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各组动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白细胞数都逐步升高,但与对照组(0Gy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24Gy组第14天时血小板数显著升高外(P=0.032,F=4.062),照射后各组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碳离子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对动物存活天数和血常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景天口服液对小鼠游泳存活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景天口服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实验组给红景天口服液。灌胃1天后,比较2组小鼠游泳存活时间的长短。结果实验组小鼠游泳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2%。结论红景天口服液对小鼠可能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氧预适应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医学院学报》1999,19(1):37-37
  相似文献   

4.
管学军 《大家健康》2014,(8):247-247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最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讨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0例,随机分成室温保存组和冷藏保存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记录血常规参数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室温保存24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Hb、MC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CT、PLT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冷藏保存72 h血常规指标中WBC、RBC、MCH、Hb比较稳定,HCT、PLT在48 h内比较稳定,超过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温度下保存血液样品随着时间的增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保存条件在最优时间内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6.
血常规不同时间测定对中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常规不同时间测定对中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30例急诊随机病人的指端血,在采血后不同时间,即1分钟、5分钟、10分钟,应用C-D17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手工分类对比。结果:不同时间测定,其中间细胞存在显差异(P<0.05)。1分钟检测其中间细胞明显高于5分钟、10分钟。且警示信号亦多。仪器检测其中间细胞与手工分类的符合率为:1分钟40%、5分钟93%、10分钟100%。结论:采血5分钟后进行仪器检测,中间细胞稳定,但仍需要显微镜手工分类符合。  相似文献   

7.
黄秋荣  麦伟图 《西部医学》2006,18(2):246-246
目的了解稀释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数据影响,寻求测定血常规最佳时间。方法用东亚KX-21血球计数仪对门诊随机200个病人稀释样本分别进行采血稀释后1、5、20、30 m in测定以及全血测定,观察白细胞(W 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结果W BC、RBC、HB的四个时间稀释标本与全血标本统计学上无差异;PLT测定在采血稀释后5、20、30 m in时与全血标本统计学上无差异;而PLT在采血稀释后1 m in时则定值与全血测定值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进行稀释模式测定血常规,放置时间最好在采血稀释后5~20m in内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异常血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陈进  李艳 《四川医学》2004,25(6):625-626
目的 探讨异常血液常规标本存放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Bayer ADVIA-120型白细胞分析仪对异常值血液标本分6个时段(0h,2h,4h,8h,12h,24h)连续检测,观察标本结果的变化。结果 在异常高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嗜碱细胞(BASO)12h有显著变化,血小板参数MPV 2h后显著增加;异常低值标本中白细胞参数LUC在24h有显著增加,血小板参数MPV 8h后显著增加。红细胞参数24h内观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值异常标本存放时间较低值标本存放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但在4h内完成对异常值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能满足临床常规需要,能较好反映结果的真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临床血液检查分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抽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的静脉血,2份/人,立即测定后分别存放室温和4℃,并每隔4 h、6 h、8 h、24 h、48 h、72 h 测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参数。结果室温6 h 和4℃24 h 内各时间点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保存24 h 后红细胞体积(MCV)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8 h 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4℃保存48 h 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即刻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参数72 h 内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温保存血常规比室温保存稳定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鼠移植性肿瘤H22为实验肿瘤模型,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①空白对照组;②12C6+本底照射对照组;③12C6+LDR+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1+D2)组;④12C6+大剂量攻击照射组:D2组;⑤12C6+诱导剂量组:D1组。观察各组局部照射后10d、20d的肿瘤生长状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抑制率。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DR(D1+D2)组于第10天、20天均具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P〈0.05-0.01),且抑制率高于D2组,表明12C6+束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可明显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瘤率。LDR组全身照射小鼠瘤组织周围可见部分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低剂量碳离子束全身照射可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癌作用,其增强效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抑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系小鼠皮下接种S180腹水肉瘤细胞为实验肿瘤模型;荷瘤小鼠局部10Gy或2.5Gy×4次X射线照射前12h或24h接受50,75,100和150mGy全身照射,观察局部照后21d的肿瘤生长百分数。结果:50,75和100mGy全身照射可明显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瘤效果;局部照前12h比24h接受低剂量照射的增强效应更明显;局部肿瘤分割剂量照射比单次大剂量照射前的低剂量全身照射的增强效应更显著。结论:低剂量全身照射可增强局部肿瘤大剂量照射的抑癌作用,其增强效应的基本规律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壳胺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甲壳胺处理组和环磷酰胺处理组,MTT法检测甲壳胺对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观察TNF-α、IL-2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甲壳胺处理组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活性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龙葵碱对S180及H22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S180荷瘤小鼠和H22荷瘤小鼠的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能力,采用DPH荧光探针,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偏振度(P),并计算膜的微黏度(η)研究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结果龙葵碱能升高S180和H22荷瘤小鼠的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花环率,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结论龙葵碱可能是通过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恢复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抗~(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作用。方法 H22细胞皮下注射法构建H22荷瘤小鼠模型,以检测血液白细胞数目为评价标准确定~(12)C~(6+)重离子束辐射致H22荷瘤小鼠免疫损伤最佳辐射剂量及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药物干预最佳剂量。实验分正常对照组、肿瘤模型组、单纯药物组(给予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6.72 g/kg)、单纯放射组(照射剂量为4Gy)、药物(给予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6.72 g/kg)+放射(照射剂量为4Gy)组。测定各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补体C3、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光镜下观察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肿瘤模型组比较,单纯放射组血液白细胞数目、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液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血清补体C3、IFN-γ、IL-4含量明显下降(P0.05),CD4+/CD8+比值、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P0.05)。病理形态学显示:肿瘤模型组小鼠脾脏形态结构如常,多数脾窦扩张淤血,脾小体清晰,可见动脉周围淋巴鞘,巨核细胞多见,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脾脏形态无明显差异;单纯放射组脾脏脾小体及红髓脾索萎缩,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与单纯放射组比较,药物+放射组血液白细胞数目、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液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血清补体C3、IFN-γ含量明显上升(P0.05),CD4+/CD8+比值、IFN-γ/IL-4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病理形态学损伤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有减轻~(12)C~(6+)重离子束辐射引起H22的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与大豆异黄酮对荷瘤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肿瘤辐射组、番茄红素组、大豆异黄酮组及联合用药组5组.各组用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灌胃给药14 d,分别于第7 d、第14 d,除肿瘤组外,其他4组给予全身照射.第15 d处死,测得瘤/体比及胸腺指数,检测血中各项指标、骨髓有核细...  相似文献   

17.
同名异种鸡血藤对60Co γ射线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 woodiana)、皱果崖豆藤(Millettia oosperma)、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等4种同名异种鸡血藤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的作用。方法:60Coγ射线亚致死量辐照造成骨髓抑制小鼠模型,灌胃给药,于给药后1、3、7、14和21d监测其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给予同名异种鸡血藤治疗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趋势减缓,与对照组比较,白花油麻藤和密花豆藤高、低剂量组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名异种鸡血藤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辐射小鼠外周血象的恢复,其中密花豆藤和白花油麻藤作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9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荷瘤裸小鼠食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Rb94基因与放射治疗(放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协同作用。方法:将食管癌K150细胞接种于BALB/c-nu裸小鼠建立肿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未进行处理)、Ad-LacZ组(为含LacZ基因但不含Rb94基因的对照腺病毒,分别于0、3和7 d 以Ad-LacZ 感染瘤体)、Ad-Rb94组(分别于0、3和7 d以Ad-Rb94感染瘤体)、照射组(分别于1、4和8 d进行4 Gy γ射线局部照射瘤体)和Ad-Rb94联合照射组(联合组,Ad-Rb94感染后进行4 Gyγ射线局部照射瘤体)。检测各组小鼠食管癌瘤体体积、瘤体质量、肿瘤生长抑制率和肿瘤组织中ABL及JNK的表达水平,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Rb94组、照射组和联合组裸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缓慢,肿瘤生长出现抑制效应;治疗第15天联合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Ad-Rb94组和照射组,与对照组和Ad-LacZ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F=23.8,P<0.01)。治疗结束后联合组小鼠瘤体质量最轻,肿瘤生长抑制率高达81.16%,明显高于Ad-Rb94组(57.84%)和照射组(38.20%)(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小鼠肿瘤组织中ABL和JNK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其他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细胞有较少的核分裂和较浅的核深染。结论:Rb94基因联合放疗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的生长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参倍半萜有效部位(SPG)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以ICR级雄性小鼠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将成模荷瘤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20 mg·kg-1,ip)、低剂量SPG组(2.5 mg·kg-1,ig)和高剂量SPG组(10 mg·kg-1,ig),每组8只;另取8只ICR级雄性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14d后,小鼠眼球取血后脱臼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称质量,计算抑瘤率。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表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VEGF、p38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p-p38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SPG剂量的升高,SPG组小鼠抑瘤率明显升高,高剂量SPG组小鼠抑瘤率可达76.29%。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SPG组小鼠血清中IL-2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ALT、AST、BUN和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可见大量细胞核,且生长状态良好;低和高剂量SPG组小鼠肿瘤组织细胞核数量明显减少,排列松散,出现大面积坏死区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SPG组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SPG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和VEGF表达及激活p38MAPK蛋白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