疗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疗效速度比减压术更快,消除面部畸形和恢复正常形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赵泓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38(8):718-718
患者女,45岁。主因右侧下颌无痛性肿物发现7个月,于2009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9月无意中发现右侧下颌部肿物,无任何不适,未行任何治疗,1周后从口内下颌黏膜处出现破溃,流出淡黄色液体,肿物变小。于2009年3月肿物再次增大,故就诊于我院。门诊检查: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侧耳屏前至右侧下颌骨体部肿起,质中等,无压痛。口内#43、#44、#45颊侧膨隆,不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颌骨不同类型牙源性囊肿的CT特点,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牙源性囊肿的CT征象。其中,角化性囊性瘤8例(32.0%),含牙囊肿8例(32.0%),根尖周囊肿9例(36.0%)。结果 25例中,单发23例(92.0%),多发2例(8.0%,5个病灶),共28个病灶。单房型26个(92.9%),多房型2个(7.1%)。角化性囊性瘤单发6例,多发2例;含牙囊肿及根尖周囊肿均为单发。角化性囊性瘤以下颌骨磨牙区好发,根尖周囊肿以上颌骨前门牙区好发。角化囊性瘤下颌骨病灶易沿长轴生长,多呈长椭圆形,上颌骨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伴分叶,易突入上颌窦内;含牙囊肿均含牙,且牙冠朝向囊肿,囊壁包绕牙颈;而根尖周囊肿均与病牙相连,并见病牙的牙根突入囊腔。结论颌骨不同类型牙源性囊肿各具有一定CT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诊断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牙源性钙化囊肿(Calcifying odontogenic cyst,COC)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牙源性病损。1962年Golin等首先报道此病并将其命名为COC。WHO将此病归在“牙源性肿瘤、颌骨囊肿及相关病损”的组织学分类中,属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来源。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人们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表现,分型和治疗。方法:对1969-1998年本院收治的34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手术方式,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牙源性钙化囊肿常以无痛性包块就诊(25/34),X线片常有点、片和团块状阴影(15/34),或含牙(13/34);治疗以刮除(25/34)和颌骨切除(6/34)为主。结论:牙源性钙化囊肿的诊断X线片仅为参考,不论各型的确诊最终都靠病理,手术刮除或颌骨切除为唯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临床较多见,由于其发生发展早期较难发现,对颌骨及牙齿破坏较大。本文对我院1993—2007年1月收治经病理确诊的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392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别嘌醇引起药疹的临床特征以及病情轻重、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9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房收治的156例别嘌醇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别嘌醇引起药疹的潜伏期为(41.8&±14.3)d,病人住院时间为(36.8±11.2)d,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占42.3%,全身症状重,死亡12例.病情轻重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P<0.05),疾病的预后也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别嘌醇所致的药疹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皮疹重、全身症状重等特点,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影响病情的轻重和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石柑子指纹图谱特征峰与其抗炎作用的相关性,为精确评价石柑子的功效并研究其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以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梯度程序为0~10min,10%~20%B;10~20min,20%~25%B;20~50min,25%~40%B;50~60min,40%~10%B;检测波长318nm,柱温25℃,流速1.0mL/min;细胞水平抗炎活性实验采用MTT法确定最大无毒浓度,进行不同提取部位干预下的RNA表达实验,根据表达结果确定抗炎活性.结果:石柑子三氯甲烷提取部位对RAW264.7细胞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不同提取部位指纹图谱中,峰2和峰5变化最为明显(以峰面积占比计,峰2为1.21%~8.65%,峰5为2.45%~5.13%),提示可能为石柑子抗炎活性的关键化合物.结论:该方法结合细胞实验和指纹图谱,能准确地找到石柑子抗炎功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终末期肾病组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4组间在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冠心病、胆结石病史、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之间慢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定期检测白蛋白排泄率与血脂,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4.
V. Ya. Yadrovskaya E. P. Savina N. G. Tsyshkova F. A. Trofimov V. G. Skvortsov A. N. Dedenkov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1993,27(2):81-83
Translated from Khimiko-farmatsevticheskii Zhurnal, Vol. 27, No. 2, pp. 11–13, February, 1993.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临床特点。方法测定32例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和30例2型糖尿病不伴发脂肪肝病例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及肝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 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与不伴发脂肪肝者相比,体重指数(BM 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r-GT),空腹胰岛素(FINS)均升高(<0.05,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降低(P<0.05,P<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比不伴发脂肪肝者存在明显的体重指数增高、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1型和2型患者的临床与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对临床诊断为cMT1型和cMT2型91个家系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PMP22的大片段重复突变和PMP22、MPZ、SIMPLE、EGR2、RAB7、NEFL、MFN2、Hsp27及Hsp2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CMT1起病较早,临床表现多见起始于下肌远端的无力萎缩,伴感觉缺失,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小腿肌肉明显萎缩,膝、踝反射减低或消失,弓形足,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病理改变可见髓鞘脱失,基因突变分析发现PMP22的大片段重复突变和MPZ基因突变;CMT2发病率较CMT1低,发病年龄比CMT1较迟,临床症状与CMT1相比,运动系统受累较感觉系统更明显,神经传导速度常在正常范围.病理改变呈轴索变性,基因突变分析发现MFN2、Hsp27及Hsp22基因突变。结论CMT1与CM他临床表现不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与临床特点一致,准确性高、损伤小,可早期诊断,值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有家族史的患者或高危亲属。 相似文献
18.
蒋飞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4):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份的相关性。方法 83例T2DM患者,将其中有MS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无MS的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腰围、血压、血脂等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腰围、SBP、HBA1c、TG、24h尿Alb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HCY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9.7mmol/L者HCY为(10.8±3.2)μmol/L,血糖〈9.7mmol/L者HCY为(12.5±3.3)μmol/L,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的降低及LDL-C的升高与HCY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HCY与MS无相关性,而与HDL-C的降低及LDL-C的增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555人进行GGT、肝功能的测定,用统计学方法求证两组人群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在性别、年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GGT、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四分位数比较中,GGT尤为明显(P25:23.49 vs 14.40,P50:56.13 vs 19.10,P75:100.46 vs 27.90)。结论:血GGT的数值升高与2型糖尿病有相关性,社区居民中血GGT升高的人群,要进一步进行血糖检查,来排除血糖异常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