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纵谈     
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学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次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篇》第六条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到了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三大温病家,在《内经》、《伤寒论》温病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温病辨证  相似文献   

2.
中医温病学中有许多病名,但在古今中医文献中,一个病名常有几种含义。在学习温病学,特别是阅读古代文献时,如不弄清这一点,必然会造成误解或混乱。故本文拟把温病文献中病名的各种含义作一简单介绍。一、温病 1.为多种外感温热病的总称: 温病之名首见于《内经》,又称温。一方面指感受时令温热  相似文献   

3.
温病学问答     
问:温病有哪些病名? 答:温病的病名历代医家各有所论,互不统一,可谓琐碎,繁杂,五花八门,为后世医者造成混乱。仅就清代几位著名的温病学家所论来看: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篇即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共九种。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又增加了若干种:在“仲案湿温篇”中收入“湿家之为病”等条。在《仲景疫病篇》中增加了阳毒,阴毒,百合病,孤惑等病。雷少逸在《时病论》中则按四时六气所伤来列病。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相似文献   

4.
温病是属于外感病中的一个大类。外感病包括伤寒、中风和温病等,而温病则是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特征并具有传染性和季节性的一类疾病。它包括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某些传染性小而不严格规定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如春温风湿、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等。这类疾病虽然因发病季节不同,病原各异,而有很多类型,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例如,在病因上,有特异的致病因素——六淫、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温病学主要学派和不同的温病类型为主要依据,将温病学主要学说划分为温疫学说、伏气温病学说、伤寒法治温学说、四时温病学说、温毒学说五大学术体系。重点探讨了五个学术体系辨治温病的思路和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使温病学界在重视叶、薛、吴、王临床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它学术体系的研究,从而拓宽温病临床的诊治思路,提高温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以四时发病不同 ,临床疗疾 ,既不应独遵卫气营血辨证进行顺应治疗 ,又不囿于三焦分论予以施治 ,而应结合当今时行温病之发病特点及传变规律 ,“先其时而施”进行截断治疗 ,并灵活运用 ,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将学温病、疗时病的经验 ,归纳总结如下。1 追溯渊源广阅诸家温病学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内经》中就有“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和民疠温病”的记载 ,《难经》亦云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病。”这些论述虽然较为简单 ,但为后…  相似文献   

7.
温热病“热与津”的消长变化关系是温热病辨证论治的核心。近读《温病述义》(郭谦亨著),颇受教益。文中指出:温病是感受四时温热与湿热毒邪,以热盛津伤和湿阻气机为病机特点的一类急性热病。分别以“清热解毒、护阴养液”、“清热利湿、宣化分消”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指出:“它是以病因的温热或温热的特性和病变的特点为依据。此外,还始终贯穿了热与津、湿与气在机理及辨证论治中的辩证关系”。本文仅就“热与津”在温热病中的消长变化及辨证论治的特点,谈谈个人学习体会,不妥之  相似文献   

8.
温病是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是温热病邪引起的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外感疾病,后期尤多阴枯液涸之象。所以,吴锡璜说:“治温病宜刻顾其津液”,故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这就告诉人们治疗温病必时刻顾护津液。四时温热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风寒侵表...  相似文献   

9.
湿热病即温病中兼有湿邪者,它包括了暑温挟湿、湿温、伏暑及一般温热挟湿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腻,阻滞气机又伤阳气。故温病中只要兼湿,则与一般温热病的治法完全不同。湿温,伏暑都是由暑湿郁久而成,所以伏暑、暑湿、湿温等皆须按湿温进行辨证论治。正如吴鞠通所说:“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但湿温又不同于温热挟湿。凡挟湿,是指温热病中挟持着湿邪,但仍以热为主,且其湿并未与热相合,是分离之湿热。湿温病则不同,它由于湿热互相裹结,湿在热中,热在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认为属“温热病”的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症状认为本病既同于温病,又异于温病,是温病中的“特异性温热病”,本病以深秋、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其性质、传变方式、症状等均不同于历代温病学家所说的风温、春温、秋燥、冬温等温热病的症状。而温热病以其季节发病,但毒邪不甚壅盛,其传变方式多从卫分开始,渐次传人气、营、血,同时早期卫分证候明显。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是在总结前人防治温病的理论和经验。并吸取近代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以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价值。其理论和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临床实践。是防治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以四时发病不同,临床疗疾,既不应独遵卫气营血辨证进行顺应治疗,又不囿于三焦分论予以施治,而应结合当今时行温病之发病特点及传变规律,“先其时而施”进行截断治疗,并灵活运用,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将学温病、疗时病的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温热论》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温热论》是一部系统论述温病的专著,它补充了《伤寒论》有关温病不足,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在温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整个祖国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 《温热论》的特点1.1 承前启后羽翼伤寒叶氏温病学说是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继承刘河间辛凉、表里双解之法。刘河间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治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少阳在外感病中的枢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感受外感六淫等邪气而发病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自然界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变化形成了四时六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的条件。《伤寒论》与《温病学》论述外感病发病病因不同 ,伤寒是以感受寒邪为主因 ;温病是以感受温热之邪、湿热、戾气为主因。《伤寒论》明确指出风寒之邪从体表而入 ,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转变。《温病学》指出温热之邪从口鼻而入 ,经上中下三焦转变。外感之邪侵入人体的途径不外体表与口鼻 ,外感病邪出皮毛而入者卫表首当其冲 ;外邪从口鼻而入者 ,肺为易侵部位…  相似文献   

15.
温病的治疗,从刘河间提出寒凉为主的治法以后,经过历代医家,特别是叶、薛、吴、王诸温病学家的发展和补充,已经形成一整套以清热养阴为主的治疗学体系,近年来,更有人对清热解毒法,通下法、养阴法,进行了专题探讨和研究,使温病的寒凉治法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温病治热以寒本无可非议,然过分褒凉贬温以致一闻温热就投寒凉且一清到底,“至死而不悟”反谓“药未胜病”就成为偏见,因此,本文提出了治温病用温热变法的理  相似文献   

16.
温病学是在总结前人防治温病的理论和经验 ,并吸取近代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以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治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同时 ,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价值。其理论和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临床实践 ,是防治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 ,人们至今不能忘记温病学理论指导中医在介入SARS的防治过程中所创立的功绩 ;此外 ,不少治疗学内容也被广泛运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等疾病的治疗。因此说 ,温病学既具有基础学科的特点 ,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温病学学科属性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正温病治毒法是用于毒邪引起的温热疾病的治疗大法,据毒邪的特点将毒邪分为六淫化火之毒、疫疠之毒、温毒以及脏腑失调、内生热毒。根据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将温病治毒法分为解毒法(包括清热解毒、清营解毒、凉血解毒、滋阴解毒、辟秽解毒)、泄热排毒法、开郁化毒法、扶正抗毒法。1毒在温病发病中的病因病机毒,通常亦被称作毒邪。常富业等~([1])在诠释毒的概念时指出毒与邪有所不同,邪气蕴结不解是成毒的重要环节。在温病学中毒有不同的涵义,它可指病  相似文献   

18.
温病是由外感温热病邪引起,以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急性热病的总称。它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某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败血症等。还有少数非传染性和感染性的疾患,如中暑等,但因其临床上具有温病的特征,故也属于温病的范畴。温病四季均可发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数病种具有传染性,易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甚至造成大的流行,所以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组给温病下了一个新频的定义:温病是由外感温热病邪引起、以发热为主要特征并具有传染性和季节性的一类疾病。它包括了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某些传染性小而不严格规定隔离的感染性发热疾病。综观近年各地对温病的治法,括言之有五:祛邪解毒法、扶正养阴法、通里攻下法、活血化淤法、辨  相似文献   

20.
温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不同季节的温病,初起即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从而反映出不同病证的类型。前人为了区别其病因、病机、明确治法的异同,因而便依据时令结合主气提出了四时温病的分类和相应的命名。四时温病尽管各有特点,但从病邪的性质来分,一般不外“温热”与“湿热”两大类型,其病机传变也不出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范围。为了方便临床辨证施治,在下讲开始将温热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